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行挽救性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及EB病毒(EBV)感染的状况。
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6年10月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检测移植后外周血CMV及EBV DNA,分析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总的感染率为52.0%(13/25),其中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组CMV感染的发生率为100%(2/2),外周血干细胞组为33.3%(5/15),混合组(骨髓+外周血干细胞)为75%(6/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移植方式各组CM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清髓/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组、不同GVHD预防方案组、不同急性GVHD严重程度组,各自比较移植后CM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总的感染率为24.0%(6/25),其中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组EBV感染的发生率为100%(2/2),外周血干细胞组为6.7%(1/15),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组为37.5%(3/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骨髓组EBV感染率高于外周血干细胞组(P=0.022),骨髓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干细胞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移植方式各组EB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倍体组EBV感染率为71.4%,高于同胞全相合组(0%)和自体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和P=0.028),余下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清髓/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组、不同GVHD预防方案组、不同急性GVHD严重程度组,各自比较移植后EB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及EB病毒感染发生率较高,移植方式及干细胞的来源与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及EBV感染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