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118-02
农村小学留守女生越来越多,她们的心理问题也急需要解决。俗话说治标先治本,要解决问题就得先弄明白造成这些问题的不积极因素。
有专家认为:家庭温暖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安全的缺失和家庭监管的缺失是农村小学留守女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对专家的看法深以为然。
这些不积极因素包括:
一、农村家庭对女孩的监管不力
农村家庭的普遍现状是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小孩子留守农村大本营。这样,农村小学留守女生的家庭教育都是隔代教育。祖辈与孙辈之间不仅是年龄相差悬殊大,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与相隔甚远。老人們既没有精力与孩子沟通交流,也没有意识到有必要跟孩子沟通交流。由于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老人们往往只是满足孩子们的物质、生活上的需要,而无法达到精神上、首先上的教育规范。除了让孩子吃饱喝足穿暖之外,老人们对孩子一般是放任自流。
与老人们对孩子的放任相照应的是留守女生们的父母亲对孩子的监管也是不力的。因为长期在外,父母很难见到孩子,出于弥补心理,父母们就想在物质上多满足孩子。这样,留守女生们多攀比物质,而很少有人关注她们的心灵层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她们就会打电话给父母告状,而留守女生的父母也愿意相信她们,让爷爷奶奶很难担负起管教孙女的重任。
笔者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留守女生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很多不良习气。她们不遵守纪律,不完成作业,成绩差又不求上进,道德品行差,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甚至偷盗别人的财物。很多家长及监管人却不会从自身找原因,相反,他们往往责怪学校的老师教育不力,以为只要转学就万事大吉了。
二、农村小学对留守女生的安全教育不够全面有力
众所周知,农村条件艰苦,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常常一个老师带一个班,或者任教我个课头。农村小学的老师教学任务重,精力和时间都不够,通常也不能深入到每个农村小学留守女生的内心。老师们常常对留守女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由于我国的农村小学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之类的教育实践不足。现在虽然有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却并没有配备专业的老师,老师们或是照本宣科,或是自己摸索着前行。显然,农村小学留守女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并不是一本书或一个不专业的老师所能解决的。
三、农村大环境差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务工确实活跃了农村的经济,家民手里的可支配收入多了,但这些并没有让农村的教育环境变得更好。有些地方,农村的道德水平严重下降,金钱至上思想严重。农村人在一起谈论的常常是谁谁谁家赚了多少钱,谁谁谁的女儿嫁了个有钱人,语气神态里满是对钱的敬重。农村人攀比的也是谁家的楼房建得高,建得漂亮,谁家的坟占地面积更大。这些对农村小学留守女生来说,也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让她们觉得读书无用,而
金钱万能。
大多数农民工读书不多,眼光也不够长远。家里多一个务工的,就多一份收入。女儿早点走入社会打工赚钱,以后儿子就会更容易娶个老婆。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农村小学的留守女生小小年纪就知道赚钱最重要,她们不会知道没有能力,没有本事赚钱有多辛苦,只知道大城市里有多繁华,却不知道这份繁华不可能属于没有文化的她们。在农村这种大环境的潜移默化之下,农村小学留守的女生不会努力学习,只会好吃懒做,贪慕虚荣。
四、封建残余思想害人
别看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农村依然盛行。很多农村小学留守女生多于男生就是因为农村人认为儿子重要,所以儿子必须带在身边,女儿就无所谓了。很多农村人也依然不愿在女儿的养育方面花费太多的金钱,因为他们觉得女儿迟早是别人家里的人。女儿不会读书那是最好不过了,不仅不需要多花费教育费用,还能让女儿早早为家多赚一份钱。
农村小学留守女生越来越多,她们的心理问题也急需要解决。俗话说治标先治本,要解决问题就得先弄明白造成这些问题的不积极因素。
有专家认为:家庭温暖的缺失,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安全的缺失和家庭监管的缺失是农村小学留守女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对专家的看法深以为然。
这些不积极因素包括:
一、农村家庭对女孩的监管不力
农村家庭的普遍现状是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小孩子留守农村大本营。这样,农村小学留守女生的家庭教育都是隔代教育。祖辈与孙辈之间不仅是年龄相差悬殊大,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态度和价值观与相隔甚远。老人們既没有精力与孩子沟通交流,也没有意识到有必要跟孩子沟通交流。由于缺少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老人们往往只是满足孩子们的物质、生活上的需要,而无法达到精神上、首先上的教育规范。除了让孩子吃饱喝足穿暖之外,老人们对孩子一般是放任自流。
与老人们对孩子的放任相照应的是留守女生们的父母亲对孩子的监管也是不力的。因为长期在外,父母很难见到孩子,出于弥补心理,父母们就想在物质上多满足孩子。这样,留守女生们多攀比物质,而很少有人关注她们的心灵层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她们就会打电话给父母告状,而留守女生的父母也愿意相信她们,让爷爷奶奶很难担负起管教孙女的重任。
笔者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留守女生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很多不良习气。她们不遵守纪律,不完成作业,成绩差又不求上进,道德品行差,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甚至偷盗别人的财物。很多家长及监管人却不会从自身找原因,相反,他们往往责怪学校的老师教育不力,以为只要转学就万事大吉了。
二、农村小学对留守女生的安全教育不够全面有力
众所周知,农村条件艰苦,农村小学师资严重不足,常常一个老师带一个班,或者任教我个课头。农村小学的老师教学任务重,精力和时间都不够,通常也不能深入到每个农村小学留守女生的内心。老师们常常对留守女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由于我国的农村小学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之类的教育实践不足。现在虽然有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却并没有配备专业的老师,老师们或是照本宣科,或是自己摸索着前行。显然,农村小学留守女生的安全教育问题并不是一本书或一个不专业的老师所能解决的。
三、农村大环境差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务工确实活跃了农村的经济,家民手里的可支配收入多了,但这些并没有让农村的教育环境变得更好。有些地方,农村的道德水平严重下降,金钱至上思想严重。农村人在一起谈论的常常是谁谁谁家赚了多少钱,谁谁谁的女儿嫁了个有钱人,语气神态里满是对钱的敬重。农村人攀比的也是谁家的楼房建得高,建得漂亮,谁家的坟占地面积更大。这些对农村小学留守女生来说,也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让她们觉得读书无用,而
金钱万能。
大多数农民工读书不多,眼光也不够长远。家里多一个务工的,就多一份收入。女儿早点走入社会打工赚钱,以后儿子就会更容易娶个老婆。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农村小学的留守女生小小年纪就知道赚钱最重要,她们不会知道没有能力,没有本事赚钱有多辛苦,只知道大城市里有多繁华,却不知道这份繁华不可能属于没有文化的她们。在农村这种大环境的潜移默化之下,农村小学留守的女生不会努力学习,只会好吃懒做,贪慕虚荣。
四、封建残余思想害人
别看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农村依然盛行。很多农村小学留守女生多于男生就是因为农村人认为儿子重要,所以儿子必须带在身边,女儿就无所谓了。很多农村人也依然不愿在女儿的养育方面花费太多的金钱,因为他们觉得女儿迟早是别人家里的人。女儿不会读书那是最好不过了,不仅不需要多花费教育费用,还能让女儿早早为家多赚一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