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研究综述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qi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是江泽民思想体系中富有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学术界开始从不同的层面研究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的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这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走出去”战略思想以及经济全球化思想中所蕴涵的世界历史思想,这些思想深刻体现了江泽民同志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各民族具体发展道路的思考。因此,深入研究江泽民的世界历史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态势下更科学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人类社会发展道路多样性的贡献。
  关键词 江泽民 世界历史思想 研究综述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涵的世界历史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有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大趋势,科学把握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准确判明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和逻辑必然,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是开辟社会主义新境界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有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从世界历史时代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纵观一百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复杂过程,深刻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三个代表”是把握世界大局和历史规律的科学结晶。还有学者认为,世界眼光是构成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基本要素,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是运用世界眼光观察分析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而产生的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有的学者还从实践的层面阐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蕴含的世界历史思想,认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践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观为指导,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揭示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成为世界历史阶段性发展的实践主题,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视域中“共同富裕”问题的实践诠释,即提出了如何实现由“先富”转变到“共富”的现实道路问题,那就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也有学者从全球视野和世界历史意识的角度展开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认为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全球化趋势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自觉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价值取向,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中国共产党从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出发,自觉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面对全球化中的文化碰撞,中国共产党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出发,把握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价值导向,全球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世界历史条件。也有学者专从生产力的角度强调,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摆在“三个代表”的首要位置,这不仅深刻反映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且充分展示了执政党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的历史高度。刘军、刘先江认为,立足生产力发展的全球化时代要求,提高党驾驭国际化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党的先进性的内在和本质要求;着眼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坚持不同文化融合与斗争的辩证统一,把握全球化进程中党对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融入国际社会主流,遵循“共赢”、“共存”的战略目的,拓展党代表人民利益的实现空间,确定新的国际秩序中我国人民利益的全球走向。李学林认为,从国际背景来看,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主张,正是对全球化所带来的负面政治效应的积极回应;提出的“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主张,是应对全球化时代文化冲突的积极回应。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世界历史意义,有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牢固的政治基础。也有学者认为,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方位的基础和前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源起于世界眼光,反映全球视野,符合世界潮流,它立足于世界眼光和中国国情的结合,传统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兼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锐利思想武器。还有学者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来的,它将以新的实践重塑社会主义形象,有利于社会主义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振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目标而提出来的,它必将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进而增强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来的,它必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且将对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建设发挥示范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思想体现的世界历史思想
  对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理解,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指的是生产力超越常态的发展,即后发展国家通过利用内部和外部各种有利条件追赶先进国家生产力水平的超常态的发展,这种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在世界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说,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指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在与世界其它国家的交往过程中,以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力来规范自己现有的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对传统发展道路的跨越。实际上,任何国家的生产力本质上都只是全球生产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的生产力与全球的生产力系统之间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复杂情况,这一复杂性导致了多样性的产生,导致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产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提出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依据世界历史理论,提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占有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的论断,所阐述的正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双重跨越的设想。江泽民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跨越”论一脉相承,并赋予“跨越”论新的时代内涵,即坚持共产党人实践“三个代表”和发展是硬道理的基本理念,以宽广的时代眼光和世界眼光,全面审视世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提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层级跨越的现代化发展的新构想,为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并指出江泽民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代表先进生产力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本质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体现,科教兴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则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之所以当代中国能够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有学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正处于“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这为我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前提。同时,党的十四大以来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成为我国通过世界交往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手段,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框架内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自觉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通过世界市场融人先进生产力体系,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经验、资金和人才吸引进来,使我国顺利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逐步完善将为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也有学者认为,从江泽民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论断,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三、“走出去”战略思想反映的世界历史思想
  面对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浪潮,江泽民在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去”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与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世界交往思想一脉相承。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江泽民“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渊源,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需要。也有学者认为,江泽民提出并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面临国际国内新形势下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其战略意义在于:有利于我国在更广阔的空间里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从全球获取资金、技术、市场、战略资源,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而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就必须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强化政府信息和政策服务职能;努力培育一批资产一体化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同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走出去”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紧密结合。还有学者从在世界市场竞争中加强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出发论述了江泽民“走出去”思想中体现的世界历史思想,认为,一是加入世贸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二是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三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四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经贸关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四、经济全球化思想突显的世界历史思想
  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依据,观照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是时代赋予社会主义国家的客观要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这一全新的国际环境,站在世界历史高度,对经济全球化生成的历史根源、发展进程、发展趋势以及带来的双重影响等理论问题作了深刻了的探讨,制定了一系列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战略,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学者认为,江泽民经济全球化思想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中生有,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也有深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50多年前,根据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的历史趋势,提出了世界历史的理论。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但在其著作中对经济全球化的动力、实质、原因、二重性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是江泽民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渊源。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思想是当今全球化思想的源头,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态度及方法,毛泽东的全球化思想是江泽民全球化思想的奠基,邓小平的全球化思想是江泽民全球化思想的直接理论基础。对于江泽民经济全球化思想的内涵与意义,有学者认为主要是科学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构想了“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模式和实现途径,深刻阐述了经济全球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江泽民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提供了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科学方法论,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指出了正确途径。
  五、一点思考
  新世纪以来学术界有关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这一博大精深的内涵相比,研究还远远不够。一是学术界还没有从整体上对江泽民的世界历史思想进行建构,就这一思想的理论渊源、逻辑起点、主要内容、时代特征,以及历史价值等进行详尽论述和分析。二是即使学术界已提出的有些问题还有许多值得深刻探讨的地反,如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的核心主旨究竟是什么?江泽民经济全球化思想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渊源与发展体现在哪里?江泽民世界历史思想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等等。三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各民族发展道路的关系,以及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所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怎样体现世界历史演进的一般规律和特殊性。所有这些,还有待我们学术界进一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鑫.“三个代表”:把握世界大局和历史演进规律的科学结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4).
  [2]李抒望.世界眼光至关重要[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2(7).
  [3]王浩斌.党的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实践诠释[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4]张丽,高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球视野和世界历史意识[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1).
  [5]吴家骥.“三个代表”思想: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在全球化时代的体现[J].理论学刊,2002(7).
  [6]刘军,刘先江.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
  [7]李学林.全球化视野中的“三个代表”[J].中共四川省委机关党校学报,2002(4).
  [8]刘军,刘先江.经济全球化视野中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
  [9]宫力,孙相东.“三个代表”的世界眼光[J].理论前沿,2003(4).
  [10]费迅,刘勇.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性价值[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9).
  [11]王学荣.世界历史交往: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历史前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1(9).
  [12]陈静.世界历史的形成与中国的跨越式发展[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05(2).
  [13]陈志良.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及其当代特点[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2).
  [14]汪青松.论江泽民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观[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2).
  [15]曾清缘,彭国昌.从马克思世界历史角度看中国生产力跨越式发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
  [16]林振义.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系列谈[N].人民日报,2001,8,4.
  [17]黄宝玲,刘勇.从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到江泽民的“走出去”战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18]陈扬勇.江泽民“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J].党的文献,2009(1).
  [19]黄宝玲,刘勇.从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到江泽民的“走出去”战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20]石广生.坚定不移地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学习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外开放思想[J].求是,2001(16).
  [21]朱久兵.论江泽民经济全球化思想的理论基础[J].科教导刊,2010,7(上).
  [22]韩晓昌,林燕.江泽民全球化思想的理论渊源探析[J].沧桑,2008(2).
  [23]周培清.江泽民经济全球化思想及其时代意义[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2(6).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在物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把握过程而获得物理知识,使学生认真对待物理概念的学习,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对电视媒体的操作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为满足广大人民的社会生活与情感精神,对媒体语言的选择也朝着区域化,地方化发展.电视媒体从早期的普通话一统天下到
52岁的香港歌手张学友曾向媒体透露,自己做大肠检查时查出肠息肉,并进行了手术切除。事后他坦言,他的父亲和外婆都得过癌症,很庆幸这次及时发现,没有造成病变。  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长在肠管内的肉疙瘩。小的肉疙瘩称为息肉,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叫腺瘤,腺瘤继续发展可能就会变成癌。结肠癌和肠息肉关系密切,因为结肠息肉多数长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部位,而结肠癌恰恰也长在此部位。 
“长期共存要长到何时呢?”rn1959年,周世钊被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到北京开会期间,毛泽东不论工作怎么繁忙,总要设法抽时间约他见面叙谈一次.他们之间的交谈辩论,常常
我们四(1)班亲爱的孩子们:  我们是天天面对面交流的好朋友,为什么今天李老师要给大家写信呢?  因为,今天李老师在这里和大家作一个比较正式的道别:在这个假期之后,你们将要迎来一个新的学期。而李老师将不再如约站在你们眼前的这个讲台上,不能再一如既往地跟你们相互问候,共同學习了。  李老师将调往南油小学任教。虽然李老师在学期初就已得知今天的道别一定会来,可在李老师的心里,却总是自欺欺人地以为,到和大
期刊
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不同于其它国家,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将经济学教育重视起来,国民的经济学知识缺乏.以学生来说,正式接触经济学知识是高中政治的政治经济学.
期刊
读中国历史,有一种读法,是把历史放到民间中读,而不是放在王朝里读;要用诗性的眼光读,不要用“资治”的眼光读.以诗性之眼,能读取民间社会里的历史价值观的审美趣味,用“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