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晓明:江西省吉安市第十三中学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在全国率先提出“美丽新语文”理念,主持“美丽新语文”工作室。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优秀教研能手”,省“首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吉安市十大师德标兵”“井冈名师”等荣誉称号。
他是天真的井冈寻梦人,数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只为追寻自己的母语新教育梦;他是冥顽的教育行者,用纯真、智慧在故国的民间文学沃土里挖掘,只为开辟母语教育的“新大陆”;他是朴实又充满激情的语文专家,用舒展而激扬的个性,谱写美丽新语文的成长篇章。他是陈晓明,来自吉安的一名平凡却执着的语文老师。
美丽新语文·追寻·蜕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毕业于中师学校的陈晓明走上了乡镇中学——睦村初级中学的讲台,从此开始了自己长达三十余年的教师生涯。彼时,睦村初级中学的校舍就像普通农舍一样简陋,开门见山。陈晓明就每天早晚走在山间崎岖蜿蜒的乡村小路上,让这条小路成了他寻思“美丽新语文”之梦旅途的第一站。
在睦村初级中学艰苦的环境里,陈晓明一待就是14个年头。尽管条件艰苦,青山绿水仍然催生了陈晓明心中的美丽情思:土生土长的语文美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倾听流水虫鸣的吟唱、醉心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之余,陈晓明常在冥思:饱经千年风霜的母语如何不再尴尬?何时能摆脱数理化英等强势科目的挤压?何时能赢得少年学子的喜爱?不过,要“求”得这些问题的正确之“解”对一个信息闭塞的乡镇中学教师来说谈何容易!
陈晓明开始啃读一篇篇民间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谜语、笑话熟语、传闻轶事……时时陶醉其中的陈晓明开始发现母语中原来还有一大笔的宝藏——美丽鲜活的“民间语文”:意味深长的谚语、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睿智深刻的民间笑话,这些无不彰显祖国语文的魅力。继而,陈晓明以民间文学为基点的论文《民间文学在中学语文的价值》以新颖的视角、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论证征服了省内外不少专家教授。
不过,怀揣梦想的陈晓明还不甘于就此“止步”。通过邮购,陈晓明买了一大批语文及美学相关书籍。在优美的精神世界里,寻思突破“美”的困惑,享受书中美丽成了陈晓明的最爱。从此,陈晓明都尽量远离应酬、娱乐的诱惑,每到节假日,常常是一个人守护着这所山区学校。
共同的梦想让陈晓明与国内专家产生了联系:钱梦龙、魏书生、张富、潘凤湘……陈晓明一边学习名师宝贵的经验,一边进行实践探索。尽管,自己当时任教的班级虽然都是普通班,但成绩常常名列前茅。1989年,陈晓明所任教的仅有四十余人班就有12人考入中专中师,居当时全县之最,受到吉安地区嘉奖。1994年,陈晓明班上的巫爱梅同学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某外贸学校。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陈晓明接手了一个情况相当特殊的班,班上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加上隔代抚养,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缺少父母完整的关爱,他们有的性格孤僻、有的调皮淘气、有的甚至染上了偷窃赌博之类的恶劣习气。陈晓明从深入细致的教学调查入手,决定给每位“特殊人物”都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档案,运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榜样人物的范例及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现身说法,与班上优秀学生一起让这些特殊的后进生走过人生成长的“雨季”。与此同时,通过艰苦的磨砺与美的探寻,陈晓明也完成了由一个中师生到本科生、由一个教学生手到骨干教师的美丽转变。
美丽新语文·播种·突破
1999年,陈晓明调入条件依然艰苦的井冈山龙江中学任教。尽管,已经“小有所成”,但人们还是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陈晓明这个乡下来的老师,看他能不能胜任城镇中学的教学。一度,分到陈晓明班上的极个别学生甚至想转到其他班去。对这一切,陈晓明知道,自己只能用默默的努力来回答。
一个个节假日,一个个不眠之夜,陈晓明寻思着:如何让后进生也能尝到读书的乐趣?如何讓孩子在学习时代播下一粒书香的种子?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陈晓明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时,已经有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陈晓明,对学生心理有自己独到的判断。和学生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孩子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都会找他谈心。
正是与同学们的融洽关系,让陈晓明对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而“以心换心”“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正是是陈晓明让学生成才的法宝。
2002年的时候,陈晓明还是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同事给他带来了一个纯朴的女孩,要来他的班上就读。当时并不在意的陈晓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女孩人比较老实,学习也还较认真,觉得有潜力可挖,便常找她谈心,用一些励志故事或周边榜样成长的经验激励她,鼓励她,课余时间还与其他任课老师商讨她的成才计划,定期为她找来新的学习资料,补充新的内容,甚至连节假期都不中断。通过这样的帮助,到2005年中考时,女孩考到了井冈山市前五名的好成绩。
而这样的尝试,也让其他众多后进生的突然转变,陈晓明先后培养出了多位井冈山市中考状元,而陈晓明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先进或文明班级。
随着陈晓明所主持课题《“成长作文”教学实验》在省里立项,他的头脑中又勾画出一幅崭新的育人蓝图,尝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来规划作文教学改革美好蓝图,以求突破作文教改的陈旧思路,并尝试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凸显“绿色作文”特色,探寻高效作文之路。2002年6月,陈晓明受全国中语会之邀,和南昌十七中著名特级教师王道信先生作为江西仅有的两名代表参加了在井冈山召开的“全国中学作文教学研讨会”,并与其他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张定远、欧阳代娜和许多著名特级教师纷纷给陈晓明题词鼓励,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动力。2004年12月,陈晓明撰写的课题相关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成长的烦恼》被江西省教研室“江西省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教学设计评比、优质课大赛及观摩活动”评为一等奖。同时,陈晓明在关于挖掘民间文学、科幻文学及地方语文宝藏进行语文审美创新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引领学子“科幻寻美”之旅,在科幻世界里吸收了众多科幻大师的精神营养,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创新的火花。 美丽新语文·建构·升华
2004年,陈晓明进入吉安十三中。在这里,陈晓明尝试构建一个美丽语文工程,引领青少年学子进行魅力语文之旅。
2011年下学期,陈晓明新接的一个班,后进学生众多,其中不及格人数占三分之一以上。而除此之外,班上还有三个问题学生:胡某某、稂某某、王某某,这三位在小学就是老师不管的“编外人员”,语文成绩基本忽略不计,是个位数。而王某某单一年级就读了三次,他们进到中学的第一次考试都是十几分。面对班上巨大的后进面,陈晓明也似乎遇到了教学上的“冰雪”。是在冰雪中放弃?还是在冰雪中奋起?很快,通过深入调研,陈晓明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稳妥的帮扶辅导计划,重点突破疑难,尝试用美丽启蒙重塑他们崭新生命,用一颗爱心去温暖这些后进学生心中的“冰雪”,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走过成长“沼泽地”。通过一年多来不懈努力,他们自信的阳光终于融化了心中的冰雪,开始认真有效地学习,自信踏实地做人,成绩也有了提升。
如果说教学是教师的根,那么,理念则是教师的魂。2011年,陈晓明创建了“美丽新语文—— 吉安陈晓明语文工作室”,工作室在遵循“自主、创新、审美、高效”宗旨的基础上,一个一个栏目充实内容,并根据需要不断引进源头活水,定期增加新的栏目,积极尝试微课制作,热心为国培老师做讲座。工作室的业绩及排名扶摇直上,在2011年底名列全省八百多个名师工作室排行榜上位列第五名,2012年上旬曾位列全省一千多个名师工作室排行榜上第三名,从工作室统计的流量看,工作室得到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教育发达地区教育界相关人士的肯定与支持。而让陈晓明欣慰的是:最近一两年来,工作室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境外流量,这些流量来源分布于港澳台、英美、加拿大、日韩、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
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虽然此时的工作室已经扬名在外,其建设却多少有些戏剧性。“当初建站时,可谓一波三折,说起来一言难尽!我的工作站最初是在网吧注册的!因为那段时间老家出了点事,既要忙家事,又少当面请教的师傅,可谓边摸索边完善!”多年后,陈晓明总是向人们如是讲述自己的建站历程。不过,这样的经历并没有影响陈晓明建设激情。而陈晓明也在边摸索边实验中一路前行,得到了不少支持与帮助。上海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专程到井冈山关心指导工作室建设事宜,学校语文组的阅读与作文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也为工作室建设充实丰富鲜活的内容。为了博采众长、加强学术交流,加强工作室研究力量,工作室还诚邀了兄弟学校的老师加盟工作站的建设。
2012年之后的几年里,陈晓明的工作室数次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优秀网络研修工作室”,陈晓明也通过了江西省首批正高级(教授級)职称的评审。
他是天真的井冈寻梦人,数十年如一日甘坐冷板凳,只为追寻自己的母语新教育梦;他是冥顽的教育行者,用纯真、智慧在故国的民间文学沃土里挖掘,只为开辟母语教育的“新大陆”;他是朴实又充满激情的语文专家,用舒展而激扬的个性,谱写美丽新语文的成长篇章。他是陈晓明,来自吉安的一名平凡却执着的语文老师。
美丽新语文·追寻·蜕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毕业于中师学校的陈晓明走上了乡镇中学——睦村初级中学的讲台,从此开始了自己长达三十余年的教师生涯。彼时,睦村初级中学的校舍就像普通农舍一样简陋,开门见山。陈晓明就每天早晚走在山间崎岖蜿蜒的乡村小路上,让这条小路成了他寻思“美丽新语文”之梦旅途的第一站。
在睦村初级中学艰苦的环境里,陈晓明一待就是14个年头。尽管条件艰苦,青山绿水仍然催生了陈晓明心中的美丽情思:土生土长的语文美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倾听流水虫鸣的吟唱、醉心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之余,陈晓明常在冥思:饱经千年风霜的母语如何不再尴尬?何时能摆脱数理化英等强势科目的挤压?何时能赢得少年学子的喜爱?不过,要“求”得这些问题的正确之“解”对一个信息闭塞的乡镇中学教师来说谈何容易!
陈晓明开始啃读一篇篇民间文学作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谜语、笑话熟语、传闻轶事……时时陶醉其中的陈晓明开始发现母语中原来还有一大笔的宝藏——美丽鲜活的“民间语文”:意味深长的谚语、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睿智深刻的民间笑话,这些无不彰显祖国语文的魅力。继而,陈晓明以民间文学为基点的论文《民间文学在中学语文的价值》以新颖的视角、翔实的资料、严谨的论证征服了省内外不少专家教授。
不过,怀揣梦想的陈晓明还不甘于就此“止步”。通过邮购,陈晓明买了一大批语文及美学相关书籍。在优美的精神世界里,寻思突破“美”的困惑,享受书中美丽成了陈晓明的最爱。从此,陈晓明都尽量远离应酬、娱乐的诱惑,每到节假日,常常是一个人守护着这所山区学校。
共同的梦想让陈晓明与国内专家产生了联系:钱梦龙、魏书生、张富、潘凤湘……陈晓明一边学习名师宝贵的经验,一边进行实践探索。尽管,自己当时任教的班级虽然都是普通班,但成绩常常名列前茅。1989年,陈晓明所任教的仅有四十余人班就有12人考入中专中师,居当时全县之最,受到吉安地区嘉奖。1994年,陈晓明班上的巫爱梅同学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某外贸学校。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陈晓明接手了一个情况相当特殊的班,班上有四分之一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加上隔代抚养,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孩子缺少父母完整的关爱,他们有的性格孤僻、有的调皮淘气、有的甚至染上了偷窃赌博之类的恶劣习气。陈晓明从深入细致的教学调查入手,决定给每位“特殊人物”都建立了有针对性的帮扶档案,运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榜样人物的范例及自己艰苦奋斗的经历现身说法,与班上优秀学生一起让这些特殊的后进生走过人生成长的“雨季”。与此同时,通过艰苦的磨砺与美的探寻,陈晓明也完成了由一个中师生到本科生、由一个教学生手到骨干教师的美丽转变。
美丽新语文·播种·突破
1999年,陈晓明调入条件依然艰苦的井冈山龙江中学任教。尽管,已经“小有所成”,但人们还是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陈晓明这个乡下来的老师,看他能不能胜任城镇中学的教学。一度,分到陈晓明班上的极个别学生甚至想转到其他班去。对这一切,陈晓明知道,自己只能用默默的努力来回答。
一个个节假日,一个个不眠之夜,陈晓明寻思着:如何让后进生也能尝到读书的乐趣?如何讓孩子在学习时代播下一粒书香的种子?
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陈晓明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其时,已经有十几年班主任经验的陈晓明,对学生心理有自己独到的判断。和学生们既是师生,也是朋友,孩子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遇到困难都会找他谈心。
正是与同学们的融洽关系,让陈晓明对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都了如指掌,而“以心换心”“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正是是陈晓明让学生成才的法宝。
2002年的时候,陈晓明还是一个普通班的班主任。同事给他带来了一个纯朴的女孩,要来他的班上就读。当时并不在意的陈晓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女孩人比较老实,学习也还较认真,觉得有潜力可挖,便常找她谈心,用一些励志故事或周边榜样成长的经验激励她,鼓励她,课余时间还与其他任课老师商讨她的成才计划,定期为她找来新的学习资料,补充新的内容,甚至连节假期都不中断。通过这样的帮助,到2005年中考时,女孩考到了井冈山市前五名的好成绩。
而这样的尝试,也让其他众多后进生的突然转变,陈晓明先后培养出了多位井冈山市中考状元,而陈晓明所带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先进或文明班级。
随着陈晓明所主持课题《“成长作文”教学实验》在省里立项,他的头脑中又勾画出一幅崭新的育人蓝图,尝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来规划作文教学改革美好蓝图,以求突破作文教改的陈旧思路,并尝试作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凸显“绿色作文”特色,探寻高效作文之路。2002年6月,陈晓明受全国中语会之邀,和南昌十七中著名特级教师王道信先生作为江西仅有的两名代表参加了在井冈山召开的“全国中学作文教学研讨会”,并与其他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张定远、欧阳代娜和许多著名特级教师纷纷给陈晓明题词鼓励,给了他巨大的精神动力。2004年12月,陈晓明撰写的课题相关课堂教学设计及案例《成长的烦恼》被江西省教研室“江西省初中语文新课标教材教学设计评比、优质课大赛及观摩活动”评为一等奖。同时,陈晓明在关于挖掘民间文学、科幻文学及地方语文宝藏进行语文审美创新教育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引领学子“科幻寻美”之旅,在科幻世界里吸收了众多科幻大师的精神营养,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创新的火花。 美丽新语文·建构·升华
2004年,陈晓明进入吉安十三中。在这里,陈晓明尝试构建一个美丽语文工程,引领青少年学子进行魅力语文之旅。
2011年下学期,陈晓明新接的一个班,后进学生众多,其中不及格人数占三分之一以上。而除此之外,班上还有三个问题学生:胡某某、稂某某、王某某,这三位在小学就是老师不管的“编外人员”,语文成绩基本忽略不计,是个位数。而王某某单一年级就读了三次,他们进到中学的第一次考试都是十几分。面对班上巨大的后进面,陈晓明也似乎遇到了教学上的“冰雪”。是在冰雪中放弃?还是在冰雪中奋起?很快,通过深入调研,陈晓明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稳妥的帮扶辅导计划,重点突破疑难,尝试用美丽启蒙重塑他们崭新生命,用一颗爱心去温暖这些后进学生心中的“冰雪”,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走过成长“沼泽地”。通过一年多来不懈努力,他们自信的阳光终于融化了心中的冰雪,开始认真有效地学习,自信踏实地做人,成绩也有了提升。
如果说教学是教师的根,那么,理念则是教师的魂。2011年,陈晓明创建了“美丽新语文—— 吉安陈晓明语文工作室”,工作室在遵循“自主、创新、审美、高效”宗旨的基础上,一个一个栏目充实内容,并根据需要不断引进源头活水,定期增加新的栏目,积极尝试微课制作,热心为国培老师做讲座。工作室的业绩及排名扶摇直上,在2011年底名列全省八百多个名师工作室排行榜上位列第五名,2012年上旬曾位列全省一千多个名师工作室排行榜上第三名,从工作室统计的流量看,工作室得到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教育发达地区教育界相关人士的肯定与支持。而让陈晓明欣慰的是:最近一两年来,工作室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境外流量,这些流量来源分布于港澳台、英美、加拿大、日韩、东南亚等地区和国家。
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虽然此时的工作室已经扬名在外,其建设却多少有些戏剧性。“当初建站时,可谓一波三折,说起来一言难尽!我的工作站最初是在网吧注册的!因为那段时间老家出了点事,既要忙家事,又少当面请教的师傅,可谓边摸索边完善!”多年后,陈晓明总是向人们如是讲述自己的建站历程。不过,这样的经历并没有影响陈晓明建设激情。而陈晓明也在边摸索边实验中一路前行,得到了不少支持与帮助。上海著名特级教师肖家芸专程到井冈山关心指导工作室建设事宜,学校语文组的阅读与作文高效课堂展示活动也为工作室建设充实丰富鲜活的内容。为了博采众长、加强学术交流,加强工作室研究力量,工作室还诚邀了兄弟学校的老师加盟工作站的建设。
2012年之后的几年里,陈晓明的工作室数次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优秀网络研修工作室”,陈晓明也通过了江西省首批正高级(教授級)职称的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