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备课技巧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s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备课“六忌” 、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三方面浅谈小学语文备课技巧。
  【关键词】备课教材提炼环节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
  一、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
  1.题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2.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归纳总结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二、备课“六忌”
  1.忌简单照搬;2.忌千头万绪;3.忌闭门造车 教师备课时,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等全然不顾,势必降低教学效果;4.忌琐碎设问 有的教师一问到底,不管问题是否具有启发性,在不该设问处滥问,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5.忌盲无目的 教学目的不明确,备课时毫无目的,课堂上随意发挥,学生只会茫茫然,所得甚微;6.忌程式定势。
  根据小学生好奇求新求变的心理特点,教师备课时,必须因文而异,教法富于变化,努力寻求新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单调乏味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在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第二,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其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也可以从他们的关联中寻找线索。
  第三,导入要言简意赅或短小精悍。导入部分时间过长,使人有喧宾夺主之感。
  第四,导入的形式要丰富多彩。
  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导语也不例外。导入技巧的运用:
  提问议疑导入。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叙述故事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老师就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一定会很浓。
  歌谣导入。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课堂教学中也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
  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
  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
  图画导入。通过图象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震惊了的孩子,情绪是异常振奋,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
  音乐导入。多用于音乐渲染气氛的课文和直接是音乐歌词的课文。如《鸟的天堂》,教师可先放《百鸟朝凤》的乐曲。如上作文课,作文题为《我所喜欢的一只歌》,教师可在学生动笔之前先放几只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加以适当的点评。
  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观察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珍闻导入法等等。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一门重要学科。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把学生培养成敢于创新,勇于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以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促进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传统文化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那么,怎样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发展和完善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现代网络教学有诸多方面的优势,网络教学在教育 教学领域中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它能激发学生兴趣,较容易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即改变了教师的教,又能促进学生的学,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大优势。这并非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抛弃,而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传统与现代的优势互补,相辅相成,能够推进英语教学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英语教学改革网络教学传统教学    网络教学是远程教
【摘要】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是语文教学的所达到的最终目标。阅读为写作积淀了许多有价值的内涵,无论是深刻的思想,还是丰富的语言表达,都离不开阅读。长期的阅读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写作,写作中产生的新的体验也会促使学生进行新一轮的阅读活动。通过这样一种阅读与写作互动的过程,就会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合拢,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  【关键
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精辟的论述,昭示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何谓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语文学科中。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把创新教育渗透语文教学中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自己的肤浅的看法。    一. 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这是创新的第一步。    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