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伤痛的众神之国——尼泊尔往日如昨

来源 :摄影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少有国家像尼泊尔这样具有极端鲜明的标签,这个建在喜马拉雅山脉峭壁上的国度,虽然仍停留在贫瘠的物质世界中,却有着堪称世界级的徒步线路和难以企及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大约也正是如此,即便历经大地震的伤痛,它依旧可以有强大的自愈力,在短短数月之后,崭新出发。
  喜马拉雅徒步天堂走一遭
  虽然许多国家都自诩是徒步天堂,但少有国家可以像尼泊尔那样如此坦然。国土面积不过14万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却有着从80米到8848米的巨大跨度,整个国家几乎建造在峭壁上。与此同时,全世界14座8000米级的山峰,这里便占据了8座,其旬孕育出无数条徒步线路,让全球徒步爱好者魂牵梦萦。
  若是时旬充裕,体能富足,那么来到尼泊尔最不应当错过的当属安娜普尔纳大环线(ABG线)。这条从海拔800米左右的博卡拉出发,途经5400多米的Thorong-la pass然后再返回博卡拉的环线,有着瑰丽的森林、草甸、荒漠和雪山,全程需要20天左右才能够全部走完。在这片70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山区,极端的地形和气候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濒危的雪豹、蓝绵羊、糜鹿会成为挑战这段路途的意外惊喜。在全球十大著名的徒步线路中,安娜普尔纳大环线从来都占有一席之地,来这里徒步已经成为游览尼泊尔的一种传统。
  相较于举世闻名的安娜普尔纳大环线,对于大部分如我们这般并没有过多山地徒步经验的旅行者而言,布恩山小环线则更为适宜。从安娜普尔纳山入口南丫普尔(Nayapul)出发,沿途途经毕瑞丹堤(Birethanti)、安雷里(Ulleri)、普恩山(Poon Hill),再返回南丫普尔,不过4天左右的徒步行程,途经山峰、溪流和丛林。尼泊尔高山深处最好的景致,不必经过难以坚持的艰苦跋涉,也可以一一遇见。
  “11月份几乎是一年中尼泊尔登山最好的时节,告别了雨季泥泞的山路和随时可能来临的骤雨,冬季大雪纷飞的季节尚未到来,大部分的时候都风和日丽,天清气朗,所以也是全球徒步者前来最集中的时候。”和我一路同行的背夫Rajesh自小生活在这片喜马拉雅山麓中,对这里的所有道路已经轻车熟路,即便是背上二十几公斤的背包,依然健步如飞。在Rajesh的带领下,沿着一条不甚显眼的崎岖山路,我开始了环线的行程。如同画卷般瑰丽的山峰、丛林和溪流,便以一种亘古不变的底色一般的存在,出现在眼前。
  走在途中,才深刻体会到到喜马拉雅山区之大,所以才被尼泊尔人封为徒步圣地。虽然是深山之中,但每行进一个多小时,都会出现一个休息点。那是一种砌成双层的石台,第一层的高度刚好便于卸下沉重的登山包,显然是为登山者特别设计。沿途亦不时会有茶水点出现,价格虽然不比山下,但在高山路途中出现,还算公道。
  让人备感幸福的还有每天行程快结束时准时在视线中出现的驿站(Guest House)。环线路上遇到的驿站一律有着鲜花覆盖的庭院,虽然住宿环境一般,却能够提供相当标准化的餐饮和住宿服务,价格亦是合情合理。相对于长线登山动辄需要面对数日完全无法更新补给、衣食住行全需自给自足的常态,尼泊尔让登山几乎成为了一种人人皆可尝试的亲民活动。
  随着行走的深入,喜马拉雅山里平淡而知足的生活在数小时都遇不到人迹的行山之中,显得愈加珍贵。身着校服的尼泊尔小学生在梯田之间结伴前行,一路走一路嬉闹追赶,遇到我们这样的陌生面孔,也不忘说一句“Namaste(尼泊尔语你好)”;崎岖山道上负重的当地妇女,虽然被太阳晒得皮肤黝黑,神色之中却见不到半点生活苦涩的意味。也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更明白这个国度被人的另一种解读NEPAL-Never End Peace And Love(尼泊尔,个永不停止和平和爱的国度)。
  众神居住,你看到库玛丽吗?
  走在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看到狭窄而蜿蜒的街道和两旁破败的矮小建筑,时常会让人怀疑,这当真是一个国家最繁华和富饶的地方吗?这个国家的人们究竟过着何种生活?然而看到加满德都谷底地区处处可见的寺庙以及广场上虔诚的信徒们,又让人想起,作为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这更是一个众神眷顾的国度。在这里,超过98%的人口信仰印度教或佛教,这里的一切都在以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价值观被度量着。
  杜巴广场是每个来到加德满都的游人必到之处,事实上“杜巴”是尼泊尔语中的皇宫之意,在加德满都谷地的三个古城——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均有一个杜巴广场。作为加德满都谷地文化遗产的部分,这三座杜巴广场如同轴心,与其他3000座庙宇和古迹一起构成了以宗教为驱动力、绵延千年的加德满都谷地文化。
  最具规模并盛名在外的,还是加德满都的杜巴广场。不似国内许多知名景点早已经成为游人专属,在杜巴广场,身着民族服饰的尼泊尔当地人亦不在少数。没有被商品社会浸染的尼泊尔人,日常的生活中总是不紧不慢。每日清晨,无论男女老幼都携着供奉给众神的供品到寺庙去——这些作为供品的大米、红粉和小黄花盛放在钢制小盘中,被放置在神像面前。晴好的日子,当地人坐在高高的寺庙台阶上晒太阳、发呆,大街上随处可见念神、敬神的教徒以及从四方汇聚而来的苦行僧。今年已经50多岁的Anil是这些苦行僧中的一员,他来自印度,一根手杖和一个化缘的钵几乎是他的全部家当。生活上的极度艰苦和克制的另一面,是他有了极度的自由,打坐、发呆、念经、化缘,差不多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在杜巴广场花上一天的时间绝对是短的——广场附近有着数十座16世纪到19世纪建造的寺庙和宫殿,数百年的时光在此流逝。寺庙普遍由红砖砌成,式样简单却细节具足,岁月的斑驳也未让纹路精美传神的雕像失色。坐在寺庙塔基上俯瞰广场周围的众生百态,嘈杂、纷乱的景象使这些百年建筑从未退下舞台成为布景,让人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既新且旧的世界,充满时空交错感。
  杜巴广场每日最热闹的时候,大约还是下午4点活女神库玛丽短暂出现的时候。受10世纪时南亚的印度教和佛教宗教仪式中用少男少女充当灵媒的影响,生活在印度次大陆周边的一些人信仰强调女性力量的颠覆性宗教,相信通过神奇的祷告和仪式,少女可以被神明附体成为超自然力量的神圣存在。在尼泊尔,这种少女崇拜被沿袭了下来,通过层层选拔被推选为库玛丽的少女们,被奉为活女神受众人参拜。尼泊尔如今只有10位库玛丽,其中一位便生活在杜巴广场南侧的Kumari Bahal。每天下午4点,她会身着活女神特制的红色圣服,化上浓艳的妆容,出现在窗口,接受众生的膜拜。作为一位库玛丽,除却每年十几个重大节日和这每天短暂露面的一分钟之外,她几乎不与外界接触,必须在Kumari Bahal内闭门不出。虽然如此,尼泊尔家庭仍然热衷于送女儿们参加库玛丽的选拔,毕竟如果成为活女神,对整个家族而言,都是一件至上的荣誉。
  伤痕之后乐观重生
  在杜巴广场热闹的另一面,还有它的失落与恫怅。视线中不时出现的坍塌建筑与被支架围住的尚在重新修葺的寺庙,是今年4月大地震所带来的依日清晰可见的伤痕。作为这次地震的重灾区,加德满都杜巴广场遭到了史上绝无仅有的伤害,但这个国家却似乎从不懂得何为放弃,地震之后,来自尼泊尔全国的匠人来到这里,开始杜巴广场的重建。
  幸运的是,距离加德满都数公里之外另外两座古城——帕坦和巴德岗则几乎未受地震影响,诸神集市的动人场景依然如昨。在当地遇见的尼泊尔当地人对杜巴广场的重建一脸乐观,“巴德岗古城内建于17世纪的库里须那神庙(Chyasilin Mandap),在1934年的大地震中被毁,后来在德国工程队的帮助下,它重现在杜巴广场。重新修复的寺庙部分使用了原来的建材,内部改作金属结构,它在今年的地震中完好无损。”
  尼泊尔人这样的乐观在大地震时便已显露无疑。地震后数小时,当政府还未能及时展开大规模救灾时,在余震阴影下的灾民们便纷纷展开了秩序井然的自救。两三天之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店铺开始恢复营业,失去居所和亲人的灾民,居住在临时安置的棚屋内,亦没有哭天抢地式的悲恸,而是用一贯的平和,平淡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悲喜。
  据说,即使在地震灾难的核心区以及那段时间,尼泊尔也从未停止过宗教和传统相关的庆典,尼泊尔人似乎在借此表达着不为世上任何困苦所动的虔诚。在刚过去不久的德赛节上,看到处处热情洋溢的画面,会让人觉得,所有的苦难似乎已经被尼泊尔人抛在了身后。尼泊尔,这个带着和平和爱的国家,依旧对我们敞开着胸怀。
其他文献
威尼斯以水城出名,打动游客的不仅是威尼斯上上下下400多条河道,其间的文化沉淀也是其巨大吸引力的一部分。每走上几步,总能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也许是一个古老的门把手,也许是一块几百年前的砖头,也许是墙上一方精美的雕塑,或是百年老店橱窗里一块精美的蛋糕。这些美丽得让人感动的事物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点点沉淀下来,成为威尼斯的宝贵财富。  和门牌号玩一场数字游戏  马克·吐温在《威尼斯的小艇》中记录了
期刊
【内容摘要】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插图在广告中有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同样适用于教科书插图。教科书插图在丰富教科书的内涵,提高教科书的质量,增强教育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 键 词】教科书插图 功能分析法  有研究表明,我国明朝的《对相识字》就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文对照的教科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制作的《世界图解》也是比较早的带有插图的教科书,他们都极大地推动了教科书的发展。以后,教科书插图
期刊
安缦(Aman)在梵语之中的意思是和平与安宁。印尼这座千岛之国拥有5家安缦度假村,每一家各具特色,从不的侧面将印尼的景致与文化渗透入度假村的细节之中。其中,巴厘岛的Amandari与位于日惹附近的Amanjiwo将安缦充分融入当地并追寻内心平和的理念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  做个简单丰富的乌布村民  “你一定会再回到巴厘岛的。”在《美食、祈祷和恋爱》这部电影中,老者对女主角说“巴厘岛人相信,为了快乐
期刊
10月24日,斯巴鲁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三季“31座森林星之旅”的最后一站—一“绿色生态文化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正式开幕,回顾“31座森林星之旅”以往活动,这也标志着斯巴鲁主办的“31座森林星之旅”第三季圆满收官。  以艺术之名为绿色中国助力  为期9天的绿色生态文化展采用了极为别致的展出形式,在北京繁华的王府井步行街两侧,31个三角展示柱和多块展板、展示台整齐排列,展出了今年第三季“3
期刊
几乎所有热爱人文地理的摄影师都渴望融入—地,进行一程深度的探索拍摄之旅,然而真正能做到像法国摄影师Eric Valli一样,用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去深入一个选题拍摄的人屈指可数。他在那些古老山林之间,记录传承即将失传的手工艺,与维持原始自然生活方式的人一同生活。在那里,他用影像打开了全新的世界。  他们对岁月与传统的坚守  进入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时间似乎在以一种难以描摹的形态流逝,人们掌旬的手机屏
期刊
土耳其,左手欧洲右手亚洲,来自东西方的伟大文明曾在此剧烈碰撞和交织,截然不同的文化和信仰带来风雨也留下繁华。而百万年火山爆发而形成的奇特地貌,仿若来自太空的星月密码,更是解不开、猜不透。谜一样的国度和人民,游历其中,无须追寻答案,镜头下的非常体验已是一份欣喜。  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揣摩人生  市井是一个城市最鲜活的民生元素。在伊斯坦布尔,最喜爱行走在色彩斑斓的屋檐下,穿梭于紧紧凑凑的老巷,身边默默掠
期刊
摄影师罔原功祜对人的生存状态很感兴趣。他拍摄过许多世界边缘那些隐蔽角落里的故事,从贩毒到偷渡,从战乱到核电阴影,所有这些在常人看来离奇遥远的故事,都被他收入镜头,他让更多人了解了这个世界,而他自己也在一次次拍摄中找到了自我的存在。  当我去旅行当我在拍摄  今年35岁的日本摄影师同原功祜(KosukeOkahara)在欧洲已经是一名相当有名气的、成功的纪实报道摄影师了。他先后曾拍摄报道过苏丹达尔富
期刊
“你旅行中最难忘的极限瞬间会是哪一刻?”这个问题对Predrag Vuckovic来说,简直太难回答了,因为在这位极限摄影师的记忆当中,留存了太多这样的瞬间。他身为多项极限运动的资深玩家,曾经到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拍摄过超过350种不同的运动项目。上天、入地、下海,每一种极限旅行,在他的生活中都是再稀松平常的事。  好照片不会自己跑到你相机里去  如果将Predrag Vuckovic的极限旅行
期刊
阿刘的摄影心情与他的作品一样值得反复琢磨,在一张落基山冰泡湖的照片下他写了这样的文字:“这一夜注定属于冰泡湖,当太阳孱弱地将最后一点光线赠予大地,整个世界突然燃烧起来。我在正确的时间站在正确的地方,但头脑已经发热,这是个让人兴奋的夜晚。”  自然比我们想象中更壮阔  兴奋,首先源于内心对自然的热爱。“我喜欢个人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看天上的云,观察河流、雪山的变化,我是幸福的,这是头等重要的事
期刊
最终诱导朱庆辰用力抓住影像的,并不是相机,而是心灵在某些时候,依托在热气球带来的飞翔震撼中,急于表达的呼喊。它以一种睥睨世界的姿态静静地高高飞扬,在一片湛蓝的背景中,越过错落有致的陆地和海。地势起伏灵动,海面辽阔无垠。  下午两点,北京的雾霾依旧没有散,迷迷瞪瞪的灰色笼罩在高楼大厦间,从23层望出去,也并不能看见什么风景。窗台上摆了一溜儿紫砂壶,从大到小点缀在窗台上。一架木雕摆件,古朴的似拱桥般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