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资源是国有林场的立场之本、发展之源,只有森林资源的不断扩大,才有国有林场的兴旺发达。40年来,从消灭宜林荒山、实现全面绿化到集约经营改善林分,从开展森林经营试点到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从实施优材更替、培育无节良材到建立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和珍稀树种培育基地,一次次的行动,一个个的工程,湖南国有林场和着改革的步履,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均量和质量“三量齐升”,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绿色篇章。
改革之初,湖南国营林场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的方针,建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增强了林场内部获利,林场自筹能力增强,营造林门路拓宽,有效促进了造林工作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林场自筹更新造林、国营林场与邻近社队联合经营山林、国营林场职工承包山林、与林业部国营林场开发公司联营办杉木商品材速生丰产林基地,全省国营林场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消灭宜林荒山、实现绿化达标。
在大面积荒山造林任务基本完成以后,湖南国营林场实行集约经营改善林分质量,通过大规模改造低产林、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培育大径材、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等途径提高林木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至上世纪末,全省国有林场每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由20世纪70年代的36立方米上升到51立方米,用材林由20世纪70年代的45立方米上升到90立方米,20世纪80年代营造的大面积杉木大径材每公顷活立木已达225立方米。
万山凝黛,千岗染翠。进入新世纪,湖南国有林场继续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
“十一五”期间,全省国有林场共完成造林4.7万公顷,质量明显提高,造林面积核实率、迹地更新率都达到100%;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营造混交林、改变了过去树种单一、纯林模式,营造了经济价值高、见效快、周期短的速生和乡土树种,增加了珍贵阔叶树种造林比例,造林针阔树种比例达到了6﹕4。此外,通过狠抓科技兴林,积极采取先进技术和转变营林理念,培育无节良材2万公顷,实施优材更替2000公顷,提高了国有林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湖南国有林场完成造林6.09万公顷,营林生产总投入近8.48亿元;造林针阔树种比例达到了7﹕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转变营林理念,培育无节良材20740公顷,实施优材更替6813.3公顷,楠竹低改1266.6公顷。
此外,湖南国有林场大力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实施试点示范工作。2008年,江永县高泽源、攸县黄丰桥、资兴市滁口、怀化市排牙山4个林场成为全国森林经营示范点,另外6个具有一定森林经营基础,发展条件较好的林场成为省级森林经营示范点,引导和推进国有林场森林经营工作,促进现代林场建设。到“十二五”期间,黄丰桥国有林场为全国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示范场,宋坪国有林场为场外造林示范场,金洞、排牙山、黄丰桥等3个国有林场为战略储备林示范场,建立了一批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和珍稀树种培育基地,国有林场划定了10万公顷国家战略储备林,营造1万公顷珍稀树种。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湖南还严格控制国有林场年采伐量。“十二五”期间下达木材生产计划500.09万立方米,较“十二五”采伐限额少113.41万立方米。尤其是2016年1月1日,湖南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当年,全省国有林场采伐林木69.6万立方米,仅占年采伐限额的46%,同比减少25.4万立方米。位于炎陵县的青石冈国有林场是一个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林场,为保资源增长,近年来实行“少砍树、多种树、管好树”,木材采伐量由2014年的13000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的5000立方米。严控之下,“十二五”期间全省国有林场实现净增活立木1000万立方米,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0%。
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也在不断提质。湖南将全省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将森林公园的风景林全部划定为生态公益林,纳入财政补偿范围,严格进行保护和管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迎中央环保督查为契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力度,袁家界、天子山、杨家界景区共拆违11135平方米,还绿12101平方米,关停、取缔非法经营场所198家,并大力推进核心景区移民搬迁工作。同时,大力对风景价值低的人工林林分、与森林旅游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且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森林进行改造,对林间隙地进行绿化美化。郴州市落实禁伐减伐规定,全市森林公园范围停止了商业性采伐和天然林采伐,同时实施森林景观改造及特色珍稀树种培育工程,投入资金2384万元,完成造林196公顷,林相改造348公顷。怀化、衡阳、岳阳、永州、邵阳等市都重视和加大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建设投入,大力营造风景林,积极进行林相改造,营造珍稀树种,森林的生态景观效益更加凸显。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湖南务林人勇做改革的弄潮儿,把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纳入到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1995年,湖南出台了全国第一部森林公园管理方面的性地方法规--《湖南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1997年,湖南省政府颁布实施《湖南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这是全省国有林场建设史上第一部省级法规。这两个规章,对维护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的合法权益,做出了具体规定。2017年,为适应新形式变化,修订了《湖南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于2018年5月1日以《湖南省森林公园条例》的崭新面貌正式实施。
开展质量评估。湖南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制定《湖南省森林公园质量管理检查办法暨评分标准》《湖南x省国有林场质量管理评估办法暨评价标準》,并以此为依据在全省开展了“森林公园管理十佳单位”“十佳国有林场”的年度评选。通过质量评估,提高了地方政府对国有林场和公园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加大了对投入;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机构人员配置得到了进一步推动,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率超过90%;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保护得以强化,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得以巩固。 建立全森林资源监管平台系统。2017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监管平台,监管平台采集收录了各林场公园森林资源信息、地理区域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建立起了森林资源档案,实现了管理、项目审批、监管的信息化,提高了国有森林资源监管水平。
严格林地占用和建设项目审查。出台了《湖南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林场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从严管理国有林场林地、从严控制建设项目占用国有林场林地;对全省国有林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清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探索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起草了《湖南省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严格审查征占用森林公园林地以及建设项目的定点和初步设计方案,对于不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的加大现场考察力度,所有项目须经森林公园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到其它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繁华满树。而今,湖南的国有林场已成为:
森林资源的重要宝库——以占全省8.49%的林业用地,培育了占全省15.52%的森林资源。全省国有林场保护着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珙桐、水杉等珍稀植物180多种,莽山烙铁头蛇、金钱豹、娃娃鱼、苏门羚等野生动物800多种。
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湘资沅澧等江河源头、湖泊和大中型水库周围水土保持区以及水源涵养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域,发挥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排除尘等重要作用,构筑起了保障全省生态安全的骨架。其中,国有林场植被的碳储量占全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五分一以上,每年吸收大气污染的数量达20万吨。
林产品供给的主力军——累计向国家提供统配材1100万立方米,向社会提供商品木材2500万立方米,楠竹2亿根。
四十年斗轉星移,四十年大江东去。而今,湖南的森林公园已成为:
风光秀美的旅游胜地——花岩溪的婉约秀丽、九龙江的千里烟雨、雪峰山的流泉飞瀑、九嶷山的斑竹点点、莽山的原始神秘、阳明山的绚烂杜鹃……一个个散发了超凡魅力和迷人风采的森林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生态文明的教育基地——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大围山“杜鹃花节”、天际岭“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桃花源“桃花节”……一个个名声鹊起的生态节庆,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悄无声息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
改革之初,湖南国营林场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的方针,建立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增强了林场内部获利,林场自筹能力增强,营造林门路拓宽,有效促进了造林工作持续稳定发展。通过林场自筹更新造林、国营林场与邻近社队联合经营山林、国营林场职工承包山林、与林业部国营林场开发公司联营办杉木商品材速生丰产林基地,全省国营林场分别于1992年和1994年消灭宜林荒山、实现绿化达标。
在大面积荒山造林任务基本完成以后,湖南国营林场实行集约经营改善林分质量,通过大规模改造低产林、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培育大径材、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等途径提高林木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至上世纪末,全省国有林场每公顷活立木蓄积量由20世纪70年代的36立方米上升到51立方米,用材林由20世纪70年代的45立方米上升到90立方米,20世纪80年代营造的大面积杉木大径材每公顷活立木已达225立方米。
万山凝黛,千岗染翠。进入新世纪,湖南国有林场继续加大森林资源培育力度:
“十一五”期间,全省国有林场共完成造林4.7万公顷,质量明显提高,造林面积核实率、迹地更新率都达到100%;大力调整林种、树种结构,营造混交林、改变了过去树种单一、纯林模式,营造了经济价值高、见效快、周期短的速生和乡土树种,增加了珍贵阔叶树种造林比例,造林针阔树种比例达到了6﹕4。此外,通过狠抓科技兴林,积极采取先进技术和转变营林理念,培育无节良材2万公顷,实施优材更替2000公顷,提高了国有林林分质量和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湖南国有林场完成造林6.09万公顷,营林生产总投入近8.48亿元;造林针阔树种比例达到了7﹕3;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转变营林理念,培育无节良材20740公顷,实施优材更替6813.3公顷,楠竹低改1266.6公顷。
此外,湖南国有林场大力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实施试点示范工作。2008年,江永县高泽源、攸县黄丰桥、资兴市滁口、怀化市排牙山4个林场成为全国森林经营示范点,另外6个具有一定森林经营基础,发展条件较好的林场成为省级森林经营示范点,引导和推进国有林场森林经营工作,促进现代林场建设。到“十二五”期间,黄丰桥国有林场为全国森林经营方案实施示范场,宋坪国有林场为场外造林示范场,金洞、排牙山、黄丰桥等3个国有林场为战略储备林示范场,建立了一批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和珍稀树种培育基地,国有林场划定了10万公顷国家战略储备林,营造1万公顷珍稀树种。
按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要求,湖南还严格控制国有林场年采伐量。“十二五”期间下达木材生产计划500.09万立方米,较“十二五”采伐限额少113.41万立方米。尤其是2016年1月1日,湖南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森林禁伐减伐三年行动。当年,全省国有林场采伐林木69.6万立方米,仅占年采伐限额的46%,同比减少25.4万立方米。位于炎陵县的青石冈国有林场是一个长期以木材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林场,为保资源增长,近年来实行“少砍树、多种树、管好树”,木材采伐量由2014年的13000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的5000立方米。严控之下,“十二五”期间全省国有林场实现净增活立木1000万立方米,较“十一五”期间增长20%。
森林公园的森林景观也在不断提质。湖南将全省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将森林公园的风景林全部划定为生态公益林,纳入财政补偿范围,严格进行保护和管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迎中央环保督查为契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整治力度,袁家界、天子山、杨家界景区共拆违11135平方米,还绿12101平方米,关停、取缔非法经营场所198家,并大力推进核心景区移民搬迁工作。同时,大力对风景价值低的人工林林分、与森林旅游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且容易造成病虫害的森林进行改造,对林间隙地进行绿化美化。郴州市落实禁伐减伐规定,全市森林公园范围停止了商业性采伐和天然林采伐,同时实施森林景观改造及特色珍稀树种培育工程,投入资金2384万元,完成造林196公顷,林相改造348公顷。怀化、衡阳、岳阳、永州、邵阳等市都重视和加大森林公园景观资源建设投入,大力营造风景林,积极进行林相改造,营造珍稀树种,森林的生态景观效益更加凸显。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湖南务林人勇做改革的弄潮儿,把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管理纳入到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上来。
建立法律法规体系。1995年,湖南出台了全国第一部森林公园管理方面的性地方法规--《湖南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1997年,湖南省政府颁布实施《湖南省国有林场管理办法》,这是全省国有林场建设史上第一部省级法规。这两个规章,对维护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的合法权益,做出了具体规定。2017年,为适应新形式变化,修订了《湖南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于2018年5月1日以《湖南省森林公园条例》的崭新面貌正式实施。
开展质量评估。湖南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制定《湖南省森林公园质量管理检查办法暨评分标准》《湖南x省国有林场质量管理评估办法暨评价标準》,并以此为依据在全省开展了“森林公园管理十佳单位”“十佳国有林场”的年度评选。通过质量评估,提高了地方政府对国有林场和公园建设的重视程度,并加大了对投入;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机构人员配置得到了进一步推动,省级以上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率超过90%;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的保护得以强化,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得以巩固。 建立全森林资源监管平台系统。2017年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国有林场和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监管平台,监管平台采集收录了各林场公园森林资源信息、地理区域信息、经营管理信息,建立起了森林资源档案,实现了管理、项目审批、监管的信息化,提高了国有森林资源监管水平。
严格林地占用和建设项目审查。出台了《湖南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林场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从严管理国有林场林地、从严控制建设项目占用国有林场林地;对全省国有林场违法违规建设项目进行了清查,并根据具体情况督促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探索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起草了《湖南省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严格审查征占用森林公园林地以及建设项目的定点和初步设计方案,对于不符合森林公园总体规划项目的加大现场考察力度,所有项目须经森林公园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到其它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繁华满树。而今,湖南的国有林场已成为:
森林资源的重要宝库——以占全省8.49%的林业用地,培育了占全省15.52%的森林资源。全省国有林场保护着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珙桐、水杉等珍稀植物180多种,莽山烙铁头蛇、金钱豹、娃娃鱼、苏门羚等野生动物800多种。
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湘资沅澧等江河源头、湖泊和大中型水库周围水土保持区以及水源涵养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域,发挥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减排除尘等重要作用,构筑起了保障全省生态安全的骨架。其中,国有林场植被的碳储量占全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五分一以上,每年吸收大气污染的数量达20万吨。
林产品供给的主力军——累计向国家提供统配材1100万立方米,向社会提供商品木材2500万立方米,楠竹2亿根。
四十年斗轉星移,四十年大江东去。而今,湖南的森林公园已成为:
风光秀美的旅游胜地——花岩溪的婉约秀丽、九龙江的千里烟雨、雪峰山的流泉飞瀑、九嶷山的斑竹点点、莽山的原始神秘、阳明山的绚烂杜鹃……一个个散发了超凡魅力和迷人风采的森林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生态文明的教育基地——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洞庭湖“国际观鸟节”、大围山“杜鹃花节”、天际岭“世界名花生态文化节”、桃花源“桃花节”……一个个名声鹊起的生态节庆,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悄无声息地烙印在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