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的四级联动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633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课标对词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是: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词语教学,应从学科本位出发,引导学生在词、句、段、篇之间深入浅出、自由穿梭,探寻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一、词与词联动
  语言是横向的组合关系和纵向的聚合关系的合成。文本中的词语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关注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联系,进行勾连或组块,发挥整体效应,有利于形成阅读合力,促进学生理解词语,进而读懂句段。
  如《北大荒的秋天》教学片段:
  师:看看“缕”的部首和什么
  有关。
  生:丝线。
  师:是的,这个字表示丝线,在这里是量词,比如一缕云、一缕头发。生活中还有这样的用法吗?
  生:一缕花香、一缕线、一缕烟……
  师:请你联系“缕”这个字展开想象,傍晚的天空是一幅怎样的
  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几缕五彩斑斓的流云,就像彩色的锦缎。
  生:我眼前出现的景象是:一
  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像五彩斑斓的锦缎。
  师:如果把“一道”去掉,好吗?
  生:不好,去掉就看不出流云的形态了。
  生:这几个“一道”和“几缕”是一致的。
  生:去掉“一道”就不准确了。
  阅读活动中的“理解”包含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解码”,实际上就是识字、识词能力;第二个层面是“解释”,有三种状态——表层编码、篇章格局、情景模型。上述片段,教师通过巧妙点拨,使学生注意到了两个词语内容上的关联性,表达上的准确性,学生得到的信息不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而是整体教学引发的情感推动和思维触动。学生从阅读文字中进行解码,形成初步的解释,意随文生,言意兼得。
  二、词与句联动
  每个词语都有它描述的对象,这对象就是它的外延。了解了词语的外延,其一可让学生知道词语可使用的对象、范围。其二可让学生顺着外延由表及里深入到词语内涵。
  如《骑牛比赛》教学片段:
  师:“技艺高超”是什么意思?
  生:技术很高。
  师:仔细读读这段话,有个地方就告诉了我们“技艺高超”的
  意思。
  生: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师:其他骑手也是这样吗?
  生: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
  下来。
  师:两三秒是多长时间?听——(播放秒针走动的声音)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技艺高超”了吗?
  生:“技艺高超”就是别的骑手很快就被公牛摔下来了,而这名骑手能牢牢地骑在牛背上。
  生:“技艺高超”就是公牛再疯狂,这名骑手也不会掉下来。
  生:“技艺高超”就是骑牛技术比别的骑手要厉害很多。
  王荣生教授认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合适地阅读——理解、解释、感受、欣赏。对于“技艺高超”的学习,学生不是浮光掠影地了解,而是徜徉在字里行间,从词语的表面意思深入到词语的语境中去。在语境中不断丰富感性知识,抽象的词语逐渐成为可感知的对象,语言文字被激活了,文本中的景、物、人已然成为学生眼前景,心中语。
  三、词与文联动
  对于那些关乎课文理解和情感价值,或是隐含思想主旨的关键词语,不但要引导学生体验词语本身所具有的质感,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学会整体观照,从未尽之言读出无穷之意。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卧薪尝胆》这篇课文,其中最为精彩的环节:
  师: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他要亲自下田耕种,使自己的国家富裕起来。
  生:他要训练士兵,建设一支强大的军队。
  生:他还要召集人才,为国家的强大出谋划策。
  师:这就叫“发愤图强”。
  师: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
  生:不算!因为“卧薪尝胆”需要很长时间。
  生:课文中讲勾践“卧薪尝胆”了二十几年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师:这叫“坚持不懈”!现在你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了吗?
  生:“卧薪尝胆”是说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
  师:读一读这三个詞语——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生读)
  师: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
  生:不需要。因为我们不需要报仇雪恨。我们的生活很幸福。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这句话: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科学家卧薪尝胆几十年,终于成功登陆太空。你说,中国科学家有仇恨吗?他们的生活不幸福吗?他们是否每天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都要尝一下苦胆?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需要卧薪尝胆。比如,中国足球队要成为世界冠军,就必须卧薪尝胆。
  生:我将来要考上清华大学,现在就要卧薪尝胆,刻苦学习。
  师: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也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古人将这种卧薪尝胆的精神蕴藏在这么一副对联里,老师把它写下来,看谁能背下来。(板书: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语言,一定要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去,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中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片段中,教师重视对“卧薪尝胆”内涵的挖掘。通过不断追问“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制造思维的矛盾,让学生去思考何为“卧薪尝胆”,启发学生从课文中再走一个来回,将理解从字面的浅义引向内涵的领悟,使得词语对勾践内心世界的表现力显现出来。教师更重视词语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与生活联系,使学生加强了对词语的内化和积累。至此,“卧薪尝胆”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
  四、篇与篇联动
  教师要站在课程的角度,从编者的视角去探寻单元中一篇课文和另一篇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学生语文能力进阶的教学点,达成系统思维、整体把握。
  《学棋》和《“黑板”跑了》具有共同的“主题”——做事专心。所不同的是,《学棋》通过两个学生学棋的对比,得出学习要“专心致志”的结论。《“黑板”跑了》则是通过安培散步这件事,反映了安培做科学研究“聚精会神”的态度。学完课文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作业:
  1.搜集表示专心的词语,制作成书签。
  2.填空:安培研究科学( ),所以成为( );拜秋为师的一个学生学棋时( ),所以成为( );我们读书学习时一定要( ),才能成为( )。
  3.比较两篇课文中对“专心”的描写。
  4.你专心做过什么事?当你专心做这件事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动作和表现?请你用几句话写一写。
  张志公在《语文教学论集》中提出:“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学习词汇。一个人,如果知道的词有限,或者知道不少的词却不知道怎么用,他的语言能力一定不高……‘词不达意’往往也是词不够用的结果。”以上作业中,笔者在充分把握两篇课文主旨的基础上,将它们置于同一主题下进行对比,寻求两者间的意义联系。学生对“专心”的认识从“非常认真”上升到“忘乎所以”,对“专心”的词汇积累拓展为“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积极表达,达到词语教学价值的最大化。
  当词语教学遵循语文课程特点,彰显语文学科本质,就会拥有一种向上的张力。“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这是词语教学最美好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万江分校)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编写神奇、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  2.把遇到的困境和求生方法写具体,将情节写得一波三折,注意描绘人物的心情变化。  3.修改自己的习作,使其困境更惊险,求生更神奇,过程更曲折,心情起伏更大。  教学重点:  把遇到的困境、求生方法写具体。  教学准备:  探险计划单;招募探险队员的快闪视频;充满神奇、惊险剧情的探险视频。  教学过程:  板块一:感知“探险”
当下,时常看到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语文测试中获得接近满分的高分,不排除学生个人语文素养比较高,自然而然能取得优异拔尖的成绩。但当较大面积、较频繁的高分出现时,语文教师还是应保持清醒。确实有部分学生的语文真实能力与相关高分并不相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还有不少有待改进之处。目前,在小学高年段的语文测试中,尚存在一些“高分泡沫”现象,显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重阅读,轻写作  阅读的重要性无需重申,
一、字义辨析的理性分析  何克抗教授在《语觉论》中谈到:“儿童具有先天性的语音感知和语义分析的功能。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约)6岁,对于母语学习来说,并非还无准备,而是已经具有相当强大的基础。”据调查,学龄前的儿童已经掌握了3500个以上的口头词汇,只是对与音相对应的字还不能一一辨认而已。  他还这样写道:“阅读过程的心理加工分成文字感知、文字辨析、单词识别、语块生成和语义辨识五个环节。文字感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春天,了解春天的特点。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口语交际过程中,用恰当的语言表现春天的美。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在交谈中能尊重同学,认真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谈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1.宋代朱熹有诗:“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一定涌现出不少描写春天的词语,
文本解读  《日月潭》结构清晰、景美情濃,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令人读来心驰神往。教学时宜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可以借助课后问题“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优美词句,运用图像化策略,在朗读中展开想象,领略日月潭的旖旎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的情感。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完成KW
复习目标:  1.基于学情,根据课前自主阅读练习《七月的天山》得分率统计图表,运用本单元非连续性文本《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尝试解读,由此拓展练习《五月的青岛》(老舍),跟进检测复习效率。  2.聚焦“交流平台”中“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的学法,在回顾本册写景类文章基础上,联系五年级上册写景类文章,在比较中进一步发现写景类文本独特的写法。  3.结合“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背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十八个基本要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一是通过语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铺”字;运用借助近义词、结合生活实际、借助熟字猜词义、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明朗”“熨帖”“凌乱”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喜欢的词语或句子体会水泥道的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8自然段,读出落叶和水泥道的美及作者愉悦的心情,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4.懂得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增强发现美的意识。  教學过程:  
王勇燕老师在教学《白鹅》一课时,围绕“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单元教学目标,聚焦作家的“漫画式表达”,引导学生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感受作家的语言趣味,为单元要素的渐进落实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打开了思路。  一、引入漫画特点,初识语言风格  丰子恺先生是散文家、漫画大师。他的散文与漫画风格,神韵极为相似。在《绘画与文学·文学的写生》中,他指
偶然间瞥见英国克莱儿·麦克福尔的著作《摆渡人》,封面顶部题着一行字:“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这句话如磁石般吸引了我,就像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令我忍不住伸手要去翻阅它。  书的封面设计显得神秘,蓝紫色彩的云影天光间,堆积着沉沉铅灰色的流云,簇簇金色的光线穿透过厚实的乌云层投射到一片平坦而静谧的湖面,湖水被染成了金黄,就这样在似有似无的波光粼粼的晃动中,整片的金黄明亮向远处蔓延;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