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理论

来源 :大众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在现实世界中有一个很好的偏袒自己所在群体的理由——一般来说这对自己也是有利的,你通过保护像你一样的其他人来保护自己
  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总是引人入胜而又时常令人烦恼。人们一旦组成了群体,就会开始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模仿群体中某些成员的行为,偏袒自己所在群体中的成员,或者寻找一位可以顶礼膜拜,并可以对抗其他群体的领袖。
  不同类型的群体之间,通常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一些群体更像是同一部队中相互协作的士兵,他们一开始就互相熟识。这种关系持续时间长久、紧密,成员之间相互保护对方。属于这种群体中的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为,并在很多时候袒护自己群体里的同胞。
  不过,其他的一些群体则远没有这么紧密。比如说,同一家健身俱乐部的支持者们,有可能只在某几个月内,曾在同一家公司任职的同事,甚至是某一个共同爱好摄影群里的人。在任何能引起人注意的范围内,我们似乎都不可能认为这种短暂时期内相遇的人们,形成了一个群体。这种关系不是显得太不坚定吗?正因为如此,著名社会心理学家Henry Tajfel及他的团队们为大家解答关于群体认同的问题。
  社会认同理论研究的开始
  Henry Tajfel于1986年提出社会认同理论,为解释群体行为提供了新思路。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到群体中的成员们的社会态度和行为。Tajfel和他的同事们想出了一个证明他们想法的简单有效的方案。一些14、15岁的男孩作为参与测试者被带进实验室,并且看了名叫Klee和Kandinsky两人画作的幻灯片。这些男孩们被告知,实验者会根据他们对于这些画的偏好将他们分为两组。
  当然,这个实验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心中产生“我们”和“他们”的概念的手段而已。实验者希望这两组孩子对于谁和自己同组,组别意味着什么,或者他们有什么得失等这些问题没有任何概念。
  分组完毕以后,孩子们一个个地被单独带入一间小隔间。然后每人被要求将实验者们发放的虚拟货币分发给两个组中的其他成员。他们知道的信息只有那些男孩是属于哪个组的,以及属于那个人的一个代码。
  为了弄清楚孩子们在分发这些虚拟货币时,是更偏向自己这组还是对方组之间时,实验者设计了一系列的规则,以便于验证社会认同理论所遇到的真实发生的问题。这些孩子在分发虚拟货币时是否: 1、公平?2、为了获得最大的共有利益?3、为了获得最大的本组利益?4、为了获得两组间最大的差距?5、有所偏袒?这包含了最大本组利益和最大两组间差距的结合。
  令人吃惊的发现
  根据孩子们分发虚拟货币的情况来看,测试参与者们确实证明了群体成员间典型的行为界限:相对于其他组的成员,他们更偏向于自己组的同伴。在试验中,这种格局持续地得到发展,而且在其他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答案。Tajfel在其设计的其他更多次实验中发现,其群体概念甚至更加淡薄。那些孩子完全不知道谁“和自己”在同一组中,以及谁在另一组中。
  这个实验以及类似的实验在改变了实验变量之后被重复了很多遍,实验结果几乎不变。但是,关于这项实验最为令人费解的一点在于,这些孩子从偏袒自己这组中完全无法得到任何好处——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左右他们的决定。
  不过,Tajfel认为,还是有一些东西左右了男孩们的决定。那是一种非常微妙而又无比深刻的东西。Tajfel认为,人们的身份是建立在自己的群体成员身份之上的。举例说,想想你自己属于什么群体:比如在工作上,或是在家庭中。你自己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这些群体来定义的。换言之:你所属群体的性质决定了你的身份。鉴于这种说法,我们希望成为地位高、形象良好的群体中的一员就再正常不过了。不过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地位的高低是在比较中才能看得出来的。也就是说:知道自己所属的群体高人一等就需要有另外一组可以让我们俯视的群体的存在。
  人们相信,一个群体和随之形成的偏见有可能形成于很短的时间内。实际上,他们认为即使在成员之间没有面对面的交流,相互之间互不认识,而且他们的“群体”行为没有实际影响力的情况下,还是有可能形成群体。换句话说,他们从这个徒有形式的群体那里完全无法获得任何得失。
  那么,根据社会认同理论,实验中的那些男孩确实有理由在分配虚拟货币的时候变得自私。这完全是通过让自己的这组看上去更优秀,从而抬高自己的身份。
  群体成员的向心性
  社会认同理论说明,我们的身份是由我们所属的群体塑造的。其结果就是我们有目的地改善自己的群体和其他群体相对的形象和地位。Tajfel和同事们的实验表明我们所从属的群体对于自己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在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激励的情况下还是会加入持续时间最为短暂的群体。然后我们会自发地让自己所属的群体看上去比其他群体更优秀。
  我们所属的群体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以及我们经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如此轻易地加入不同的群体,这些都是关于人性微妙而又深刻的观察。
  对群体成员身份的认同,主要是一种认知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是人们在回答“我是谁”这样的问题时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根据个人所属的或所确认的群体的立场来回答。因此,一个人希望自己能从确认归属的群体中获得一种社会认同感。不仅如此,这种社会认同感似乎并不经常起作用,而是不时的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出现,又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中消失。它一旦出现,个人的言行会试图与他所属的社会类别的规范一致,并配合相关的情景采取行动。
  社会认同理论的提出,先后在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引起广泛关注和研究,它的提出促进了社会心理学在相关领域的发展,为群体心理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心是疼的。这是要逼着我们承认是亏欠父母的吗?  打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我们便被教育要尊老爱幼,所以怎么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我们似乎还记得,当我们把碗里的青菜小心翼翼地挑出来时,总会听到妈妈如河东狮吼一样的声音冲我们喊道:“老师没教过你不能挑食吗?不吃青菜会生病的。”  然后,根本无视我们一副哀求的神情,将整碗的青菜放到我们面前,如将军命令士兵一般地说道:“今天你不把这
我们已经知道了绝大多数人的交流仅限于第一层——交流双方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仅仅只是简单地互致问候而已;到达第二层的交流与第一层有所不同,开始交换彼此所知的信息了;而第三层交流与第二层已经有了质的区别,因为交流双方开始冒险了,他们在冒险交换彼此的思想,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人评判、指责我们的思想。当我们的思想常常被某些人评判后,今后或者我们就会对这样的一些人“敬而远之”或者实在无奈之下做出一副“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尤其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习总书记的讲话切中时弊,令人警省。稍稍“过滤”一下近年落马的“老虎”,既有“贪腐齐上阵的父子兵”,又有“弄权又弄钱的夫妻店”,还有“敛财总动员的全家腐”……诸如此类的贪腐案件,无不验证着不正家风所带来的废职亡家的严重后果。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古人云,
提要:当睡眠离开身体,在上下眼皮未能亲密接触的24、48和72小时内,身体究竟会发生哪些微妙的变化?对我们的健康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身为职场达人,不免会因赶项目而加班熬夜;难得朋友聚会,拒绝不了通宵K歌到天明;而当项目完成,唱high过后,你突然醒悟:天呐,我弄丢了我的睡眠!  当睡眠离开身体24小时  大脑:24小时不睡觉后,头晕、头痛、眼花是很常见的症状。并且,加班熬夜时的效率似乎没有白天工作
省委省政府将怀化定位为“一极两带”,使怀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鹤城区作为怀化市唯一中心城区,必须强化使命意识,坚持“产业支撑、开放带动、城乡一体、全面小康”发展战略,争当产业发展排头兵、建设湖南西部首善区,为建设“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作出新贡献  立足区位交通优势,建设大西南商贸物流中心。依托高铁、高速的交通优势和商贸物流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
摘要:上世纪50年代起,一种奇怪肾病在全球流行,其病因被发现与马兜铃科中药有关。在面对不断涌现的肾病案例时,欧美不仅对肾病患者进行调查和研究,还在发现致病问题后立即出台法令禁用中药马兜铃。而我们却从第一例病例始直到2004年才禁用马兜铃  上世纪50-60年代,一种奇怪的肾病在世界各地出现。首先有资料记载的是1956年,巴尔干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地区流行一种“慢性间质性”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