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的建筑事业中,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为了追求美观化、个性化而不再局限与传统方方正正的形状,不断的向着各种特殊性、复合性结构方向发展。这种建筑发展趋势对于施工放线的精确度、速度提出新要求,促使了施工放线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从传统的建筑平面施工放线方法入手,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各种施工放线新技术,旨在为工程施工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平面布置;施工放线;精确度
建筑结构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人类文明的衡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结构已提出了新要求,这促使建筑结构逐渐朝着复杂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受到施工放线技术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效果与施工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造成了施工搭配不合理、布局不严谨、施工功能存在缺陷,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给工程使用功能的发挥带来了影响,也给工程质量隐患提供了条件。因此,在目前工作中如何做好建筑平面施工放线工作越来越受到工作人士的重视,已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研究的核心话题。
1 传统的施工放线技术
建筑业是一个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环节,是人类改造自然、优化自然的一种重要成果。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结构也提出了新要求,逐步实现了将中西文化结合的复合型建筑物。就目前工程项目中,传统的施工放线技术主要包含有方格网放线法、平板仪法和综合法。
1.1 方格网放线法
所谓的方格网放线法主要指的是以一定尺寸提前画好方格网,然后在施工场地按照相关的比例划出实地方格网,一般来说,这一网格的规划都是以10米为基础单位,在参照现有的施工场地进行规划和放线。方格网放线法是过去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但是由于其本身就不是一个严谨、精确的方法,而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方式,因此在应用中其精确度必然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在这种方法应用中,极容易受到地形、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工作人员判断力、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准的限制而与预计标准之间出现极大的差异性。但是其在应用中也不乏相关优势,主要表现在这种放线技术对设备要求低、在一些小型建筑结构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
1.2 平板仪法
这种施工放线技术的应用与单纯的方格网放线法相比较有着一定的优势,其理论性更为精确。这种方法的采用是用平板仪定出目标点的方向,然后采用测量工具在这个方向上测定出相应的距离,从而确定这个目标点的位置。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设计图纸的展开、平板放线稳定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缺陷。
1.3 综合法
所谓的综合法就是在工作中以方格法和平板仪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放线技术,这种放线技术在理论上而言是一项极为科学的技术手段,但是由于这两种施工放线技术本身都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因此即使两者相结合,这一缺陷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必然给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2 某工程施工放线技术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持续发展,物质世界的不断丰富促使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追求视觉效果和审美进程。建筑设计作为目前工程领域中一项极受关注和重视的话题,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工作人员的重视。建筑是凝动的音乐,以往的四方盒式的建筑结构由于本身结构的呆板和灰色外表装饰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展现出建筑結构应有的美感,这就促使了目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来对建筑设计和放线技术进行优化。以某工程为例,其在施工建设中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就使得传统的施工放线技术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因而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
2.1 工程概况
某住宅3楼工程,位于某滨海经济区起步区。本工程地下2层,地上33层,使用功能为酒店式公寓。建筑平面独特而复杂,工程平面形状复杂、层高变化较多、19层以上栏板与楼体的角度层不是一层层地缩进、悬挑梁数量多且形状各异,阳台栏板高度错落。建筑面积约48000m,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体呈变异的Y形,主要由3个外凸的小圆弧、3个内凹的大圆弧组成。3个小圆弧在同1个椭圆平面内。3个大圆弧的半径较大,分别为47.70m,47.70m,29.95m。
2.2 放线方法的选择
本工程圆弧曲线的半径较大,曲线长度又较长,故借助经纬仪进行圆弧曲线的放线测设工程,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弦线支距法放线,并采用角度交会法校核。
2.2.1 切线支距法:平面曲线的测设中以圆曲线的起终点为原点,以切线为X轴,以其垂线为Y轴,计算曲线上各点的坐标值x、y,在实地测设曲线各点的一种方法。切线支距法又称直角坐标法,是以曲线的起点ZY或终点YZ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X轴,经过原点的半径为Y轴,按曲线上各点坐标x、y设置曲线上各点的位置。
2.2.2 弦线支距法:在平曲线的测设中以圆曲线的弦为X轴,弦的垂线为Y轴,以每段的起点为原点,计算曲线上各点的坐标值x、y,在实地测设曲线的一种方法。
2.3 工程中的应用
2.3.1 数值计算
由于本工程仅靠设计图纸提供的尺寸和角度,是不能满足施工放线需要的,因此必须将设计图上的尺寸和角度进行有关计算,换算出施工放线所需要的数据。而手工计算的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错,故可以用CAD软件简化计算,借助CAD的运算功能,标出所需要的夹角和距离,在设计图的基础上绘制放线详图。
2.3.2 设定基本控制点
应先设定基本控制点和控制线,然后逐步导出平面图形的其它点、线的位置,这样整个放线工作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做到又快又准。
2.3.3 制作圆弧形样板
放线前,我们针对复杂的部位,首先根据CAD绘图软件得出的数据在空地上放出大样。在熟练放线的过程中,应检查角度及距离,以避免误差,从而提高放线精确度;然后要制作4套圆弧形模板。模板采用多层板制作,宽度为10cm,长度为2m。每套模板做3种,即墙身控制线1种,墙身边线2种。
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建筑物结构的日益复杂,我们在工作中只有尽可能的减少施工放线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完全阻止不必要发生的经济损失,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益,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完善施工放线技术,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振影,王德柱.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及放线技术的几点研究[J].民营科技,2011(6).
[2]冯守珍,姚旭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技术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11).
[3]王磊,许霞.浅谈建筑结构施工放线[J].技术与市场,2012(2).
[4]王继成,方从镯,倪占东.基于CAD平台的复杂弧形建筑施工放线[J].施工技术,2007(12).
[5]黄绍新.简易施工放线技术[J].建筑工人,1995(2).
[6]王继成,方从镯,倪占东.基于CAD平台的复杂弧形建筑施工放线[J].施工技术,2007(12).
关键词:建筑工程;平面布置;施工放线;精确度
建筑结构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人类文明的衡量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建筑结构已提出了新要求,这促使建筑结构逐渐朝着复杂化、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发现受到施工放线技术的影响,建筑结构设计效果与施工结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造成了施工搭配不合理、布局不严谨、施工功能存在缺陷,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给工程使用功能的发挥带来了影响,也给工程质量隐患提供了条件。因此,在目前工作中如何做好建筑平面施工放线工作越来越受到工作人士的重视,已成为建筑工程领域研究的核心话题。
1 传统的施工放线技术
建筑业是一个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环节,是人类改造自然、优化自然的一种重要成果。新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建筑结构也提出了新要求,逐步实现了将中西文化结合的复合型建筑物。就目前工程项目中,传统的施工放线技术主要包含有方格网放线法、平板仪法和综合法。
1.1 方格网放线法
所谓的方格网放线法主要指的是以一定尺寸提前画好方格网,然后在施工场地按照相关的比例划出实地方格网,一般来说,这一网格的规划都是以10米为基础单位,在参照现有的施工场地进行规划和放线。方格网放线法是过去建筑工程施工建设中极为常见的一种,但是由于其本身就不是一个严谨、精确的方法,而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方式,因此在应用中其精确度必然无法得到保障。同时,在这种方法应用中,极容易受到地形、地理位置、气候等因素、工作人员判断力、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准的限制而与预计标准之间出现极大的差异性。但是其在应用中也不乏相关优势,主要表现在这种放线技术对设备要求低、在一些小型建筑结构中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
1.2 平板仪法
这种施工放线技术的应用与单纯的方格网放线法相比较有着一定的优势,其理论性更为精确。这种方法的采用是用平板仪定出目标点的方向,然后采用测量工具在这个方向上测定出相应的距离,从而确定这个目标点的位置。但是这种方法容易受到设计图纸的展开、平板放线稳定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缺陷。
1.3 综合法
所谓的综合法就是在工作中以方格法和平板仪法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放线技术,这种放线技术在理论上而言是一项极为科学的技术手段,但是由于这两种施工放线技术本身都存在着巨大的缺陷,因此即使两者相结合,这一缺陷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必然给工程施工带来一定的影响。
2 某工程施工放线技术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持续发展,物质世界的不断丰富促使了人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追求视觉效果和审美进程。建筑设计作为目前工程领域中一项极受关注和重视的话题,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工作人员的重视。建筑是凝动的音乐,以往的四方盒式的建筑结构由于本身结构的呆板和灰色外表装饰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展现出建筑結构应有的美感,这就促使了目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来对建筑设计和放线技术进行优化。以某工程为例,其在施工建设中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就使得传统的施工放线技术无法满足这一条件,因而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
2.1 工程概况
某住宅3楼工程,位于某滨海经济区起步区。本工程地下2层,地上33层,使用功能为酒店式公寓。建筑平面独特而复杂,工程平面形状复杂、层高变化较多、19层以上栏板与楼体的角度层不是一层层地缩进、悬挑梁数量多且形状各异,阳台栏板高度错落。建筑面积约48000m,框架剪力墙结构。整体呈变异的Y形,主要由3个外凸的小圆弧、3个内凹的大圆弧组成。3个小圆弧在同1个椭圆平面内。3个大圆弧的半径较大,分别为47.70m,47.70m,29.95m。
2.2 放线方法的选择
本工程圆弧曲线的半径较大,曲线长度又较长,故借助经纬仪进行圆弧曲线的放线测设工程,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弦线支距法放线,并采用角度交会法校核。
2.2.1 切线支距法:平面曲线的测设中以圆曲线的起终点为原点,以切线为X轴,以其垂线为Y轴,计算曲线上各点的坐标值x、y,在实地测设曲线各点的一种方法。切线支距法又称直角坐标法,是以曲线的起点ZY或终点YZ为坐标原点,以切线为X轴,经过原点的半径为Y轴,按曲线上各点坐标x、y设置曲线上各点的位置。
2.2.2 弦线支距法:在平曲线的测设中以圆曲线的弦为X轴,弦的垂线为Y轴,以每段的起点为原点,计算曲线上各点的坐标值x、y,在实地测设曲线的一种方法。
2.3 工程中的应用
2.3.1 数值计算
由于本工程仅靠设计图纸提供的尺寸和角度,是不能满足施工放线需要的,因此必须将设计图上的尺寸和角度进行有关计算,换算出施工放线所需要的数据。而手工计算的工作量较大且容易出错,故可以用CAD软件简化计算,借助CAD的运算功能,标出所需要的夹角和距离,在设计图的基础上绘制放线详图。
2.3.2 设定基本控制点
应先设定基本控制点和控制线,然后逐步导出平面图形的其它点、线的位置,这样整个放线工作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做到又快又准。
2.3.3 制作圆弧形样板
放线前,我们针对复杂的部位,首先根据CAD绘图软件得出的数据在空地上放出大样。在熟练放线的过程中,应检查角度及距离,以避免误差,从而提高放线精确度;然后要制作4套圆弧形模板。模板采用多层板制作,宽度为10cm,长度为2m。每套模板做3种,即墙身控制线1种,墙身边线2种。
结束语
总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建筑物结构的日益复杂,我们在工作中只有尽可能的减少施工放线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完全阻止不必要发生的经济损失,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益,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完善施工放线技术,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范振影,王德柱.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及放线技术的几点研究[J].民营科技,2011(6).
[2]冯守珍,姚旭跃.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放线技术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11).
[3]王磊,许霞.浅谈建筑结构施工放线[J].技术与市场,2012(2).
[4]王继成,方从镯,倪占东.基于CAD平台的复杂弧形建筑施工放线[J].施工技术,2007(12).
[5]黄绍新.简易施工放线技术[J].建筑工人,1995(2).
[6]王继成,方从镯,倪占东.基于CAD平台的复杂弧形建筑施工放线[J].施工技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