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患者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感染的研究

来源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szlfs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行挽救性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及EB病毒(EBV)感染的状况。

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6年10月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定期检测移植后外周血CMV及EBV DNA,分析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总的感染率为52.0%(13/25),其中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组CMV感染的发生率为100%(2/2),外周血干细胞组为33.3%(5/15),混合组(骨髓+外周血干细胞)为75%(6/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移植方式各组CM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清髓/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组、不同GVHD预防方案组、不同急性GVHD严重程度组,各自比较移植后CM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V总的感染率为24.0%(6/25),其中干细胞来源于骨髓组EBV感染的发生率为100%(2/2),外周血干细胞组为6.7%(1/15),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组为37.5%(3/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骨髓组EBV感染率高于外周血干细胞组(P=0.022),骨髓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干细胞组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不同移植方式各组EB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单倍体组EBV感染率为71.4%,高于同胞全相合组(0%)和自体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和P=0.028),余下各组两两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采用清髓/非清髓预处理方案组、不同GVHD预防方案组、不同急性GVHD严重程度组,各自比较移植后EBV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及EB病毒感染发生率较高,移植方式及干细胞的来源与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MV及EBV感染相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综合治疗措施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57例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病例的特点及综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57例受者中45例治愈,其中41例受者与移植肾存活,4例肺部感染治愈,肾功能丧失恢复血液透析。4例肺部真菌感染者肺部病变好转,出院继续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1例结核患者明显好转后出院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死亡5例,其中2例移植肾带功
期刊
目的探讨以经典全身放疗+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TBI+FLAG)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难治/复发白血病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7例难治/复发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急性髓性白血病3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2例,移植前患者骨髓均未达缓解,原始细胞比例为10%~9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