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容”出来的天才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se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童时期的他是一个不被周围人喜欢的孩子,因为他满脑子都是奇怪的念头。因此,很多家长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跟他玩,生怕自己的孩子跟他学坏,就连老师也不喜欢他,认为他整天满口胡言。
  但是,这个让人头疼的男孩,却让他的父亲——一位毕业于牛津大学医学院,从事热带病研究的专家欣喜不已,他认定,自己的儿子绝对是个天才,千万不能把儿子那些奇怪的“念头”扼杀掉,只要稍加点拨,日后,儿子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
  为了保护儿子的想像力,这个小男孩的父亲跟周围的人和学校展开了一番“较量”,他苦口婆心地向大家解释,要求周围的人原谅自己的儿子,千万别指责自己的孩子。
  对于孩子父亲的纵容行为,许多人都感到不可思议,他们认为这势必会害了孩子,他长大以后肯定会变成一个神经兮兮、一无是处的人。但是,碍于孩子父亲的情面,大家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遵从父亲的建议,不再批评这个孩子。
  十几年后,这个孩子在寂寞中长大了,果然,像父亲预料的那样,他成了一名享有盛誉的杰出学者——斯蒂芬·霍金。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霍金因患卢伽雷氏症,被禁锢在一张轮椅上达40年之久,但他却身残志不残,凭借一颗善于思考的头颅,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霍金手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霍金的研究成果,建立在超乎常人的想像力之上。
  说实话,看完霍金父亲保护孩子想像力的故事,我有点脸红。近期,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像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到底谁把孩子的想像力夺走了?是我们家长夺走的,这是给我们响亮的一巴掌,也是中国最大的悲剧,因为孩子想像力的匮乏必然导致一个民族创造力的衰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像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想像力是孩子思维的翅膀,它能让孩子徜徉于真实与幻想之间,追逐智慧的火花;想像力是孩子创造力的源泉,它能激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顺乎天性,崇尚自然,保护他们自由想像的权利。
其他文献
在为孩子选择英语早教的时候,许多妈妈都会格外青睐外籍老师,这并不稀有,现在许多培训机构都设有外教课程,虽然价格不菲,仍然吸引了不少妈妈们。  请个洋教师到底好不好,各方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我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能一刀切,还得从孩子学习英语的动力谈起。  和母语学习不一样,孩子在学习英语时,动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兴趣。尤其对于五、六岁的孩子,一旦兴趣建立起来,他们就更容易在老师的引导下坚持学习;反之,
妈妈们都希望孩子能够长得更高,对补钙这件事情也格外重视,可明明每天都坚持给孩子补钙,但一检查,孩子还是缺钙,这是为什么呢?在日常生活中,补钙存在着很多误区。    肉类并非都能补钙   牛奶能补钙,肉类也能补钙,但两者的综合体——牛肉例外,牛肉本身含钙量极低,且含有大量“酸性元素”如磷、硫和氯,它们会让血液趋向酸性。为平衡人体的酸碱度,人体不得不动用骨中钙离子来中和酸性元素,因而大大增加体内钙元素
初春,我在北京玉渊潭公园看到了一批春游的小朋友。他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由老师领着来到公园参观。  这是一幕多么熟悉的情景,相信每位70、80后的父母都不会陌生,在我们的童年,大家不都是这样长大的么?山雨欲来的时候,微风荡漾的时候,春暖花开的时候,红叶满天的时候……老师一次次领着我们到操场上去上作文课,让我们观察景物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当时不知觉,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忆起童真
每个人小的时候几乎都会经历一段荒诞不经、充满幻想的时期。我的“狂想病”发作在8岁左右,一会儿想当科学家,在家里用铁丝等工具制造飞机,希望能够“试飞”成功;一会儿想当歌唱家,每天中午,大家都在午休的时候,我的个人演唱会便正式开始,我公鸭似的破锣嗓子彻底惹怒了大家,父亲拿不愿睡午觉而又精力充沛的我毫无办法,只好拿出一串葡萄贿赂我,以便让我安静下来。  吃葡萄的时候,我又突发奇想要栽种葡萄。我把葡萄籽收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许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开始有了”礼尚往来”的行为。“礼尚往来”是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而且孩子懂得“礼尚往来”表明孩子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初步学习自己处理和解决问题。“礼尚往来”不仅是一门礼仪之学,更是一门交往之学。家长在肯定并接受孩子的这一现象时,一定要注意正确引导,以帮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赠与、学会接受。    形式一:送礼  安安从幼儿园回家后对妈妈说:“妈妈,
小侄儿近期很郁闷,他向我抱怨道:“张涛是大家公认的捣蛋鬼,学习成绩差,在评选活动中却被评为‘三好学生’。而我严于律己,学习成绩也很棒,为何会被老师遗忘,没评上‘三好学生’?实在太不公平了!”我笑着听完他的抱怨,然后给他讲了以前看过的一个故事:  西勒库斯特是《芝加哥先驱论坛报》儿童版“你说我说”栏目的主持人。1963年,一位叫玛莉班尼的女孩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因为她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她帮妈妈
九月,是一个让家长喜忧参半的月份。喜的是,孩子要入园了,即将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愁的是,面对新的环境,孩子能很快地适应吗?由于多年带小小班,我目睹了很多表现各异的新生入园情景,孩子们有哭有笑,有喊有闹。下面我选择了几个比较常见的类型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今年新生入园的家长们一些参考和帮助——    ●类型一:自娱自乐型  开学第一天,贝贝高高兴兴地和妈妈说再见。然后,在教室里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搭
尽管社会和媒体都对孩子被“催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把握和决定孩子成长节奏的关键人还是家长,我们应如何帮孩子正确过滤和理性吸收,使他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保持童真童心,健康成长呢?  “亲子时间表”和孩子的“自由时间表”同样重要  现在的孩子特别缺少自己的生活空间,家长事无巨细都亲自安排,在爸妈的层层掌控之下,孩子只能尽量朝成人的理念和习惯靠拢。  建议:家长的教育目标和期望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不要总
和成人相比,孩子总显得那么弱小而稚嫩,爸爸妈妈常常不由自主地萌发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关爱,对他的成长、安全、生活学习格外关注。虽然让孩子远离危险是父母的责任,但如果对孩子过度保护,不允许一丁点的闪失,反而会限制孩子的探索成长,百害而无一益。    芳芳的“邯郸学步”  芳芳正在蹒跚学步,常常没走两步就心急得想跑,由于找不到重心和平衡,一连摔倒了好几次,小脸、胳膊肘儿都留下了伤痕。芳芳妈既心疼又害怕,总
规划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大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有差异性,父母应渐进式地引导。  0~3岁:积极刺激  此时孩子处于无意识吸收阶段,只要有刺激,任何看到的听到的,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刺激孩子的各种感官:闻一闻花香,听一听鸟的叫声,碰碰小树小草,呼吸清新空气,体验阳光的温暖,享受微风吹拂的感觉。  3~6岁:引导观察  这是发育的黄金时期,他们开始对大自然具有初步的辨识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