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上颌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14例上颌部位恶性肿瘤,术中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重建口腔上颌组织缺损,其中腭部鳞状细胞癌6例,腭部腺样囊性癌2例,一侧上颌牙龈鳞状细胞癌6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5.0 cm~7.0 cm×8.0 cm,平均5.5 cm×6.5 cm。修复硬腭软组织
【机 构】
: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安徽 蚌埠 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安徽 蚌埠 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安徽 蚌埠 233004,蚌埠医学院第一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上颌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共收治14例上颌部位恶性肿瘤,术中应用游离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重建口腔上颌组织缺损,其中腭部鳞状细胞癌6例,腭部腺样囊性癌2例,一侧上颌牙龈鳞状细胞癌6例。皮瓣切取面积4.0 cm×5.0 cm~7.0 cm×8.0 cm,平均5.5 cm×6.5 cm。修复硬腭软组织缺损5例,修复软、硬腭同时缺损9例。术后3~12个月门诊随访,评价患者术后上腭部外形、语音功能、吞咽功能、开口度及预后。
结果本组14例移植皮瓣均成活,其中有1例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及时抢救成功,3例为延期性愈合。小腿供区均可直接拉拢缝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半年,14例患者上腭部外形逐渐形成,语音功能、吞咽功能、开口度及小腿运动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术后1年,6例已形成上皮黏膜化,无1例复发。
结论小腿后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管蒂长、管径较粗、血管吻接后成活率高且供区相对隐蔽等特点,在上颌恶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其修复并重建组织缺损,能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是重建上颌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游离组织瓣。
其他文献
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临床常见,常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及神经的缺损,导致血运及指端感觉障碍,以往对于此类损伤,常选择邻指皮瓣、静脉皮瓣、腕横纹皮瓣、游离第2趾胫侧皮瓣等,但存在皮瓣供区外观差、牺牲健侧手指主要动脉等。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利用足底内侧皮瓣Flow-through桥接重建指端血运及感觉的同时并覆盖掌侧创面12例,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及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节段性缺损,术后手指外形、感
目的观察在游离皮瓣手术中应用静脉超引流技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共应用游离皮瓣7例,其中旋髂浅动脉皮瓣游离移植1例,第1跖背动脉皮瓣游离移植1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5例。致伤原因:电击伤1例,肿瘤相关创面2例,深度烧伤1例,机械性创伤2例,坏死性筋膜炎1例。均进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中根据需要及具体条件进行静脉超引流技术应用,在受区和供区都准备2套静脉通路,形成双套静脉回
目的探讨隐动脉蒂小腿内侧皮瓣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共收治膝部软组织缺损7例,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2~64岁,平均43岁。烧伤4例,车祸伤2例,重物砸伤1例。膝部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4.5 cm~8.0 cm×10.0 cm,根据创面大小及形状设计隐动脉蒂小腿内侧皮瓣修复,皮瓣切取面积5.0 cm×6.0 cm~9.0 cm×14.0 cm
目的探讨Discoscope内镜下显微泪道逆行置管辅助泪道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共28例(36眼)泪道阻塞患者行Discoscope内镜下显微泪道逆行置管辅助泪道激光成形,治疗后每周随诊,复查至少3个月以上,观察泪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随访3~6个月,并且拔管至少1周以上,经泪道冲洗检查,36眼中治愈29眼(80.6%),有效4眼(11.1%),无效3
皮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移植后的皮瓣体积会随时间出现收缩,严重者将影响患者的外形与功能,无法获得良好的远期修复效果。口腔颌面部皮瓣移植术后的体积变化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术后放疗、皮瓣类型等。如何解决皮瓣移植术后出现体积收缩这一问题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本文对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术后皮瓣的体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8年2月,采用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5例。受伤部位:手背7例,手掌4例,虎口处4例;均存在肌腱外露情况;软组织缺损大小为2.0 cm×1.5 cm~14.0 cm×5.0 cm。术前先行CTA检查,初步了解供区穿支血管情况,后把CTA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三维重建穿支血管、骨骼等,设
目的探讨应用以修薄的股前外侧穿支(ALTP)皮瓣修复多个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7年9月,共收治多个手指损伤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7~51岁,平均(31.7±5.3)岁;致伤原因:压砸伤4例,车祸伤2例,机器伤2例;伤及2个手指5例,伤及3个手指3例,均伴有骨、关节和肌腱外露,伴有骨折或者关节脱位,无明显骨和关节缺损。清创后采用VSD处理,并采用修薄
目的探讨采用包绕血管的小腿内侧Flow-through皮管的新方法(改良的Flow-through皮瓣)处理上肢严重节段性毁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上肢严重节段性毁损伤5例,其中男4例,女1例;年龄43.5(18~57)岁;受伤原因:车轮碾压伤2例,皮带轮挤伤2例,机器挤伤1例;损伤类型:Gustilo III C型开放性骨折2例,不全离断伤2例,完全离断伤1例
目的回顾总结手部高压注射伤(HPIIH)的诊治经验,进一步完善诊治策略。方法2013年7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HPIIH病例19例,就其诊断、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初诊诊治的6例,经由外院转诊后再来我院诊治的13例;就诊时间伤后最短1 h,最长16 d。均遵循早期切开减张、反复清创、开放引流、二期创口直接闭合或皮瓣修复缺损区的方法治疗。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观察手部创口愈合情况,随访4~60个
目的总结分析鞍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MGCTs)的临床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提高临床诊治率。方法对2013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例鞍区MGCT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均经肿瘤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影像报告病变位于鞍区。全组年龄8~15岁,平均11.2岁,男、女各5例;患者均进行了显微手术治疗:经鼻蝶手术2例,翼点入路手术2例,额下入路6例。术后行全脑加全脊髓放疗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