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壶与暖水瓶水垢中含有害元素,一般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用硝酸提取水垢中的镉,形成镉试液。利用鉴定镉的特效反应,设计了定性检测水垢中镉的探究实验。结果表明:水垢中含有镉。应防止水壶与暖水瓶中水垢的形成,建议最好能定期清除水垢。
关键词:定性检测镉;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清除水垢方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4–006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水壶与暖水瓶是每个家庭和办公室的必需用品。不少人拥有的水壶与暖水瓶使用了多年,壶与瓶中的水垢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水垢中除大部分为碳酸钙、碳酸镁外,还含有镉、汞、铅、砷等有害物质,很少有人会因此而清除水垢。如果不经常清除水垢,反复用来烧水、装水,有害元素积累会越来越多,并能再次溶于水中,当人们饮用后就会进入人体。镉可在人体内慢慢积累,潜伏期一般为2~8年,也可延长为10~30年。最初是受害者的腰、腿、脚以致全身关节疼痛,而后导致骨折、骨质软化萎缩、全身神经痛、高血压、肾炎及内分泌失调等病症,最后导致死亡,医学上称为“骨痛病”。慢性镉中毒还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育能力,并造成“阴盛阳衰”,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水壶中的水垢在300~500g时,每烧开一壶水所需时间约需延长4~7min,这就大大增加了能耗[2]。通过对水壶与暖水瓶水垢中镉的探究,可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明确水垢中确实含有有毒物质;用带有水垢的壶烧水还会浪费能源。通过经常清除和预防水壶和暖水瓶中的水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2 探究目标
(1)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了解水垢中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2)探究水垢中的镉。
(3)体验观察、记录、判断、推理等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用品
仪器:离心机、离心管、学生天平、玻璃棒、白色点滴板、滴管、烧杯(50mL、100mL)
试剂:6mol/L HNO3、1:1甘油、6mol/L NaOH、HCl(3mol/L、6mol/L)、50g/L硫代乙酰胺(TAA)、3mol/L NaAc
材料:滤纸、蒸馏水
试样:当地水壶或暖水瓶中水垢(已干燥)
4 实验原理
试液中加入1:1甘油和过量浓NaOH溶液,后离心分离,沉淀经稀甘油-碱溶液洗涤后,溶于3mol/L HCl中,用水稀释试液至酸度为0.3mol/L,加TAA并于沸水浴上加热,如有黄色沉淀(CdS)析出,表明有Cd2 [3]。
5 探究活动
5.1 实验方案
向一定量水垢中加入适量6mol/L HNO3,把镉溶解出来,获取试液。(实验前思考或通过查阅资料,明确为什么用硝酸,而不用盐酸?)
向试液中加入甘油和NaOH溶液,获取Cd(OH)2沉淀;将沉淀洗涤、盐酸溶解、加TAA并水浴加热,把得到的沉淀与镉的特效反应现象作对比观察,判断水垢中是否含有镉[4]。
5.2 实验步骤
5.2.1 试样处理(获取试液)
称取已干燥的水壶或暖水瓶中水垢4g于100mL烧杯中,把6mol/L HNO3溶液6mL分3~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可搅拌),把液体转移到离心管中进行离心操作,最后可得到4mL清液(试液)。(体验分多次加入水垢中硝酸的意义,以及每次加入硝酸后需要对反应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判断)
5.2.2 实验检测
取2mL待测液于离心管中,加入甘油溶液(1:1)5~6滴,后滴加6mol/L NaOH至Cd(OH)2沉淀完全,充分振荡,水浴加热1min,离心沉降。沉淀以稀甘油-碱溶液(以6滴NaOH,4滴1:1甘油,10滴水配成)洗净后,以3mol/L HCl数滴溶解,然后重新加入甘油-碱溶液,使Cd(OH)2再次析出,离心沉降,沉淀用3mol/L HCl 3滴溶解,加NaAc 4滴降低酸度,然后加TAA数滴并加热。观察离心管中发生的现象。(体验观察、记录、判断与推理对于探究的重要作用)
现象:离心管底有黄色沉淀生成(约1mg,所用水垢2g)。
结论:水垢中含有镉。
该实验的定性检测限约为0.5mg/g。镉使人中毒量是3~330mg,致死量为1.5~9g[5]。若水壶中有50~100g水垢,则水垢中含镉约25~50mg。若每次烧水约有1/1000的镉溶出,则一壶开水中含镉约0.025~0.05mg,若一天喝半壶开水,则摄入镉约0.013~0.025mg。仅凭该量不足以使人中毒。但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久而久之,镉在人体内就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并且我们日常消费各种食品也会有镉的摄入。如镉的国家标准分别是:鲜蛋、水果0.05mg/kg;面粉、淡水鱼类、肉类、根茎类蔬菜0.1mg/kg;大米、豆类、食用菌、叶菜0.2mg/kg;花生、河虾、河蟹、猪肾0.5mg/kg;淡水软体类、猪肝1.0mg/kg[6]。日常食品中摄入镉,我们大多无法避免,但清除壶中水垢,不仅可以减少镉的摄入,还能降低烧水能耗。因此,为了健康、节能,我们应经常清除水壶和暖水瓶中的水垢。
5.3 思考与讨论
(1)镉的污染来源?
(2)自己家中的水壶和暖水瓶中水垢是否定期清除?为什么?
(3)已经形成的水垢如何清除呢?
(4)怎样才能预防水垢的形成呢?
5.4 达成共识
5.4.1 镉的环境分布和污染来源
地壳中镉的丰度为20ppb,通常与锌共生存。在Zn-Pb-Cu矿石中,含镉浓度最高。所以,炼锌过程是环境中镉的主要来源。在冶炼Pb和Cu时也会排放出镉。镉的工业用途很广,主要用于电镀、增塑剂、颜料生产、Ni-Cd电池生产等。电镀厂在更换镀液时,常常将含镉量高达2200mg/L的废镀液排入周围水体中。另外,在磷肥、污泥和矿物燃料中也含有少量镉。水体底泥对镉虽然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但这种吸附作用不如汞,而且镉化合物的溶解度比相应的汞化合物大,因而镉在水中的迁移比汞容易[7]。 5.4.2 应定期清除水壶和暖水瓶中水垢
鉴于长期使用含有水垢的水壶和暖水瓶会给人体带来危害,我们应引起重视,定期清除水垢。
5.4.3 去除暖水瓶中水垢方法
①在暖水瓶里倒入250g烧热的醋,浸泡几小时,中间可旋转着摇晃,即可除去水垢[8,9]。
②夏天用浓米汤或面汤灌入暖水瓶中闷置几天自然发酵变酸后,可除去水垢[10]。
③取一些茶叶放入暖水瓶中,倒进开水浸泡,晃动洗刷瓶胆,水垢可除去[11]。
④把小苏打50g放入一杯热水中溶解后,倒入瓶胆中摇动,可除去水垢[12]。
⑤把4~5个鸡蛋壳捣碎,放入瓶胆内,再倒入半碗水,浸泡一会儿,上下摇晃可除去水垢[13]。
5.4.4 去除水壶中水垢方法
①放一小匙小苏打于水壶中,再加入适量水烧沸一段时间,可除去水垢[14]。
②用结了水垢的水壶煮上几次鸡蛋,会收到理想的效果[15]。
③放少量醋于水壶里,烧一段时间,可除去水垢[16]。
5.4.5 防止水垢形成的方法
①在新水壶内放半水壶以上的山芋,加满水,将山芋煮熟,以后再烧水就不会积水垢。但煮山芋后,内壁不能擦洗,否则会失去除垢作用。
②在烧水壶里放一只干净的口罩或一块新棉花,烧水时水垢会被口罩或棉花吸附,时间久了,只需把口罩或棉花换一换。
参考文献:
[1]韩金银.我们周围的化学(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8][10][11][14][15][16]清渠.生活百科小窍门[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30,300.
[3]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上)(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
[4]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实验(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7.
[5]常文保.化学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7.
[6]刘婷婷,王文瑞,徐晓枫.食品中铅、镉、铝、汞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2012,44(20):57~60.
[7]邵敏,赵美萍.环境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50~151.
[9][12][13]中国工人出版社编.家庭实用小窍门[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200.
关键词:定性检测镉;实验设计;实验探究;清除水垢方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4–006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引言
水壶与暖水瓶是每个家庭和办公室的必需用品。不少人拥有的水壶与暖水瓶使用了多年,壶与瓶中的水垢有不同程度的积累。水垢中除大部分为碳酸钙、碳酸镁外,还含有镉、汞、铅、砷等有害物质,很少有人会因此而清除水垢。如果不经常清除水垢,反复用来烧水、装水,有害元素积累会越来越多,并能再次溶于水中,当人们饮用后就会进入人体。镉可在人体内慢慢积累,潜伏期一般为2~8年,也可延长为10~30年。最初是受害者的腰、腿、脚以致全身关节疼痛,而后导致骨折、骨质软化萎缩、全身神经痛、高血压、肾炎及内分泌失调等病症,最后导致死亡,医学上称为“骨痛病”。慢性镉中毒还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育能力,并造成“阴盛阳衰”,严重危害人体健康[1]。水壶中的水垢在300~500g时,每烧开一壶水所需时间约需延长4~7min,这就大大增加了能耗[2]。通过对水壶与暖水瓶水垢中镉的探究,可使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掌握探究方法;明确水垢中确实含有有毒物质;用带有水垢的壶烧水还会浪费能源。通过经常清除和预防水壶和暖水瓶中的水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2 探究目标
(1)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了解水垢中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2)探究水垢中的镉。
(3)体验观察、记录、判断、推理等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 实验用品
仪器:离心机、离心管、学生天平、玻璃棒、白色点滴板、滴管、烧杯(50mL、100mL)
试剂:6mol/L HNO3、1:1甘油、6mol/L NaOH、HCl(3mol/L、6mol/L)、50g/L硫代乙酰胺(TAA)、3mol/L NaAc
材料:滤纸、蒸馏水
试样:当地水壶或暖水瓶中水垢(已干燥)
4 实验原理
试液中加入1:1甘油和过量浓NaOH溶液,后离心分离,沉淀经稀甘油-碱溶液洗涤后,溶于3mol/L HCl中,用水稀释试液至酸度为0.3mol/L,加TAA并于沸水浴上加热,如有黄色沉淀(CdS)析出,表明有Cd2 [3]。
5 探究活动
5.1 实验方案
向一定量水垢中加入适量6mol/L HNO3,把镉溶解出来,获取试液。(实验前思考或通过查阅资料,明确为什么用硝酸,而不用盐酸?)
向试液中加入甘油和NaOH溶液,获取Cd(OH)2沉淀;将沉淀洗涤、盐酸溶解、加TAA并水浴加热,把得到的沉淀与镉的特效反应现象作对比观察,判断水垢中是否含有镉[4]。
5.2 实验步骤
5.2.1 试样处理(获取试液)
称取已干燥的水壶或暖水瓶中水垢4g于100mL烧杯中,把6mol/L HNO3溶液6mL分3~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可搅拌),把液体转移到离心管中进行离心操作,最后可得到4mL清液(试液)。(体验分多次加入水垢中硝酸的意义,以及每次加入硝酸后需要对反应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判断)
5.2.2 实验检测
取2mL待测液于离心管中,加入甘油溶液(1:1)5~6滴,后滴加6mol/L NaOH至Cd(OH)2沉淀完全,充分振荡,水浴加热1min,离心沉降。沉淀以稀甘油-碱溶液(以6滴NaOH,4滴1:1甘油,10滴水配成)洗净后,以3mol/L HCl数滴溶解,然后重新加入甘油-碱溶液,使Cd(OH)2再次析出,离心沉降,沉淀用3mol/L HCl 3滴溶解,加NaAc 4滴降低酸度,然后加TAA数滴并加热。观察离心管中发生的现象。(体验观察、记录、判断与推理对于探究的重要作用)
现象:离心管底有黄色沉淀生成(约1mg,所用水垢2g)。
结论:水垢中含有镉。
该实验的定性检测限约为0.5mg/g。镉使人中毒量是3~330mg,致死量为1.5~9g[5]。若水壶中有50~100g水垢,则水垢中含镉约25~50mg。若每次烧水约有1/1000的镉溶出,则一壶开水中含镉约0.025~0.05mg,若一天喝半壶开水,则摄入镉约0.013~0.025mg。仅凭该量不足以使人中毒。但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久而久之,镉在人体内就会有一定程度的积累,并且我们日常消费各种食品也会有镉的摄入。如镉的国家标准分别是:鲜蛋、水果0.05mg/kg;面粉、淡水鱼类、肉类、根茎类蔬菜0.1mg/kg;大米、豆类、食用菌、叶菜0.2mg/kg;花生、河虾、河蟹、猪肾0.5mg/kg;淡水软体类、猪肝1.0mg/kg[6]。日常食品中摄入镉,我们大多无法避免,但清除壶中水垢,不仅可以减少镉的摄入,还能降低烧水能耗。因此,为了健康、节能,我们应经常清除水壶和暖水瓶中的水垢。
5.3 思考与讨论
(1)镉的污染来源?
(2)自己家中的水壶和暖水瓶中水垢是否定期清除?为什么?
(3)已经形成的水垢如何清除呢?
(4)怎样才能预防水垢的形成呢?
5.4 达成共识
5.4.1 镉的环境分布和污染来源
地壳中镉的丰度为20ppb,通常与锌共生存。在Zn-Pb-Cu矿石中,含镉浓度最高。所以,炼锌过程是环境中镉的主要来源。在冶炼Pb和Cu时也会排放出镉。镉的工业用途很广,主要用于电镀、增塑剂、颜料生产、Ni-Cd电池生产等。电镀厂在更换镀液时,常常将含镉量高达2200mg/L的废镀液排入周围水体中。另外,在磷肥、污泥和矿物燃料中也含有少量镉。水体底泥对镉虽然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但这种吸附作用不如汞,而且镉化合物的溶解度比相应的汞化合物大,因而镉在水中的迁移比汞容易[7]。 5.4.2 应定期清除水壶和暖水瓶中水垢
鉴于长期使用含有水垢的水壶和暖水瓶会给人体带来危害,我们应引起重视,定期清除水垢。
5.4.3 去除暖水瓶中水垢方法
①在暖水瓶里倒入250g烧热的醋,浸泡几小时,中间可旋转着摇晃,即可除去水垢[8,9]。
②夏天用浓米汤或面汤灌入暖水瓶中闷置几天自然发酵变酸后,可除去水垢[10]。
③取一些茶叶放入暖水瓶中,倒进开水浸泡,晃动洗刷瓶胆,水垢可除去[11]。
④把小苏打50g放入一杯热水中溶解后,倒入瓶胆中摇动,可除去水垢[12]。
⑤把4~5个鸡蛋壳捣碎,放入瓶胆内,再倒入半碗水,浸泡一会儿,上下摇晃可除去水垢[13]。
5.4.4 去除水壶中水垢方法
①放一小匙小苏打于水壶中,再加入适量水烧沸一段时间,可除去水垢[14]。
②用结了水垢的水壶煮上几次鸡蛋,会收到理想的效果[15]。
③放少量醋于水壶里,烧一段时间,可除去水垢[16]。
5.4.5 防止水垢形成的方法
①在新水壶内放半水壶以上的山芋,加满水,将山芋煮熟,以后再烧水就不会积水垢。但煮山芋后,内壁不能擦洗,否则会失去除垢作用。
②在烧水壶里放一只干净的口罩或一块新棉花,烧水时水垢会被口罩或棉花吸附,时间久了,只需把口罩或棉花换一换。
参考文献:
[1]韩金银.我们周围的化学(第2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2][8][10][11][14][15][16]清渠.生活百科小窍门[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30,300.
[3]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上)(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
[4]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实验(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7.
[5]常文保.化学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7.
[6]刘婷婷,王文瑞,徐晓枫.食品中铅、镉、铝、汞污染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2012,44(20):57~60.
[7]邵敏,赵美萍.环境化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150~151.
[9][12][13]中国工人出版社编.家庭实用小窍门[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