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FDG PET和骨显像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上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m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和骨显像(BS)在乳腺癌骨转移上的诊断能力,同时分析影响诊断灵敏度或BS、18F-FDG PET显像时影响显像剂摄取的相关因素。

方法

共纳入88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其中31例得到组织病理学证实。所有骨转移病灶根据CT图像分为4类:成骨性、溶骨性、混合性和CT所见阴性。基于患者CT图像所见、辅助治疗(化疗或激素治疗)结果和原发肿瘤特征[组织病理学类型、肿瘤核分级(NG)、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计算BS和18F-FDG PET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同时分析18F-FDG PET显像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结果

CT、BS和18F-FDG PET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77%、89%和94%。18F-FDG PET对成骨性转移的诊断灵敏度为69%,明显低于对溶骨性、混合性和CT所见阴性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P<0.001);而BS对CT所见阴性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为70%,明显低于其他3种类型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关于诊断灵敏度与原发肿瘤特征的关系,该研究发现肿瘤核分级NG1级和NG2级、NG3级间18F-FDG PET的诊断灵敏度有差异(P=0.032)。成骨性转移的SUVmax明显低于其他3种类型(P=0.009)。NG1级的SUVmax明显低于NG2级和NG3级(P=0.011)。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骨转移的FDG摄取(SUVmax)未见明显差异。

结论

尽管18F-FDG PET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上优于BS,但在成骨性和NG1级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上仍有不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网络环境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web problem-based learning,WPBL)在呼吸系统整合课中的应用。方法将在齐齐哈尔医学院2014级实验1、2班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8人)和实验组(48人)。对照组实行传统PBL教学。即学生版病例打印纸质资料,每次上课发一幕的纸质材料然后进行讨论。实验组采用WPBL教学,课前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课堂播放视频呈现病例情境,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目的探究军事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军事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3所军事医学类院校全日制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式对428名军事药学研究生进行现场问卷调研。用SPSS16.0对问卷数据作描述性统计、t检验、F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军事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中间值为3),建构知识明显高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与提升转化能
随着社会环境和现代医疗体系的发展与变化,公众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医师职业精神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研究发现,医师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遭遇职业精神困境。本研究针对职业精神困境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首先界定职业精神困境的概念,指出职业精神困境对于个人、团队及整个医疗行业的危害。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探讨职业精神困境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对职业精神困境有效预防和改善的几个建议:一是医师自身加强自我反思能力;二是医学
目的探讨以病例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协作治疗的教学模式在妇科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将12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按年级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人。教学内容为妇科课间实习的三个恶性肿瘤病例,分别是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总计12学时;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实验组采用以病例为基础结合多学科协作治疗教学。教学结束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考试。应用SPSS 19.0对组间数据进行t检验及卡方检验
批判性思维是医学专业胜任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目标是将极具个性的体验和领悟与有着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认识体系有机结合。针对医学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在教学理念上应该体现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和理性约束、辩证思考、移情实践与科学评价的基本特征,还要注重应用原则和条件;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巧妙地选择适宜的切入点,设置适于展开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模式,强化批判性思维方
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对自主学习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推行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与意义、自主学习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方法,提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认为当前自主学习研究中研究者思想认识不到位,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研究范围过窄,必须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学科分类不均衡,必须进一步加大覆盖面;研究对象有局限,必须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思辨性研究较多,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证性研究。
医学英语写作是医学英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集传统课堂和讨论课堂优势一体的"对分课堂"进行医学英语写作的教学实验,并加以评价。选择"摘要写作"章节内容,将教学分为"课上讲授""课下自主学习"和"课上讨论"3个环节。各环节重点分别为,教师讲授"摘要特点和基本框架";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和学习任务,自主学习与挖掘"摘要写作要点和时态";学生分组在课堂展示自
为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结合实际运行情况,以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卓越医生班全体学生为对象,就"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模式开展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学生认为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下收获较大,对此项改革的总体评价较好,对课程安排、课堂教学、教师因素、教材内容等方面满意度较高,并赞同学校开展此项改革。学校应该充分总结"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成果
以厦门医学院体医结合特色课程为例,通过发放自编问卷、访谈专家、数理统计等实证研究方法,了解学生需求;在具体改革实施过程中,分别从调整公共体育课教学内容比例、调整体育选项课开设课程及开班数量以及优化师资力量三方面着手。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了,其中瑜伽选项班中学习之后更感兴趣的学生占86.67%,健身气功选项班中学习之后更感兴趣的占76.67%。学生对学校体医结合特色课程的满意度较高,53
目的多巴胺转运体SPECT(DAT-SPECT)显像有益于评价路易体痴呆(DLB)。特异性结合比值(SBR)是测量DAT密度的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时会遇到SBR测量重复性差的情况。笔者假设距离加权直方图(DWH)可能有助于改善SBR测量的重复性。该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使用常规法和DWH法时测量者组间和组内测量SBR的重复性,并视觉评价使用2种方法设置参考感兴趣体素(VOI)时的精密度。方法共纳入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