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要突显人文性,创设人文环境,突出“引导”和“协作”的方式方法,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当前中小学生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的任务。班主任作为基础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改变多年来被动接受、机械单调、封闭和禁锢、平庸和乏味等学生个性受到压抑和忽视的现状,应以人文精神为引领,尊重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真心为学生终身发展着想,努力创设一个真挚、接纳、了解、关怀、无威胁且安全的学习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 工作要点
如何创设人文环境来适应新时期班级经营工作,这是当前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首要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一、从班主任自身做起
1.加强师德修养。班主任的“人格风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身为班主任若妄自菲薄,凡事怨天尤人不知反省自己,不能以身作则、不能为人师表,就无法维护自身的尊严,势必会导致和学生发生冲突,造成班级混乱,其所带的班级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俗话说“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班级”这话不无道理。因此班主任要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处处为人师表,堪作楷模。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凡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一定不做。正如“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2.培养“幽默感”。“幽默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实践证明,班主任诙谐风趣,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多阅读幽默的小品和逸闻趣事,作为“营养补给”。
3.加强学习与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过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班级事务的权威,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有关班主任的很多不足马上就暴露出来了,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都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因此班主任仅仅满足原有的水平已不能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必须在课堂中、在学生中、在活动中、在教育、生活中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工作,加强学习与研究,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学科专家”和“人生导师”,去完成时代赋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二、了解学生,理解、宽容学生亚文化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在人的发展潜能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和理解学生在智力、情感、兴趣、生理、文化等存在的差异。要尽量为不同禀赋的学生创造适合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其次,学生亚文化也使班主任的工作较从前不顺利、不如意。所谓的学生亚文化,是指班级体系中的学生同伴团体所形成的不同于成人社会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一方面,我们看到,思想新异、行为大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要爱护和鼓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存在着误区:毫无规则标新立异,结果是把个性变成为“另类”,不注重内在修养,漠视社会公开倡导和宣传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甚至把庸俗当有趣,低级当创新。这就使得班主任应由各种媒体去了解学生亚文化,关注学生亚文化,知道他们崇拜青春偶像、虚浮、自大等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背后的真正原因,利用有效资源和教师个人的特有的魅力,理解、尊重并利用多样文化方式传播主流文化,努力寻找主流文化与学生亚文化的共鸣区,从而使主流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进入成人世界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程实施,班主任的最主要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会有重大调整和变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因此,班主任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班主任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阳光使者”。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培养出来的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少主动性、创造性,无创新精神。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它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以真挚的情感、平等的视角、交友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实现跟学生心灵沟通,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学生心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2.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师生之间意见、观念和情感的交流。师生间应相互尊重,班主任应多倾听学生的感受与意见,沟通双方都应该有诚意。班主任更要有引导学生愿意沟通的态度和技巧,这样才能打破师生沟通的沉默。
3.给予学生适度的期望。学生的表现会受到“教师期待”的影响,所谓“教师期待”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行为的期望。对学生而言,教师的看法、同学的态度、成绩的优劣是形成自我观念的主要因素,学生若感觉到教师对他是正面的、积极的期望,则会“自我应验”般地使成就水准提高;相反,班主任对学生的冷漠、歧视与厌恶感,对学生而言都属于挫折,必定会产生消极或敌对的反应。因此班主任要常以孔子的“有教无类”来要求自己、期勉自己。对学生一视同仁,不给学生偏颇的期盼或偏见,并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及态度,不要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无论学生如何,都应该帮助其确立前进的目标,给予鼓励和期望。这样,学生就会对班级产生归属感、向心力,不会出现因成绩一时落后、同学之间矛盾、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等原因而被淘汰的现象。
4.班主任对班级采取折中式的领导。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是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这种“自主化班级管理”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班主任采取折中式的领导,可以避免绝对权威所造成的师生冲突与绝对放任所造成的散漫等弊端。具体实施应遵从以下的原则:①强调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心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可爱之处,接纳学生的缺憾。②教学或面对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对症下药。③班主任应居于“顾问”的地位,不能处处干预或完全放手让学生做,而是适当地让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④师生一起制订班规,讨论相关问题,决议后共同遵守。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双向或多向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四、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超越
学生对自己的信心是从教学的各项活动中一点一滴累积而来的。所以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领悟一些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最后利用班级群体的力量互相关怀,使学生在肯定自己后能再次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已经不再是学科教师的一种延伸,而是具有了新的、丰富的内涵: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人生导师”、“班级文化的设计师”、“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等等,所有这些内涵对新时期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原有水平,必须深入、全面领会新课程理念,立足本职工作,自觉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去,体现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班级文化创建活动,营造阳光班级。
关键词:班主任 工作要点
如何创设人文环境来适应新时期班级经营工作,这是当前摆在班主任面前的一个首要的课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工作的认识。
一、从班主任自身做起
1.加强师德修养。班主任的“人格风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身为班主任若妄自菲薄,凡事怨天尤人不知反省自己,不能以身作则、不能为人师表,就无法维护自身的尊严,势必会导致和学生发生冲突,造成班级混乱,其所带的班级就会失去正确的导向。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俗话说“怎样的班主任就有怎样的班级”这话不无道理。因此班主任要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处处为人师表,堪作楷模。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率先垂范;凡要求学生不做的事情,自己一定不做。正如“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2.培养“幽默感”。“幽默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实践证明,班主任诙谐风趣,容易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深受学生的欢迎。因此班主任有必要多阅读幽默的小品和逸闻趣事,作为“营养补给”。
3.加强学习与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过去,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是班级事务的权威,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有关班主任的很多不足马上就暴露出来了,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都明显地感到力不从心。因此班主任仅仅满足原有的水平已不能完全胜任班主任工作,必须在课堂中、在学生中、在活动中、在教育、生活中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工作,加强学习与研究,提高自身素质。真正成为“学科专家”和“人生导师”,去完成时代赋予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二、了解学生,理解、宽容学生亚文化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新时期的班主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在人的发展潜能中,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和理解学生在智力、情感、兴趣、生理、文化等存在的差异。要尽量为不同禀赋的学生创造适合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其次,学生亚文化也使班主任的工作较从前不顺利、不如意。所谓的学生亚文化,是指班级体系中的学生同伴团体所形成的不同于成人社会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一方面,我们看到,思想新异、行为大胆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要爱护和鼓励。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学生在个性发展中存在着误区:毫无规则标新立异,结果是把个性变成为“另类”,不注重内在修养,漠视社会公开倡导和宣传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甚至把庸俗当有趣,低级当创新。这就使得班主任应由各种媒体去了解学生亚文化,关注学生亚文化,知道他们崇拜青春偶像、虚浮、自大等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背后的真正原因,利用有效资源和教师个人的特有的魅力,理解、尊重并利用多样文化方式传播主流文化,努力寻找主流文化与学生亚文化的共鸣区,从而使主流文化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进入成人世界和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随着新课程实施,班主任的最主要的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会有重大调整和变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因此,班主任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此,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班主任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阳光使者”。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培养出来的学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缺少主动性、创造性,无创新精神。新课程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它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以真挚的情感、平等的视角、交友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实现跟学生心灵沟通,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学生心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2.架起“沟通”的桥梁。沟通是师生之间意见、观念和情感的交流。师生间应相互尊重,班主任应多倾听学生的感受与意见,沟通双方都应该有诚意。班主任更要有引导学生愿意沟通的态度和技巧,这样才能打破师生沟通的沉默。
3.给予学生适度的期望。学生的表现会受到“教师期待”的影响,所谓“教师期待”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绩、行为的期望。对学生而言,教师的看法、同学的态度、成绩的优劣是形成自我观念的主要因素,学生若感觉到教师对他是正面的、积极的期望,则会“自我应验”般地使成就水准提高;相反,班主任对学生的冷漠、歧视与厌恶感,对学生而言都属于挫折,必定会产生消极或敌对的反应。因此班主任要常以孔子的“有教无类”来要求自己、期勉自己。对学生一视同仁,不给学生偏颇的期盼或偏见,并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及态度,不要有意或无意地对学生产生消极的、负面的影响,要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无论学生如何,都应该帮助其确立前进的目标,给予鼓励和期望。这样,学生就会对班级产生归属感、向心力,不会出现因成绩一时落后、同学之间矛盾、师生之间关系不融洽等原因而被淘汰的现象。
4.班主任对班级采取折中式的领导。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是提倡“自主化的班级管理”。这种“自主化班级管理”决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创新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班主任采取折中式的领导,可以避免绝对权威所造成的师生冲突与绝对放任所造成的散漫等弊端。具体实施应遵从以下的原则:①强调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真心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可爱之处,接纳学生的缺憾。②教学或面对问题时,要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个别差异对症下药。③班主任应居于“顾问”的地位,不能处处干预或完全放手让学生做,而是适当地让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决策、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④师生一起制订班规,讨论相关问题,决议后共同遵守。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双向或多向交流,促进教学相长。
四、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肯定、自我超越
学生对自己的信心是从教学的各项活动中一点一滴累积而来的。所以班主任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领悟一些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最后利用班级群体的力量互相关怀,使学生在肯定自己后能再次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已经不再是学科教师的一种延伸,而是具有了新的、丰富的内涵:他不仅是“学科专家”,而且是“人生导师”、“班级文化的设计师”、“模范公民”、“父母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学生人际交往的指导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者”等等,所有这些内涵对新时期班主任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原有水平,必须深入、全面领会新课程理念,立足本职工作,自觉融入新课程改革的潮流中去,体现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班级文化创建活动,营造阳光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