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y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感教育,能够洗涤学生心灵,健全学生人格。本文从情境的创设、深入理解、朗诵训练三方面入手,阐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情感教育方式。
  【关键词】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应用分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有过深入的研究,他提出了“和谐教育”这一概念。这项理论表明,多元化的精神教育活动,能够开发学生的聪明才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该项理论是建立在情感动力系统的基础上,以情感教育作为基本措施。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情感教育促成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一、情境导航,情感共鸣
  情境教学,由李吉林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旨在通过生动情境的设计调动学习主体的内发动因,保证学习主体的学习主动性,以此引导学习主体深入文学作品意蕴,让学习主体认识其中矛盾冲突并渐渐形成个人的文学观点与情感态度。语文文学作品教学时所创设的情境,画面具有真实感,情感恳切真诚,意境深远优美,让小学生深入感悟,情景交融。
  1.创设阅读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这样,才能有效地推进他们与文本之间的情感对话。
  例如,《但愿人长久》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音乐《但愿人长久》,美妙的旋律配上苏轼的作词,将学生带入幽远的意境,让学生陷入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沉思中。继之,教师说:“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一天,家人团圆,和和美美,然而,古时候有一位文学家对着空中皓月却愁思满怀,是谁呢?”学生:“苏轼。”教师:“对的,他有一个弟弟,小时形影不离,两人感情非常好,长大后却各奔东西。古时候交通、通信不便,一旦天涯各一方,从此音讯了了。在这个中秋节,月亮非常明亮,诗人却感慨‘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然而,他一生生性豁达,没有一味地沉溺在不宁的心绪中,而是悟出人生与宇宙万物的哲理,最后得以释怀,‘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苏轼的故事情境中,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随着《但愿人长久》的音乐,思绪飘越时空,与古代伟大文学家苏轼展开心灵会话。这样的情感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更是提升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2.组织情景表演
  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基于情感层面引发学生共鸣?学生是否能够保持积极高昂的情绪?课堂所营造的氛围究竟是平等和谐的,还是枯燥乏味的?可见,整合语文情感教学,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势在必行的举措。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因素,不仅需要教师充分发掘,还应当有意识地展示,更要积极关注学生在其中的德育倾向,对其形成正确有效的引导,这样学生才能够基于相应的德育标准,不断提升自我修养,不断完善品格塑造,在增长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人格的健全与发展。随着学习的日渐深入,不但会充满爱心、同情心,还会显著提升个体的责任感以及人格素养。
  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首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情感定向,可以基于一句话对此进行总结:“我们生活的唯一家园就是地球,如果没有地球,便没有了家,更无处栖身,甚至不可能有生命的存在。让我们共同保护地球,建设更优质的生态环境!”完成总结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情景剧的表演,此时的表演必然极具感染力以及号召力。表演结束之后布置学生写个人感悟,也可以写几条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标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真正實现了学生情感和知识的有机整合,也促进了他们思想和情感层面的升华,实现了对课堂激情的顺利延伸,极大地促进了整堂课的教学进程。
  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要把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能更快更高的提升。实施情感教学,能够收获远超预期的语文教学实效。
  二、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小学语文课文思想感情积极向上,有民族爱国之情,有似水流年的点点滴滴,有伟人先贤的高尚情操等,教学时,应该开辟其情感教育途径,让学生深入理解与体验,从而令学生获得更高的情感认知。我们将文学作品与生活联系起来,开发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会话,丰厚学生的情感感知,让学生更加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观念,由此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人格。
  1.在文本对话中推进阅读理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本对话中推进他们与文本之间的阅读理解。
  例如,《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教学时,我们应该将文章的启示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理解“滴水穿石”这种深奥的道理。为了让学生认识水滴的“持之以恒”,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展开对话:“从文章哪几个词语我们可以看出,水滴意志专一并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有的学生回答:“连接不断!”有的学生回答:“总是!”有的学生回答:“同一个地方!”教师总结与启发:“水滴就是这样朝着一个方向,几万年重复着一个动作,最终滴穿顽石。可是,现实中我们同学学习三心二意,两天打鱼三天晒网,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一蹶不振。从滴水穿石这篇课文,你能够得到什么启示?”
  小学生生性软弱,欠缺科学的自我认知,教学时,应该擅于结合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展开情感教育,促使学生思索人生,让文学作品教学健全学生心智。
  2.在文本品读中丰富阅读体验
  在情感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还应当将生活以及快乐充分地交还给学生,能够在其中汲取更丰富的知识养分,激发更多维的思想灵感,提升创新的勇气,增强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两个地球同时落地》时,可以先要求学生自主研读和学习,在文章之初提出伽利略经常会在读书时提出各种疑问,而且不同寻常。基于这一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质疑的重要性,不仅要善于思考,也要敢于挑战,更要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深入探索,积极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够获取更丰富的关键信息,才有助于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够以严谨的态度面对学习,发现生活的奥秘。   三、朗诵训练,情感熏染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朗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挖掘文学作品的语言美、人文美,以此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朗诵训练,需要分析作品的语言艺术,让学生把握朗读语调的轻重缓急与抑扬顿挫,让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心灵被美妙的语言、高尚的情怀所感染。由此可见,朗诵也是情感教育的良好手段。教材中的语言表达都非常精准而和谐,教师在此透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朗诵训练,由此,学生通过有声的语言,陶冶在文学作品的美好中,感受人类崇高的思想境界,继之,与之产生共鸣。
  1.在朗诵中引发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朗诵的过程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以此促进他们阅读教学的高效化。
  例如,《生命的壮歌》之《蚁国英雄》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蚂蚁在绝境时刻抱成一团突破熊熊大火的事件,展现生命的悲壮,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朗诵之前,不仅要让学生读准字词句,我们还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中蚂蚁团结互助与勇于献身的精神,让学生品味文章的感人之处,从而理解生命的壮烈。继之,学生饱含深情朗读课文,随着声调抑扬顿挫,蚁国英雄的故事娓娓道来,学生心灵也为蚂蚁的英雄之举所震撩撼,从而由心理解生命,敬畏生命。
  朗诵训练,是情感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深入文学作品意脉深处,从而让优秀作品触动学生的内心。经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与课文融为一体,站在文学巨匠的高度看世界,思想境界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2.在朗读中把握情感基调
  文本是组织教学的关键依据,也是开展学习的重要载体,针对每一篇文本都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解读。事实上,对于每篇文章来说,都具有相应的情感基调,在指导朗读时,需要准确把握这些基调,才能够和文本之间展开真诚且深入的对话,才能透过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新课改之后强调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点,教材所编排课文的主题也紧随改革的步伐逐漸迈向人文性发展方向,针对情感基调的解读更呈现出了显著的多元化。
  例如,在朗读《丑小鸭》第二段时,参考书中要求学生能够读出丑小鸭的“丑”,我认为这一点并不恰当,因为透过文本插图可以发现,丑小鸭并非真的丑,而是很可爱。如果在实际朗读过程中,一味要求学生关注丑小鸭的“丑”,还不如使学生透过这些文字感受“美”的存在。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这部分内容,然后聚焦文本插图,要求学生对比说一说其与其他小鸭的不同之处,并提出问题:“你认为丑小鸭是不是很丑?”很多学生都认为丑小鸭非常可爱,所以我顺势以问题进行引导:“为何大家都叫它丑小鸭呢?”学生们经过自主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只是因为丑小鸭和其他鸭子的长相不同,就变成了其他鸭子眼中最丑的那一个。当学生对文本的感情基调达成共识之后,就可引导学生展开有感情的朗读,此时必然会对丑小鸭充满同情怜悯的情感,也能够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调。
  情感教育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融入情感教育,以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促进他们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受到情感熏染,实现魅力语文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杨金侠.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渗透[J].学周刊,2019(07):110.
  [2] 韩传红.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J].小学生(下旬刊),2019(01):19.
其他文献
<正>非小细胞肺癌已成为癌症死亡的第一病因,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尚有困难,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已是局部晚期或者有远处转移。晚期患者常合并恶性胸腔积液,大量胸腔积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推进,现阶段在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相关教育者一直在尝试改革教学模式,也都相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根据我国当前高中物理教学状况来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并没有有效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无法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逐渐降低,只懂得被动的机械化学习,无法发挥实际学习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升,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其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能力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在语言表达方面往往存在着逻辑性问题,而加强阅读教学则能够对这种情况进行改善,提升低年级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文章通过对低年段儿童语文逻辑思维“低下弱化”的现象及其原因
聚乳酸乙醇酸(PLGA)的降解主要是通过酯键水解,自催化作用和巨噬细胞吞噬;水解产物为乳酸和乙醇酸,均可代谢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别通过肺和肾排出体外,仅有微量的原型聚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法对幼年营养性肥胖大鼠体重、血脂、脂肪细胞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筛选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清热化湿减肥配方。方法:建立幼年营养性肥胖Wistar大鼠模型,
【摘要】科学写作,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科学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写作的魅力,进而提升写作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写作;策略  所谓科学写作,就是学习者通过文字、图画、表格等载体将自身对科学的理解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展示了学习者的语言技能,更展示了学习者对科学内容的再现和理解,是
【摘要】孟河镇是中国“汽配名镇”“中国汽配之乡”。孟河实验小学立足乡土特色产业,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之路。文章系统阐述了导向学生核心素养开发汽车文化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的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课程资源以及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机制等,对提升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水平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孟河;汽车文化;课程;思考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程“基于‘齐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