课堂、实践、网络、文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00verg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综合利用并合理配置文化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各环节的行为。在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众多挑战。加强应用型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教学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成为高校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课堂 实践 网络 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1-0022-02
  高校教学运行管理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综合利用并合理配置文化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各环节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组织管理行为。在大众化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面临着众多挑战。加强应用型高校教学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教学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成为应用型高校的紧迫任务。
  一、课堂、实践、网络、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实践、网络、文化是教学运行体系中的四个重要方面。由于慕课、微课、网络等等新的教学模式的兴起冲击着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内容、学生人数、学习时间是课堂教学的瓶颈,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师生互动越来越少,课堂上学生玩手机现象屡禁不止,课后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但是,不管出现多少的新型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都不能受到打压,课堂仍是学生最主要的获取知识的场所。
  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实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实践就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内容为基点,以课外活动为平台,以各方配合为条件,四者有机整合的旨在提高教学实效的整体动态过程。实践环节现在越来越成为应用型高校重视的一项教学内容,实践基地的建设、暑期实习、第二课堂等等形式的开展都旨在形成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式。但是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学时分配、课程安排等等也是应用型高校面临的一项挑战。
  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知识更新迅速,网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网络的興起对于应用型高校教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使得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加了,拓宽了视野,另一方面,应用型高校也面临着一个课堂管理的问题。上课时学生玩手机是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一项新的挑战,如何合理的引导学生正确的应用手机网络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项内容。“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说更应该重视网络的影响力。
  高校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课程以外还包括文化氛围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大學生的成长成才。习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上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强调文化软实力对于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性。应用型高校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通过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院文化、学科文化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样重视学生的文化修养,在应用型高校,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一面,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方法。
  二、如何构建应用型高校教学模式
  高校是为了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学校要考虑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除了知识修养、专业技能,同样重要的还有社会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运行中不能只重视课堂的作用。
  在大众背景下,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看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是否得到提高,是学生个体本身的发展,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学识修养、专业技能、社交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等多元化的人才,用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无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必须重视网络、实践、文化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探索适合应用型高校发展的路径。
  在课堂教学主体性地位不变的前提下,如何把实践、网络、文化结合起来笔者主要探讨的问题。实践是检验学生是否把课堂知识合理运用到现实中的主要参考标准,教育必须把实践与课堂结合起来,在课外组织学生参与实践,由教师或者学生自发组织实践活动。为了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可把实践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如暑期社会实践等。
  网络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作用日益凸显,在课堂教学中可合理利用网络媒介,如微信签到,QQ讨论群等,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又可以很好的与学生课后交流。
  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生在学校会受到很多种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班级文化、课堂文化等,应用型院校更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但是人文的熏陶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高校要鼓励和支持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带头或者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形成一些兴趣小组或者社团,在业余时间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
  课堂、实践、网络、文化四者作为如今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四个方面,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推动着教育业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适应如今的教育背景,把四者合理的分配好,才能更好的发挥各自的作用,对应用型高校来说,构建合理的教育教学模式更显得尤为迫切。
  参考文献:
  [1]《论高效课堂的建构》,龙宝新折延东,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4.6.
  [2]《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骆郁廷魏强,教学与研究,2012.10.
  [3]《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申小蓉李怀杰,思想教育研究,2011.10.
其他文献
【摘要】儒学是我国古代的正统学说,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理念,即使到了今天同样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洒扫应对”是儒家关于教育的主张之一,在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也是值得借鉴的重要理论。本文在对“洒扫应对”教育概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实施策略。  【关键词】儒学学说 教育理论 洒扫应对 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作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同时对老师来说,也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在作文教学时,笔者把它分为两段:低年级和高年级。在不同的年级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主旨不变,那就是:以鼓励为主,欣赏为主。由浅入深地指导,附上鼓励的话语;指导写作文的三個步骤;并教会学生批改作文。  【关键词】由浅入深 指导 学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09-01  “羊跪乳,鸦反哺”,“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伟大民,几千年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美德教育我们对受到的点滴之恩,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用实际行动回报。但是当今社会,这样的一种和谐已经慢慢不复存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冷漠,人心越来越自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精神的东西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69-02  一、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第二题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读文,理解并学习作者选取三个方面的典型事例“入学场景”、“学习生活”、“老师教诲”,表达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之情。  3.体会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学习作者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02-02  一、创新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坚持以人为本,把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放在首位。认真上好每一次班队课,结合重大节日、班级的实际、学科的特点等开展丰富的主题班队会,将德育教育如和风细雨般渗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发生作
期刊
【摘要】德育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新常态下,小学德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相应策略,采取有效策略,触动孩子的心灵,全面加强德育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新常态 小学德育 管理 德育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
期刊
【摘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又是美术基础课的基本功,在美术高考中,素描是必考科目,在高考专业课训练当中,素描也是难度最大、用时最多的一科。从几何体、静物、石膏像、头像到半身像都要涉及。绝大多数的美术院校把人物头像作为素描考试内容,而人像结构复杂,神韵各异,既是素描最美的表现对象,也是最难的表现对象。头像速写指在较短时间内,运用提炼概括、简洁明快的表现手法完成的人物头像作品。笔者在高考专业辅导
期刊
【摘要】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选择与价值追求,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正如康德所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价值的载体,学前教育课程,作为学前教育的心脏,承担着学前教育价值实现的重任。学前教育生活课程以知识经济时代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挑战为出发点,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心理学理论(认知發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理论(功能结构主义、冲突理论、社会解释学理论)、
期刊
【摘要】针对有特殊心理状况宏志生在进入郑州47中高中部宏志班后由于多方面因素改变,出现的种种不适应现象,课题组经过调查研究,以及郑州47中在宏志班教育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结合郑州47中的实际情况,文章拟定了出对有特殊心理状况宏志生进行适应性教育的基本策略:加强对宏志生的心理沟通与交流、抓住自大心理薄弱点,进行适当的“心理打击”,消除嫉妒心理,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培养宏志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期刊
【摘要】国民或地方居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研究已成为社会心理学、旅游学研究的新热点。国内外关于国民对重大事件的感知研究成果时有出现,但涉及大学生对国家重大事件感知的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以广州大学城高校学生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对“一带一路”战略这一重大事件的感知状况;揭示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战略、前途与命运的认知度、关注度及参与度,提出强化其国家使命感与责任感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一带一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