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明代宣德炉的鉴赏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6265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作于明朝宣德年间的宣德炉因其选料考究、款识典雅、做工精致而得名。本文探讨了宣德炉传奇的身世之谜,对宣德炉的制作从原料、器型、颜色、重量、包浆、款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鉴赏,进而回溯了宣德炉的发展史,对宣德炉进行全方面鉴赏。
  关键词:明代;宣德炉;鉴赏
  0 引言
  宣德炉的得名源于其起于明朝宣德年间的创始时间。明代天启年间项子京曾于《宣炉博论》一文中言道,宣炉“款式之雅,铜质之精粹。如良玉之百炼,宝色内涵,珠光外观……迥非它物可以比方也。”足以证明铜香炉制作的巅峰时期落在明代宣德年间,宣德炉之得名于此也即情理之中了。
  1 宣德炉之由来
  炉是古代焚香烧炭之器,有熏炉、香炉、手脚炉之分。古人崇尚焚香,香炉用途极多,主要功能有三点:一是用来薰衣;第二是书房必备之器,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为证;第三是用来供祀神佛。明代宣德年间所铸的铜炉属焚香供祀之类,是专为郊坛大庙铸造的放在祭祀案桌上的供炉,宣德炉选料考究,做工精美,款式古朴典雅,当时就十分珍贵。
  明宣宗宣德三年即西元1428年,时有暹罗国即今泰国时辰刺加满进贡风磨铜数万斤,宣宗便命吕震等人按照《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以及内府所藏秦汉以来炉、鼎等格式,参考柴、汝、官、哥、钧、定各窑烧制的精美器皿,铸造香炉,原料多以风磨铜为主,熔化与之一起掺入的金、银、铅、锡和进口红铜等30多种贵重金属,由工部吴邦佐依照图谱开炉监制。经过多次精炼,共铸造出3000余件,并在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6字,阴印阳文,有栗壳、棠梨、褐色、藏经纸等多种颜色。
  吴邦佐所设计监制的各式铜炉因其底部铸有“大明宣德年制”方形题款而被称为“宣德炉”,当时所铸造的3300余件,除去留于宫中御用以及各种王府、官府陈设外,有部分分赐到各神庙词坛,之后有相当数量流落民间,收藏价值之高可以作为稀世珍品,为群炉之首。
  2 宣德炉之发展史
  宣德炉发展到明末清初和清早期,铜炉依然浑厚,但不及早先的雅致。时至18世纪,风格开始趋向纤弱,在造型和装饰上力求变化,有的也雅致,但总体上浑厚不足。下两图是笔者藏品,原伦敦佳士得拍品,31.8厘米高,乾隆款和乾隆時期,纹饰较繁复,珊瑚镶嵌完整无缺漏。19世纪及以后,铜炉铸造的质量每况愈下,无论是包浆纹饰造型都比前期的差。值得一提的是带有“石叟”款的铜炉。对这类铜器的考证专家有不同意见:英铜器专家Rose Kerr在她的《中国晚期铜器》书中提出“石叟”是始于明代后期的——江南作坊的“商标”,而另一专家Paul Moss在《第二青铜时代》一书中则认为明后期的专铸“石叟”款铜器的作坊不存在,“石叟”是传说中擅长作银镶嵌铜器的——僧侣的别号。
  3 宣德炉之制作
  (1) 宣德炉原料。宣德炉在冶炼过程中所用合金成分较多,由于含量不同,铜合金表面氧化层颜色大相径庭。铜炉材料中含铅过高,铜合金表面氧化层颜色呈黑色或黑色带绿。铜炉材料中含锡过高,接近青铜合金,铜炉表面生成绿锈。铜炉材料中含锌太高,接近黄铜合金,铜炉表面发黄,氧化层不致密。如果铜炉材料是黄铜合金或是粗铜,那么铜炉表面就会被氧化得粗糙或是不平,能见到砂眼等。真正的宣德炉都是纯铜铸造的,这一点可以从铜炉表面颜色可以清晰辨别。
  (2)宣德炉器型。宣德炉样式多种多样,但是敞口、方唇或是圆唇是其基本形状,颈矮而细,扁圆鼓腹,口沿上置桥形耳,或兽形耳,三锥形实足或分档空足,具有明代陶、瓷器形的突出特征,具有流畅圆润、生动自然的造型美感。炉的构造由炉耳、炉身、炉足三部分组成。炉耳有:象耳、狮耳、环耳等,都成对置于炉身的两侧。有的炉不饰耳,炉身光素不作纹饰;有时还在炉身外部敲上些小块金箔。宣德炉炉壁厚重,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宣德炉之颜色。宣德炉表面有一层坚硬的黄金色,炉质特别细腻,变幻无常,似乎从内体透出奇特的光,韵味无穷。“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是同时代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项元汴对宣德炉的评价。明末清初冒襄则在《宣德炉哥注》中评论道:“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还有黄红色的地、套上五彩斑点的,叫仿宋烧斑色;比朱砂还鲜红的斑,叫朱红斑;轻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宣德炉在宣德中期模仿宋代的烧斑,掩盖了炉的本质,就用一种外国产的卤液浸润、擦拭、熏洗,把色彩变为蜡茶。到了宣德末期,则更加显示它自然色泽,着色更淡。后人评论说,宣德炉有五等色:栗壳、茄皮、棠梨、褐色,而以佛经纸的色泽为第一。鎏金的炉腹下铸成祥云涌起的样子,鎏金的炉口下部为祥云翻覆的样子。
  (4)宣德炉之重量。按史书记载,宣炉的每种炉样都有一定的尺寸大小。有一定的口径、腹径、底径,有一定的耳高、身高、足高。而且每种炉样都有其精确的重量。宣德炉造型古朴厚重,直径为12厘米的,重量大约在1千克以上;炉直径为15厘米的,重量大约在1.7千克以上;炉直径18厘米的,重量大约在3千克以上。宣炉其他可伪,唯有重量不可伪。重量一律按斤、两、钱来计算,而斤、两、钱则是以过去的十六两秤为准。其精确度可以精确到现在的克。当然,现在鉴别时可以有少量的耗损和增添的余地。
  (5)宣德炉之包浆。包浆使器物有一种古色古香的陈旧感,是金属表面由于氧化、锈蚀以及汗液作用自然形成的一层化合物,有黑、古铜等多种色泽。真品宣德炉由于长期埋在地下的缘故,长时间的土壤酸碱侵蚀,一般都有厚厚的包浆,器物表面严重腐蚀。真品宣德炉宝气内蕴,包浆温润。另外,宣炉炉体本身符合宣德炉谱上的某一种形式,就有一与之相对应的名称。主要有鼎彝炉,乳炉,鬲炉,敦炉,床炉,钵炉,洗炉,筒炉等。若炉谱上无此式样,就不会有与之对区的名称。无尽称之炉则不必考虑其为真宣炉。
  (6)宣德炉之款识。宣德炉真品款识主要有4种:“宣”、“宣德”、“宣德年制”以及“大明宣德年制”。笔法刚柔相济、浑厚有力,方形框内的阴印阳文具有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鲜明的书法艺术特色。真品“德”字上方缺一横。真品宣德炉古朴厚重,款识多为楷书,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款,其字体秀丽,工整自然;而仿品宣德炉的外表虽光灿夺目,但内里显得疏松枯槁,缺乏灵气;其款字一般类似有“大明宣德五 年监督工部官吴邦佐造”等,其器形显笨拙,体轻无压手之感。总之,鉴别真假宣德炉是中国文物界中的“悬案”之一。
  4 结束语
  明朝300年间,制作了不可胜数的器物,可称上乘之作。宣德炉作为其中的一种,可谓前无所师法,后无能为继,不愧为天地间精美绝伦的古董,是我国古代工匠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参考文献:
  [1] 汤丽萍.明代宣德炉鉴伪[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0(6):60-62.
  [2] 崔建林.难得一见的宣德炉[J].当代人,2010(3):58-59.
  [3] 蔡国声.明代宣德铜炉真伪辨[J].上海工艺美术,1998(04).
  [4] 贾文忠.宣德炉收藏的几个方面[J].收藏界,2007(04).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强调:“音乐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审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动参与教学互动,更好的帮助学生对音乐有着自己的理解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认为音乐教育就是教唱一些儿歌,教师应该通过课堂这个互动的平台,引导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受、表达与创造。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学;创造能力  课程标明确指出:音乐是一门创造性很强的艺术,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音乐创造是指在小学生在课
摘 要:1989年,Claude-Michel Schonberg与Alain Boublil一同完成的悲情音乐剧《西贡小姐》。讲述的是兵荒马乱的越南战争中,一个美国士兵“克里斯”和痴情的越南舞女“金”之间爱恨纠葛的恋情故事。最终以女主角“金”不惜舍弃自己生命来换取儿子能和父亲前往美国生活的美好未来的悲惨结局。该剧可以说是歌剧《蝴蝶夫人》的现代版。全剧33首音乐,其中很多经典之作,本文选用其中一首
摘 要:中国的古典园林源远流长,本文主要以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空间与美学之间的联系展开,具体分析传统园林的造园布局以及空间中的形、神、气的统一,目的在于把握传统与创新的源流关系,吸取精华,大胆创新,使现代人的生活空间和环境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并且在满足现代人多种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与自然界更为协调的建筑空间艺术。  关键词:古典园林;空间;美学;意境  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历史悠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