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有效方法研究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谈谈浅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白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出示《一千零一夜》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二、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是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二是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三是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速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书,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而采用速读法。
  四是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读与思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学着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记下自己读书的感受和疑点。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三、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懈怠。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学生的阅读范围广泛了,语文的素养就会从整体上提高了,因此,我们要在课外阅读的领域里,带领学生去开辟课外阅读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四川省阿坝县城关一小)
其他文献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在日常教学中,尤其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但也不能漠视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任其发展。“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害。”  一、当前初中生产生驼背之不良行为的现象。  镜头一:走路驼着背,上课趴桌子,看书紧贴着书本……部分中学生行为习惯亮起了红灯。有
期刊
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应分析人物生活的特定环境。分析人物在此环境下的所说、所做、所想。并且对这些内容进行连贯思考。从而认识人物的本质特征。此外。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评价人物。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观点评人物。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这里。我将以小说为例。谈一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一、抓住文中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小说中的人
期刊
对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毋庸置疑的是,没有哪家父母不想让自家孩子学好,没有哪所学校的校长(老师)不想把学生教育好,这是家长和校长的最大共识。但情况不容乐观,近年来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矛盾究竟出在哪儿呢?如何才能解决呢?  一、养育孩子不是“养猪”  这是我收到的一位小学生家长“程”爸爸写给小学校长的信。我把这个小学校的真实名字用“××”代替了,家长的姓名用“程××”代替了。原信如下: 
期刊
一、教学课题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能对人物的肖像进行小练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读来感受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体会作者对人物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感受祖国文化的精深与精妙。  三、学情分析  我班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专心听讲
期刊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指导学生的数学课堂阅读的重要性。学校是学习和引发学习的场所,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读书人。教育是一项创造性工作,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获得滔滔不绝的源泉。那么,数学教师的源泉出自哪儿呢?数学教师职业生活最不可缺少的又是什么?我想,最容易被忽略的应该是:“阅读”二字。  一、数学教师为什么要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型社会”已经来临。为了适应社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这一学科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就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这种情感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会带有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思考和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而且一学就懂。因此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想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根据《算法与程序设计》这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英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门兴趣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受越来越多的家长所重视。启蒙得好,更能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那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分钟时间进行有效的教学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验谈谈我的英语教学。  一、优化课堂“四步曲”,提高课堂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养成习惯是分不开的,让学生自觉的学习,主动参与课堂,只有细化以下四点,学生才会做到人人参与。  一是,精
期刊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成员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宿感,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中既各自独立又交叉联系的组成部分,两者在目标取向、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上都具有相似性,从而具有了彼此点补转化的可能性。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也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开辟道路。  一、两者间的关系  (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同点  属性相
期刊
我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开始探索一种愉悦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思想品德课上可以愉悦身心、充满激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现在我就自己在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思想品德课中“愉悦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愉悦”教学气氛。  尊重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是个独特的生命体,是个活生生的有人格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缺点,但随着年龄
期刊
从中考的角度讲,中考考查的不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和心理共同提高的过程,良好的心理为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益,也有利于提高心理素质。  一、消除学习化学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化学的兴趣  惧怕化学,对它敬而远之,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化学这门功课的学习无疑是有害的。为什么会产生恐惧化学的心理?第一、初三化学的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