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探究合作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er1978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科教学,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课堂”,而是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和知识的整合。因此我们抓住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科内外、课堂内外的课程学习,在探究中把握最佳的结合点,在合作中体现学科的共融性,有效进行多学科的整合。
  首先我们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了解传统文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更是传统文化的驿站。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春节,于是我们以“春节的习俗”为主题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主题确立后,学生就着手围绕主题搜集信息资料,并进一步思考有哪些学科的内容融入在这些传统文化中。学生查阅的资料非常广泛,并已初步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例如,有的学生介绍自己查阅到的有关春节习俗的童谣、春节由来的故事、描写春节的诗句等都与语文学科有关系,有些学生介绍自己查阅到的门神、年画等习俗属于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等。学生进一步根据自己查阅资料的方向,结合自己的兴趣点、特长等自主选择合作学习伙伴,结成合作探究小组。
  有了自主探究的基础,小组围绕本组研究主题进一步就如何整合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怎样结合学科特点进行主题学习成果展示等进行商讨。这样的学习合作形式提供了各抒己见的舞台,使学生思维的火花有了更多碰撞的机会,促进了学生认识的提升,也有效激发了同伴思考的深度。在探讨和实践过程中,各组找到了学科知识的最佳交叉点,并通过综合性的活动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1.整编歌谣
  尽管人人年年都过春节,但大家对春节的理解却不尽相同。这组学生在发现这一问题后,对春节名字的由来进行了研究。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春节和“年”的概念不同,现在所说的春节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也不同。于是,他们以自己最初查到的童谣资料为基础,结合歌曲《过大家》进行了整编,将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习俗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一首内容更丰富的新童谣。
  2.诗意剪纸
  “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将语文学科知识迁移进来,会大大提升美术作品的观赏性,能使更多的人对剪纸这一民俗文化充满浓厚的兴趣”。达成这个共识后,剪纸组的同学在精心准备后,现场进行折、画、剪,三两分钟就将一张方方正正的纸“变身”成一件件独具创意、精美别致的剪纸作品,他们还结合古诗介绍窗花。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就是我剪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给我们报春的桃花。”
  3.趣说门神
  在春节的各种习俗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其中,门神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民间美术形式。这组同学考虑到门神作品完成起来耗时长,采取现场绘画的方式不现实,就采用美术欣赏的方法,提前准备了展示作品。为了激发大家的欣赏兴趣,他们先用故事创设情境:传说很久以前,有神荼、郁垒两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荼、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了他们审美经验,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传承了传统文化。
  4.传承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喜欢对联的一组同学在探究中被这种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震撼,于是便引领大家在体验中进行传承。
  《元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这组学生刚刚吟诵出诗题,大家便不自觉地跟着背诵了整首诗。
  “诗中提到了‘桃符’,‘桃符’是什么?后来演变成了什么?它如何得到流传和推广的?”这一系列问题的抛出让大家恍然发现,这首古诗原来还是个“路标”,它助大家推开了了解对联的大门,引领大家一步步进入对联知识的殿堂。
  在故事中了解了对联的起源后,两个学生合说了创编的相声《对春联》,用相声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对联文字讲求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特点,几幅有关猴年的对联更是表达出了对大家新年的祝福。
  课上,组内几位学生挥毫泼墨,现场完成春联作品并为大家诵读。这组同学准确抓住了特色课程和传统文化的融合点,将中国春节传统习俗中极富特色的春联的这种文学形式和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进行了推广和传承。
  5.思辩春晚
  提到春节,大家必然想到春晚。为激发大家对春晚话题讨论的兴趣,春晚话题组中有人发挥自己的舞蹈特长,先为大家跳了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喜庆的舞蹈仿佛把大家真的带到了春晚的现场。这时,有学生顺势就近几年社会上出现的热点话题组织大家展开讨论:你认为春晚需不需要办下去?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觉得需要办,因为春晚是过年的一部分,有春晚才有过年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春晚能传播正能量,所以我觉得应该办。”还有的学生说:“春晚是凝聚了十几亿中国人亲情与乡愁的符号,已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文化记忆,因此可以创新但不能停办。”“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这组学生运用这样一个贴近生活的话题,不但锻炼了大家的表达能力,而且体现出了课堂的开放与活力。
  传统是“根”,发掘出传统文化的光芒,使它生存并传承下去,是历史的要求,更是民族的要求。因此,一组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对美籍华人小朋友参与了我们此次活动,在活动结束时,他们畅谈了自己在活动中了解到的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体会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厚重和多彩,理解了身在海外的华人为何要同日而庆、同日而乐。了解才能传承,这种节庆文化的洗礼,可以培育学生的民族情感,让学生弘扬民族精神。
  新课改提出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即要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为引领学生将学科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在总结时,我特意强调:“本节课是我们弘扬优秀传统的文化的起始课,让我们继续到生活中去感受,到资料中去了解其他传统节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方式继续感受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这样就为学生又推开了一扇门,启发引领学生进一步去探究。
其他文献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是以我国古代哲学为基石,并在我国古代文化的沃土中孕育、生长,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药高等教育是中医药学
这个学期,我运用“尊重·合作”教学模式,再次执教《矛和盾的集合》,深刻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课前预习探究:尊重学生自主体验  五年前在讲《矛和盾的集合》时,课前我只是让学生读熟课文,而这次,我运用“尊重·合作”教学模式讲课,让学生进行预习探究,带着思考进课堂。我设计的预习探究作业分为“预习知识”和“问题探究”两部分。其中有这样一项要求:“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请你用直线画出描写比赛的语句
对具有“立德树人”历史使命的大学而言,在党的十八大用24个字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态的清晰框架下,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今天大众乐于接受的时代感、
2015年11月29日,我用“可持续教学模式”上了一节公开课,虽然这是我对该教学模式的第一次尝试,但是得到了听课教师和专家的高度好评。通过这次教学,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
“居普良瘟疫”得名于公元248年开始担任迦太基主教的居普良(Cyprian),他当时目睹并记载了瘟疫的情形.虽然关于这段历史的可考证资料少之又少,但现有的全部资料都指向一个无
室内设计的方法和形式都很丰富,在中国室内设计几乎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且处处可以透露出对于文化的一种主体性反映,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内室内设计中的手工艺装饰品进行
雷锋是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是全国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以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壮丽的人生篇章,也树起了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北京工商大学把学习雷锋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广大师生开展了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活动,大力加强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有了一个鲜明的主题和载体。雷锋精神丰富了大学精神的内涵,给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弘
观察河南行政区划地图,可以发现许多村落的名称中含有“(门外)”字,如“李家(门外)”、“杨家(门外)”等。作为一个生僻字,“(门外)”为何会被用于地名,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它在地名中的使用反映了当地村落怎么样的习俗与生存状态,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