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改革的关键在于控制权界定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ing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行改革框架的基本确定给2004年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既有亮色也有压力。从亮色看,每一个公众作为“通货膨胀税”的纳税人自然关注3700多亿“税金”的使用效率。在此建行的改革框架给了公众一个良好的预期。至少在表述上,建行改革的方向是积极的。另一方面,建行改革给自身和整个银行业所带来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关心建行改革的出发点不在于在哪里上市、由谁承销、发行总额能有多少等技术问题,更深层次的潜在体制冲突才是核心所在,体制冲突焦点是法人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点是“控制权”。
   在国有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过渡的进程中,控制权是纲,其余都是目。很明显,建行改革的设计者——银行自身、央行改革规划者和监管部门直到国务院负责同志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这丝毫没有降低改革的现实推进难度,因而改革依然具有不确定性。
   那么,核心冲突到底在哪里?在于名义所有权与实际控制权的对立。中国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难点也恰恰在此。基于此背景,可以做一个抽丝剥茧式的分析。
   根据2003年12月27日通过的《商业银行法》第四条,商业银行的原则是“三性四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和自我发展。由于国有银行的改革模式与控制权结构,“三性四自”无法实现。
   第一,行政主导式改革的优点是灵活、对事件反应速度快、调整及时;缺点是过于灵活而缺乏“规则”。这种改革模式的基本问题在近10年的金融改革中也逐渐暴露,形成了“状态依从”(机会主义)式的控制权结构,即机构的负盈不负亏。对于存在体制扭曲而具备高道德风险的金融组织,效益性、自担风险和自我发展无从谈起。
   第二,各方当事人的行为边界的法律定义与事实情况存在差距导致机构法人的控制权无法明晰。比如,根据《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应该“自主经营”,但是来自各级政府的指令却始终没有完全消失。体现在当前的新一轮国有银行改革上,银行经营者的行政级别问题是一个很难改变的因素;在机构利益与国家政策存在分歧时,该机构可能继续面临进退维谷的情形。一般的情况是,银行没有真正自主经营的权利,不能履行自负盈亏的义务——于是整个中国国有银行业实现的是低水平均衡。
   第三,过多的机构层次与分支机构数量导致机构法人丧失对分支机构的控制权。过多的层级造成没有哪个行的总行能明确了解基层支行真实情况,大量的案例(如中行江门分行盗窃联行资金)往往体现为分支机构与客户共谋欺骗总行。控制权的实际下放在客观上必然造成管理信号传递失真和经营效率低下。
   在“三自四性”中,只有流动性是国有银行的“奇迹”。原因同样是控制权安排:境外机构认为国有银行控制权是国家的,因而不存在兑付风险;公众认为国家隐性担保是可信的,因而每年新增的近一万亿储蓄存款的绝大部分依然存放国有银行。当然,国有银行机构网点多也是一个因素,但仅仅是次要因素。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样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很难说在财务上是可持续的。
   循着这一思路,我们认为,上市筹资是次要的,通过上市重组完善治理结构是主要的;界定所有权边界是次要的,明晰控制权边界是主要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当前建行的改革仅仅是第一步。上市不能作为评价国有银行改革是否取得阶段性成果的依据,改革成效至少要从以下近期和长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判断。
   在近期,假设不发生系统性经济冲击的前提下,要看改革能否有效遏制新增不良资产额度和比率。这是良性发展的基础。从建行公布的2003年度数据看,其境内外业务实现拨备前利润512.3亿元,其中境内业务实现拨备前利润508.83亿元。同时全年消化历史包袱884.5亿元,按照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933.29亿元,比年初减少856.79亿元,不良贷款率9.25%。这意味着新增不良资产为27.71亿元,结合全年新增贷款3365亿元计算,新增不良贷款率为0.82%。值得注意的是,该比率是改革前夕的绩效,如果改革是成功的,则应该预期今后若干年的情况必须好于2003年。
   在长期,“三性四自”应该是努力实现的目标。但是这不取决于国有银行自身,而必须结合政府职能转型、央行与监管当局行为规范化、资本市场有效约束等诸多制度因素。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汇金公司”作为股东的有限期限问题。即使央行和外汇管理局真的以外汇储备注资作为国家资产保值增值的手段,也即使国有银行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蓝筹股,当局也必须尽早公布撤资变现的明确时间段。
   应该说,对于此次银行改革的直接评价将从“谁最终控制银行经营权”、“谁直接经营银行”这两个简单直观但又艰难的指标得出。尽管艰难,尽管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前景的憧憬依然是激动人心的。■
  
其他文献
金融压抑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普遍现象,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也不例外。由于资本稀缺,政府往往会通过直接干预金融体系的办法来影响信用资源的分配,实现政府特定的经济发展目标。政府干预金融体系的直接后果是金融体系的扭曲、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经济发展的失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包括韩国、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在内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通过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
期刊
四大银行被曝违法违规  中国银监会网站2月11日发布公告称,去年对整个行业的检查发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些分支机构有违法违规使用资金问题。  公告称,农业银行在黑龙江省的一家分行被发现非法挪用资金1190万元;建设银行在陕西省的一家支行被发现有贪污行为;中国银行查处了河北省一家支行的挪用资金案;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的一家营业部被发现有180万元的结算欺诈案件。  公告还显示,2003年全年,银监会
期刊
亚洲经济过去的成功是建立在资本配置倾向于“优先部门”的一种非平衡增长战略基础之上的。银行主导的亚洲金融体系成为其实现非平衡增长战略的主要工具。但这种“以金融促发展”的战略在一个全球化的环境中越来越难以为继。    人口结构变迁对金融体系的压力  亚洲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府追求增长目标政策的导向而偏离市场规律。相对欠发达的亚洲资本市场则不能满足风险投资及人口老化的需要,也无法为公司治
期刊
《紧急状态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年立法规划。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上周向《财经》透露,由他执笔的清华专家建议草案已经完成,将于下月底正式呈交国务院法制办。  《紧急状态法》是去年年中被列入国务院2004年立法项目的。2003年11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上海市法制办分别接受国务院法制办委托,着手起草立法草案。  在去年12月22日对外公布的中共中央“修宪建议案”中,“紧急状态”
期刊
2004年1月8日,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中明确规定,国有产权的转让“应该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并且凡是没有按照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的交易都应该“被确认转让行为无效”。这里所说的“产权交易机构”,就是最近备受关注的形形色色的产权交易中心(或称“产权交易所”)。  面对数以万亿元计的潜在国有产权转让需求,政府有关部门希望
期刊
2004年注定要成为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年。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网通、民生银行等多家上市公司已明确提出了其上市计划,目前已知的中国待上市发行量将占到亚太区的37%,其中不乏巨额融资项目。  新的融资潮汐涌动下,近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发言自然不容忽视。自去年年底以来,李曾三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了“鼓励集团上市”的问题。2003年12月15日,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说,国资委下一年将加快1
期刊
2月15日,一个平素很少新闻的星期日,香港《文汇报》在并不起眼的第七版刊登了两则消息:“薄熙来调任商务部长”(代),“卢展工将任闽代书记”。  当晚,两则消息分别得到证实。薄熙来的职务变动由官方背景的东北新闻网披露,而卢展工的任命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一则口播新闻。  按照中国的政治文化常识,无论辽宁省长薄熙来改任商务部长(代),还是福建省长卢展工出任代书记,都属波澜不惊的省部级干部“平调”。不
期刊
“跟10年前比起来,日子还是要好过多了。”重庆江津市金刚镇万团五队的村民何平如此品评现在的生活。  今年刚满50岁的他,过完春节后并没有马上出外打工。女儿在南方的一个城市里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收入也还不错,还能经常给家里寄钱贴补家用何平现在的打工比往年轻了很多。这些天,他还忙着串亲戚,听说禽流感的消息后,他专门把自己家中养的活蹦乱跳的土鸡土鸭杀了送给亲戚,为的是让他们可以放心地吃到鸡鸭。  但一
期刊
社团登记的法规障碍  京郊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村,一个平常的小院落。早春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院子里,孩子们清脆的嬉闹声在院墙外清晰可闻。  这里便是著名的“儿童村”——生活在这里的孩子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父母,或父母的一方正在监狱中服刑,或已经因判处死刑而离开人世。  儿童村的创始人张淑琴是一名现役警官,她于1996年在陕西省三原县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替服刑罪犯代养子女的特殊儿童村。此后两年,另外两个
期刊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句2002年出自时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的话,已成为概括中国“三农”问题最经典的名言。寥寥数语,“三农”困境毕现。      “剪刀差”   在很长的一个历史阶段,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一直以农产品销售收入为主,尤以种植业生产收入为最重要。因此,1978~1996年间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土地上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做出了最大的贡献。但农村居民飞速增长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