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个体行为浅谈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智力正常,身体发育也很正常,就是在学习上表现出一种紧张、恐惧和抵触心理;与人交往,力图以成人自居、过分地使用防御手段;平时生活,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迟到、早退、随意逃课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他们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传授给中职生文化知识的同时如何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具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经验显得尤为必要。如何帮助中职生拥有阳光的心灵世界,现就教师个体行为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完善教师内心世界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在《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的序言提出:“我们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育人’这一通常被人关注的教师研究的热门的主题上,而是要放在教师如何‘育己’这一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上。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解放。总之,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要求我们教师本身要有健康的心理。
  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中职生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突然走进职业学校后,看到自己不少的伙伴进了普通高中,他们的内心因为现实的落差而变得敏感。他们刚入校时,一旦遇到自己不顺眼或是不情愿的人或事,就会想到:我仅仅是学习成绩差一点,你就把我低看了一眼,一句话不投机,就会产生语言攻击甚至肢体冲突。这个时候,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显得很重要,它直接会对师生关系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影响。我们说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所以教师应该正确、全面、客观地认识学生,以新型的“学生观”审视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应该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分析原因,就事论事,不偏听偏信,不想当然,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因材施教,把他们的思想引向健康的轨道。久而久之,必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社会态度、社会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让班集体充满正能量
  1.塑造班级灵魂,构筑班级主心骨。班集体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一个奋进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正常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当然,一个奋进的班集体,离不开班干部群体的作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潜能,选拔个性品质优秀的学生作为班干部,正确导向,大胆放手,创造机会与氛围,让他们自主管理班级,有条理地开展工作,使他们乐于发挥班级主心骨的作用。以主心骨为辐射,逐渐塑造学生崇尚科学、善于合作、勇于开拓、不断进取,既宽容又独立并具有责任感的现代人格,形成“我以我班而自豪”“不给同学抹黑脸”的班级正能量。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下,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讲解和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学得一些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自我调控的方法,提高心理剖析和行为调控能力。
  2.让学生在良性的班级环境中成长。具体形式为:在班集体内开展多种活动→学生参与活动力争为集体做贡献→获得集体的认可和赞美→满足精神需要→产生激励力量→为集体做出更大贡献。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为不同类型的学生创造合适的机遇,为学生提供发现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通过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引导、鼓励他们向上、向善。
  四、尝试运用沉默术
  中职生毕竟是渴望成年而尚未成年的一个群体,有时候,他们所犯的错误并非不可饶恕,而是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事,甚至可能有点幼稚。譬如,走在楼道上,一位素不相识的学生看他的眼神不合他意他就与人争执,因为好奇随便给异性同学写了一张纸条,同学水杯里的水不小心溅湿了他的衣服,未经允许用了一下他的橡皮,等等。但是偏偏就是这些小事往往会引发打架斗殴。这种情况下,教师声色俱严厉地训诫和滔滔不绝地说教,效果不一定明显,此时,不妨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好方法——沉默去应对,或许会收到的效果。因为沉默体现的是一种宽容,创造的是一个改变的机会,对学生而言它又是一种心灵的解救。因为教师的沉默,可引起学生心灵的触动,使他在思想深处对发生在自己身上、事后想起来不值一提的事进行思考,荡涤、净化自己的心灵。沉默,会给学生带去自由翱翔的勇气和构筑健全心灵的可能。
  “精神使心理更快慰,精神使灵魂更坚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必将是喜人的,但它是一项细水长流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具体实践中用耐心、细心和恒心去维系,更考量着职教工作者对职业教育的一份责任心。
其他文献
Abstract: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道胃底静脉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往往来势凶猛,是消化道出血致死率最高的一种疾病。有些患者经输血、药物治疗等措施仍不能止血,我院自2000年至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和谐、愉悦的课堂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课堂效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  【关键词】和谐 兴趣 高效课堂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先学后教”是高效课堂的重要方法,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承载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任。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在
外伤性眩晕约占颅脑外伤后综合征的50%,是由颅脑损伤所引发的,以平衡障碍为特征的运动性幻觉。头颈部外伤后眩晕及平衡障碍,有周围性、中枢性和颈部三种,也可混合存在,治疗复杂。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应该倡导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在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案例教学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传统讲授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经过精心策划和指导,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
对儿童进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的有效措施,也是体现国家社会福利的重要内容。为探讨我市农村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因素,了解未接种原因,笔者于2005年8月对章丘市各乡
【摘 要】父母与孩子相处甚多,从婴幼儿到成年,其一言一行均被孩子观摩。近年来因父母言行不当给孩子带来影响的事例频繁出现,严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文章基于父母不良言行对孩子性格形成的影响入手总结,并对作为父母如何做好孩子的良师提几点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父母 不良言行 孩子性格 影响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说过:孩子自出生以来,他的人生便是一次旅程,在向远方行走的过程中,他最初看到的东西,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