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哥就是要任性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c4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岁时,孟浩然在襄阳本地的考试中崭露头角,只等来年去京城长安实现他爹的伟大理想——参加科考,谋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就在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的时候,孟浩然做了一个大胆而又任性的决定——拒绝参加科举考试!他的理由是:我不能去给一个混乱的朝廷做帮凶!
  原来孟浩然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统治的武周时期,武则天临终还政给儿子李显,恢复了李唐的统治。谁知,懦弱无能的李显竟然被他的皇后和女儿合伙毒死了。李显的弟弟——李旦的三儿子发动政变,杀死韦氏,然后实力挺爹,李旦就这么在儿子的帮助下当上了皇帝。在孟浩然心里,李旦这个皇帝当得名不正言不顺,于是他发誓坚决不会为这样的朝廷效力。
  孟浩然这个决定自然对大唐王朝没有一丝一毫的影响,但在家里却像是炸开了锅,一家人轮番劝说,孟浩然就是一梗脖子:“我说不考就是不考!”他还要把任性进行到底,提出口号:文不为仕!
  这可是连退路都没给自己留,学习不是为了做官,那么后悔了又想做官了该怎么办?不过,浑身“浩然之气”的孟浩然才不会考虑后悔不后悔的事,他人生的任性之路才刚刚开始。
  因为拒绝参加科举考试和家人闹翻了天,孟浩然离家出走,在家对面的鹿门山住了下来。他要模仿东汉末年的隐士庞德公隐居这里,东汉末年是乱世,现在天下也乱得很。
  有几位朋友经常来拜访他,在这里谈诗论文、纵论天下,号称“襄阳七子”。就在这时,孟浩然认识了一个美丽动人、身世可怜的女孩儿,十七八岁的如花妙龄,因为没有了父亲,她要赚钱养家,便做了歌女。情窦初开的孟浩然很快就爱上了她,他料定父亲不会同意自己娶一个歌女,于是自作主张直接跑到女孩儿家里拜堂成亲了。
  他以为生米煮成熟饭就会万事大吉,可是他低估了孟子家的血统,作为一个大思想家的后代,你可以任性,可是你爹也很有他的个性:倔!拜堂成亲怎么了?没门儿!甚至连妻子生了个大胖小子他爹都不让进门。
  于是“任性哥”和“倔老爹”就这么僵持着,谁也不向谁低头。最后是时间做了裁判,他老爹熬不过时间,死了,临死之前还交代家里人:“绝不让那个歌女进门!连守丧都不允许!”
  孟浩然傻了,赢了爱情输了亲情,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结局。从20岁成亲到26岁父亲病逝,孟浩然只和父亲见过一面,父亲拒绝承认他的妻子后,他负气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如果,他当初选择参加科举考试,已然完成父亲的心愿,父亲即使是死,那也是含笑九泉!可是如今呢?孟浩然跪在父亲的遗体前用力捶打着自己的脑袋,失声痛哭。他发誓,要给父亲守孝三年,然后拼尽全力去实现父亲的愿望。
  开元五年(707年),29岁的孟浩然走出襄阳,用了八年的时间漫游吴越,游历了湖南、安徽等地。八年一直在旅游?是的。当初是他要放弃科举考试的,现在去参加考试,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不过漫游各地结交朋友、寻求机会找人举荐也属当时文人的风气。那他结交到朋友了吗?
  当然结交到了,孟浩然人缘特别好,落魄的文人、被贬谪的官员、同船的驴友,甚至旅店的小二,遍地都是朋友。
  真挚的友情的确非常感人,可是什么用都没有。眼见得当年的“襄阳七子”有好几个都做了官,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只有自己还在游逛,孟浩然决定:结束漫游,到东都洛阳去。
  不过,他不是去参加科举考试的,而是去“干谒”的。开元十三年,孟浩然来到了东都洛阳,谋求官职。孟浩然把他的“求职信”呈递给了丞相张九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惜才的张九龄马上就把他举荐给了朝廷,可是唐玄宗却不同意。不过这首诗却因此流传了下来,成了“干谒诗”的典范。
  失望的孟浩然回到家乡,他不想再继续“谋求”下去了,可是还未完成父亲的心愿呢,怎能停下脚步?这时他的好友邀請他到天台山(今浙江天台县),因为被几代皇帝重视的著名道土司马承祯的道场就在这里。于是孟浩然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吴越之旅。
  可当孟浩然来到天台山的时候,却得知司马承祯前往洛阳了。孟浩然选择一边欣赏江南美景,一边等待,这一等就是三年。这天,天色已晚,孟浩然在建德江上羁旅夜泊。深秋之夜,天地广袤,唯有明月相伴,想想渺茫的前途、有家不得回的苦楚,不由得又添新愁。于是他终于做出了决定:回家!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回到家乡,他见到了一个眼神炽热、腰佩饰缨长剑的年轻人,年轻人专程前来拜访,一见面就送给他一首诗: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浩然看了看这个年轻人,叹了口气说: “一切都已经是过去式了,你不懂我啊,李白!”
  母亲听说儿子终于要参加科举考试了,惊喜不已,她变卖了一部分田产,把钱都换成一封一封的官制金子,递到儿子的手上。孟浩然的心又沉重了十分。
  开元十六年冬,40岁的孟浩然再次离开襄阳,前往京都,准备赴考。此时唐玄宗已带领文武百官从洛阳回到了长安。在这里,孟浩然遇到了他最为欣赏的朋友——王维。之后王维带着孟浩然参加秘书省的一次诗会,很快就验证了孟浩然的才华。一句纯天然的带着泥土气息的诗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立刻让孟浩然名满京师,然而很快现实给了他重重的一击:因为压力太大,他落榜了。
  来不及悲伤,命运忽然在此处转弯,一个绝佳的机会摆在了孟浩然的面前——这就是那个著名的被皇上吓得钻到了床底下的故事。结果,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断送了自己唯一的机会。
  王维满脸同情,可是孟浩然却忽然觉得说不出的轻松,好像一副担子从身上卸了下来。
  求仕失败离开长安,孟浩然回到家乡,做了短暂停留后,从开元十七年到开元二十八年开始了第三次吴越之旅。他畅游山水,会友作诗,最后回到襄阳,真正过起了“千株橘树唯沽酒,十顷莲塘不买鱼”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回归田园的孟浩然当起了自由自在的农夫,这时,他已经51岁了。其间,他又任性了一回,同乡韩朝宗曾经想在唐玄宗面前推荐他,他因为和朋友喝酒没有赴约,错过了机会。
  孟浩然最后一次任性,是他52岁那年,好友王昌龄从边塞贬官路过襄阳,他因陪王昌龄喝酒,吃了不该吃的海鲜,背疽发作而亡。只过了一年自己想要的生活,生命就画上了句号。
其他文献
1943年7月的一天,23岁的张爱玲踌躇满志地走进上海一家杂志社——著名小说家兼出版商平襟亚开办的《万象》杂志社。张爱玲希望自己写的小说《心经》能获得这位前辈的赏识,在《万象》上发表。对张爱玲早有耳闻的平襟亚一边接过稿子,一边热情地说“欢迎投稿”。  不久,《心经》刊登在《万象》上。两个月后,张爱玲的另一部小说也在这本杂志上发表。  同一本杂志接连刊登两部小说,这令卖文为生的张爱玲非常满意。这时,
戊戌变法期间,翰林院编修骆成骧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提调。他上台后,热情很高,很快和川籍京官一起创办了蜀学,并企图在文化教育方面做出成就。  不料,骆成骧的行为引起了慈禧的怀疑:一方面是由于骆成骧考状元(骆为光绪二十一年状元)时是否列为第一,考官们意见不统一,最后是由光绪定为金榜的;再加之他上台后积极从事兴学活动,这不能不引起刚通过政变再次垂帘听政且疑心很重的慈禧的注意,怀疑他是支持光绪一派的人物,因
北魏将军杨大眼生得高大威猛,尤其擅长奔跑。北魏太和中期,其父奉命到北魏朝廷做官,杨大眼也随父亲迁居北魏都城洛阳。  当时孝文帝正在准备南伐,需要招募大量精兵强将,杨大眼于是毛遂自荐,以惊人的奔跑速度征服了负责选拔将官的尚书,当即被任命为军主,不久又升任统军。  刚一上任,杨大眼就着手整顿军纪,定下不少严苛的军规,一改军队慵懒、散漫的习气。为了增强士兵的身体素质,提高军队战斗力,杨大眼还制定了高强度
仅仅半年时间,网红Papi酱的点赞数锐减,她为某瑞士钟表品牌代言也引发了“顿时感觉手腕上的表打折”的争议,显然,她这个网红的影响力不如明星。网红为何难成明星,易成流星?因为网红和明星商业模式间存在巨大差别。明星是专业培训、长期培养的结果,网红的崛起则具有偶然性,因而很难保证长期、稳定地输出;明星背后有完整的团队、有全方位保驾护航,网红则大多停留在自我营销的阶段,无论在人脉资源还是经纪公司的包裝等方
人们以“唐宗宋祖”来并称唐太宗李世民与宋太祖赵匡胤,可见赵匡胤的历史地位之高。但你可能不知道,赵匡胤曾是一个职场菜鸟,年轻时更是标标准准的公子哥儿、啃老族。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的一个军官家庭。赵匡胤家本来是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因老大不幸夭亡,他就成了弟兄们实质上的老大。可是他这个老大当得不怎么样,整天只会舞枪弄棒、踢腿耍拳,要不就是游冶浪荡、下棋撒泼。赵匡胤19岁
汉元帝执政时期,南阳郡(今属河南南阳)太守陈咸为了震慑罪犯,常以酷刑立威。有些犯了重罪的人,自知生机渺茫,不愿忍受折磨,便绝食而亡。陈咸因痛恨那些畏罪自殺的人,所以不准死者家属收尸,直至尸体腐烂发臭。  像陈咸这样冷酷的人,一般是缺少怜悯之心的,更不可能会讲哥们儿义气了。谁知他不但有慈悲之心,且“慈悲心肠”上来时,为朋友何止两肋插刀,简直不惜性命。  宦官石显依仗汉元帝的宠信,把持朝政,不光在要害
7月20日,2016年暑期三湘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在湖南省韶山市黄田村正式拉开序幕,近40名三湘少年儿童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丰富湖南农村中小学生暑期文化生活,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的有关要求,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教育厅联合开展此次活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管理司、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湘潭市韶山市委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出席活
《那年花开月正圆》着实在2017年大火了一把。大家被孙俪饰演的周莹所吸引,津津乐道这位清末女首富的商海沉浮和爱情传奇。  而有一位大师其实更值得人们敬仰,他就是现实中周莹的堂侄、一代大师吴宓。  爱好国学的人,没有不知道陈寅恪的;读白话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钱钟书的。  那吴宓呢?作为陈寅恪的一生挚友、钱钟书的授业恩师,这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师自然也不会被今人轻易遗忘。  为爱痴狂  光绪二十年
10月21日,由郑晓龙指导,汇聚了张嘉译、王珞丹、江珊、启杰等实力派演员的医疗大剧《急诊科医生》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剧中,演员启杰饰演医生海洋,发布会现场他还亲自上阵,教授如何处理创伤性骨折的急救小妙招,讲述戏里戏外的乐闻趣事。  《急诊科医生》讲述急诊科主任医师何建一与高学历海归“空降”医生江晓琪,因为中美急救专业上的思维差异,从一开始的互相审视,到互相理解、渐生情愫,并携手克服种种困难,救治患者
唐末军阀割据混战,李克用占据太原,被傀儡皇帝唐昭宗封为晋王。在李克用的王府里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女人,一个是秦国夫人刘氏,一个是晋国夫人曹氏。她们同侍晋王李克用,不仅没有为争宠而钩心斗角,反而是相互尊重、体贴。  刘氏为人“明敏而多智,颇习兵机”,对李克用的霸业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初,李克用带兵攻打另一军阀,兵败而归;后梁朱氏趁机派兵围攻太原,李克用反击,但一次次失败,士兵多有逃亡。在危急关头,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