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ter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踝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行双平面截骨加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的25例内侧距骨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1例,女性4例,年龄36.5岁(范围:21~47岁)。所有患者于关节镜下评估软骨损伤范围及深度,Outerbridge分级为Ⅱ~Ⅳ度。手术经内踝前内侧切口,行内踝双平面截骨,下翻截骨块显露软骨损伤部位,完整切除异常软骨,使用刮勺彻底切除硬化囊壁,将来自同侧膝关节健康软骨移植至距骨软骨损伤区。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记录并发症情况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数据分析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

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6个月(范围:12~36个月)。患者术后踝关节疼痛及功能情况明显改善,VAS由术前的(6.5±1.3)分降至术后的(1.9±1.3)分(t=8.13,P=0.00);AOFAS-AH评分由术前的(62.4±3.3)分升至术后的(88.0±2.4)分(t=-31.51,P=0.00);Karlsson-Peterson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59.8±2.7)分升至术后的(85.2±3.5)分(t=-25.50,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前为(92.5±1.3)分,术后为(92.0±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P=0.065)。随访中无感染、移植软骨坏死、囊肿残留、截骨端不愈合、供区持续疼痛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双平面截骨加同侧膝关节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骨软骨损伤合并距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缓解患者踝关节疼痛并改善踝关节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在预测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44例有EGFR基因检测结果的肺癌患者的资料,男75例、女69例,中位年龄54(25~68)岁。其中,EGFR突变型81例,男39例、女42例,中位年龄52(25~64)岁;EGFR野生型63例,男36例、女27例,中位年龄56(32~68)岁
骨巨细胞瘤是最常见的交界性骨肿瘤之一,其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但对于位于关节附近、脊柱、骶骨和骨盆部位的骨巨细胞瘤,单纯外科治疗充满挑战,近年来,药物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双膦酸盐和denosumab在骨巨细胞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TA)分析无搏动性耳鸣(PT)人群乙状窦憩室(SSD)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至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头颈部CTA,且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单侧SSD受检者,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27~76(61±10)岁;左侧15例,右侧27例。按照1∶2比例纳入性别、年龄、侧别匹配的84例无SSD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9~84(61±12)岁。分别
目的探讨运用皮质内螺钉技术结合有限切开复位治疗老年31A3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18例老年31A3型难复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65~88岁,平均(76±4)岁。在术中C臂机透视证实难复性骨折后,均予以皮质内螺钉技术结合骨折端有限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评估手术一般情况,骨折复位质
目的探讨稳定性冠心病(CAD)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入院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2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该相关性在不同患者亚组中是否一致。方法共纳入2013年全年于阜外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4 293例稳定性CAD患者,按MPV值均分为两组:低MPV组(n=2 219,MPV≤10.5 fL)和高MPV组(n=2 074,MPV>10.5 fL)。使用Cox
期刊
一例以CT发现左侧孤立肾肾盂实性占位为主诉的患者,疑诊为肾盂癌可能,但结合既往腮腺、颈部淋巴结及右肾手术切除病理结果(均提示淋巴组织良性增生),及血液IgG4明显升高,最后经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左肾盂占位活检病理确诊IgG4相关性疾病。该病例提示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对恶性肿瘤及IgG4相关疾病的诊断多加考虑,既要防止不必要的手术,又要防止漏诊恶性肿瘤。
重症医学的发展需要各种监测,重症治疗也通过静脉或动脉置管实现。血管置管通常应用体表定位法进行操作,这种操作方法经常出现各种置管相关并发症,有些临床医生甚至会认为很难避免,出现置管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治疗,在这个节点我们提出重症治疗新标准"一针、一眼、一导管",最大限度降低导管置管相关并发症,实现这个标准需要改变原来置管观念,树立重症治疗新标准理念,这样才能通过一些方法而实现。
目的探讨低位肱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策略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经手术治疗的16例新鲜肱骨鹰嘴窝以远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骨折形态呈肱骨头冠状面骨折、部分合并肱骨滑车及后髁骨折。按Dubberley分型,Ⅰ型9例、Ⅱ型3例、Ⅲ型4例。根据骨折类型及形态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单纯肱骨头冠状面骨折或合并滑车骨折的骨折面较稳定的患者采用外侧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