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巯咪唑诱导的低浓度血清IGF-1对高氧所致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影响作用研究

来源 :中华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ysical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甲巯咪唑(MMI)对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明确低浓度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否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实验研究.新生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循环氧组:幼鼠出生后在循环氧条件下饲养14 d后,置于空气环境中4 d,母鼠饮用普通自来水;对照组及MMI组:幼鼠皆于空气中饲养18 d,母鼠分别饮用普通自来水和含0.1%MMI的水;"循环氧+MMI"组:循环氧组实验条件下的母鼠饮用含MMI的水.每组取右眼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ADP)酶染色,左眼行石蜡切片后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目,对视网膜血管进行评估;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清IGF-1的测定.同时观察各组新生鼠体重的变化.采用x2检验方法比较各组新生血管发生率,成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视网膜无血管区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比值、视网膜血管密度、内界膜前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和各组间血清IGF-1浓度.结果 循环氧组同"循环氧+MMI"组相比,NV的发生率分别为26%和57%(x2=4.38,P=0.04);视网膜内界膜前血管内皮细胞核计数分别为(33.17 ±3.06)和(65.64±3.85)(t=17.73,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循环氧+MMI"组视网膜无血管区占整个视网膜面积的6.37%±1.23%,其余各组视网膜血管发育至周边部;对照组、MMI组、循环氧组及"循环氧+MMI"组间视网膜血管密度分别为95.21±6.17、52.57±4.14、68.82±3.71、64.20±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1.74,P=0.00);血清IGF-1含量分别为(536.43±32.65)、(235.94±29.09)、(526.50±26.83)、(227.24 ±19.5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8.57,P=0.00).饮用普通自来水的对照组和循环氧组幼鼠生长发育基本正常,而饮用MMI的MMI组和"循环氧+MMI"组幼鼠可见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结论 研究显示MMI能加重高氧诱导的新生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浓度血清IGF-1可能是非氧相关调节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其调控新生血管形成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介绍喷涂聚脲弹性体的材料性能,工艺流程,施工做法,阐述了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以及在广东省第十四届省运会主场馆体育场的应用,并进行了应用效果总结,为今后聚脲弹性体在其他工程
污水处理是高能耗行业之一,针对污水处理行业的具体状况,给出了对提升泵和曝气系统的优化调控和先进控制手段,使工程在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实现能耗大幅度降低,形成系统的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技术,为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耗及运营优化提供技术支撑,且在多个工程中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作为民生之根本,科学技术的应用自然也不在话下,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作
1 DIC(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1.1产妇 DIC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均可因为不同的疾病因素造成 DIC的发生。尤其是在孕妇分娩期间,DIC 发生最多,严重影
[目的]从水浮莲(Pistia stratiotes L.)中分离获得对动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菌,对其进行系统鉴定及特性分析.[方法]采用纸片法进行拮抗实验,并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
MicroRNAs(miRNAs) are a class of highly abundant non-coding RNA molecules that are involved in several biological processes.Many miRNAs are often deregulated in
鉴于近期因农药引起的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公众将矛头引向了农药行业,给农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击。然而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农药的本身,而是由于现行的农药行业管理体制存在
[目的]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甜菜块根采后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甜菜块根BETA 218为材料,研究甜菜块根在0,4和-18℃和露天4个贮藏温度下蔗糖、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酚
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近年来,特别是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全线贯通并投入正式营运以后,铁路对穿越城镇并铁路沿线周边城镇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促进了该
滨海湿地是全球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了解其海堤演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可为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利用1983年的1∶5万土地利用图和2001年的E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分析了1983年和2001年该区海堤的演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83年和2001年海岸带从南到北呈现由淤涨型向侵蚀型过渡的变化特征,海堤长度呈缩短状态;土地利用类型以光滩、耕地及盐田为主,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