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爱“业” ,取之有“道”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t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记》是我国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折射的“师道”精神——师严道尊、语之之学、自反自强、君子善喻引起了当代文化人的关注与反思。 重温《学记》,重拾“师道”精神,坚守四个回归: 回归初心“师严道尊”,回归常识“勤学为基”,回归本分“教书育人”,回归梦想“濡染芳华”,这些回归指引教师更好地成长,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志业”得到真正实现,教育工作者最终破茧成蝶为大智者。
  关键词:《学记》;教师职业;“师道”精神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108-02
  一、《学记》师道精神的解析
  《学记》在教育学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其整篇字数仅仅1229字。《学记》当中谈论的“师道”精神比韩愈先生所著的《师说》早近一千一百多年,更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璀璨明珠,《学记》中的“师严道尊”“语之之学”“自反自强”“君子善喻”,闪烁着为师之人所应当坚守的“理念”与“精神”,这些师道精神引领着教师向着大智者迈进。
  (一)师严道尊
  《学记》曰:“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严”是教师的第一条“道”,“师严”对教师而言乃严谨治学,治的不仅仅是学生,更是教师的自身涵养;对教学而言是要求严格,严格律己,潜心教学,不断反思,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迈向自主专业发展。今天的小学生遇到教师会打招呼说声“老师好”,上课时端正自己坐姿,认真听课;而今天的大学生对待教师唯恐避之不及,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坐姿千姿百态。“道”乃人世间最大的学问,是教师所需传承之物。为此,教师首先便要做到“师严”,才能肩负教书育人的重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传授着天下最大的学问,尊师乃应然之举,尊重教师,尊重教师所传之道,巩固教师的地位,方能“化民成俗”“移风易俗”。
  (二)语之之学
  《学记》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其与实质主义有点类似,注重知识的传承与传授,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对发现真理、研究问题不闻不问。而当下我国的许多教师就停留在“经师”“句读之师”上,忽视了发现真理、创造知识、研究问题的重要性,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往往是冷冰冰的机器,而非鲜活的大写的“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遗产,成了“货物”“产品”,被拿来贩卖,教师成了可悲的卖家,学生成了可怜的买家。 “语之”是门大学问,“语之”不仅仅说明教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需要创新。教师要努力成为大智者,而非陷入教书匠的深渊无法自拔。
  (三)自反自强
  “自反自强” 乃师道精神之理念。 它一方面折射出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在教学中反思不足,然后去学习,最后促进教与学的相辅相成。另一方面体现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教师总是在追求进步,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武装自己、改良自己、成就自己。同时,教师在自反自强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知识技能,更促进了教和学的品性的形成,并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养。“不足”与“困”是必然存在的,随着阅历与日俱增,教师的知识面也就越广,也就越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自反自强” 的理念必须扎根在教师的心中,这是教师成为大智者的重要条件,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君子善喻
  《学记》曰:“君子之教,善喻也。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引导的过程中不能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具备“喻”的智慧,《学记》曰:“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教师要发现学生的星光,并在合适的时机,启发诱导学生,驾着“诱”的马车驱使着学生在“思”的轨迹上奔跑,让教与学完成精彩的比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重拾师道精神的必要性
  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前进的。教育环境被利益笼罩、教师自身权威备受挑战、教育工作受强势的行政干预,教师深受其害。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路途上举步维艰,重拾师道精神迫在眉睫。
  (一)外在利益,过于重视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大写的“人”,然而高校教师受社会风气的影响,重科研轻学生,重职称轻教学,偏离了为人师的初衷, 内在信条已不再纯净神圣,掺杂了太多人欲因素,“师道精神”抛之脑后。这样的教育令人痛心疾首,过度强调外在激励。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教师失去了教学的初衷。“师道尊严”“尊师重道”作为为师之根,在当今社会的泥潭中奋力挣扎、痛苦沉重地喘息着。
  (二)知识权威,备受挑战
  在传统的意识中,教师在学生的心中的形象是伟岸的,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是知识与智慧的传承者。反观今日,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教师的“师道尊严”受到了打压,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个性化学习,获取丰富多样化的数据,接受着多重文化与价值观,这让教师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权威性被削弱,被淡化、被忽视。教师仅是课堂知识的“售卖者”,教师传授的“道”受到学生的质疑、否定。在这种大趋势下,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撼动,“师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逐渐淡化。
  (三)行政管理,权力偏移
  學校已不再是远离社会孤芳自赏的象牙塔,而是学生更好迈入社会的系带,学校与社会相互影响,学校受到政府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束缚,而办好双一流大学的基石是经济基础,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府的支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需要听从国家政府的指令,削弱了学校的自主管理权。学校将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使命过度量化,效率化、生产化。教育行政化的蔓延导致学校管理权力发生了偏移,师道尊严成了权道尊严的附属品,“师道”的价值被削弱,“尊严”被轻视,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改变,“尊师重道”摇摇欲坠。
  (四)任务繁重,身心疲惫
  大学教师也不例外,方方面面繁重的任务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具体体现为:大学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务处规定的教学任务,还要开会、管理学生、听讲座;节假日经常被安排出差、发表演讲或参与培训等。大学教师的自由时间看似多,但有课题在手的国内“985工程”高校教师的周工作时间远远超出其他职业的工作时长,其中教授的周工作时间达到56.5小时。教师长期熬夜加班,神经长期紧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心俱疲的教师如何坚守“师道精神”?践行发扬“师道精神”?   三、“四个回归”——师道精神的重拾
  (一)回归初心——师严道尊
  古往今来,“师严道尊”被人们一代一代地传颂着,现如今大学教师又能体会到多少的尊师重道呢? 是什么一步一步消磨了“师严道尊”?是社会环境? 是教师自身? 还是学生?教师下跪、教师被杀、教师被打、教师写检讨、教师成为高危职业等现象频繁发酵,师严道尊、尊师重道何在?是什么让师道尊严、尊师重道逐渐被削弱,无论何种原因,教师都应重新找回其神圣的一面。 首先,教师要严格律己,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弘扬“为人之道”。 其次,新时代教师还要注重教育理念、知识、能力的更新,发展“为学之道”。 再次,教师要将长期教学工作中的所思所感所悟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更新“为教之道”。
  (二)回归常识——勤学为基
  在快节奏、高压力时代里,教师更应持一颗平凡、挚爱、理性的心灵去守望我们心中的教育, 做教育的守望者。《学记》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本意是希望教师能在“教”与“学”中不断历练、反思总结,进而提升自己,推动教师的自我发展。 一定程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教师的潜能,但外在的激励政策已把教师压得喘不过气来,教师如何能够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呢?过度的激励只会消磨教师的品性,让教师失去对职业的热爱。内在的动机被削弱,教师失去学习的原动力,在外在压力的泥塘中挣扎着。教师的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学校应该给教师多点时间反思,多点时间消化,多点机会提升自己。
  (三)回归本分——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既是教师的责任又是教师的使命,如若将教书育人一分为二,“教书”是成为教师的基本素养,“育人”乃是成就教师的最高境界。 如何“教好书”?如何“育好人”?这需要教师做到教学相长,不断反思,不断学习,才能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的前提与基础来源于教师的爱,爱是一种哺育、一种感召,更是一种生命力,它抚摸着教师播下的种子, 哺育给种子精神食粮,感召着种子快快发芽,赋予种子强大的生命力。 教师的“教书育人”是一段长期的生命旅程,教师在这趟旅程中“教学相长”,陪伴着种子扎根、发芽、伸茎、成树。
  (四)回归梦想——濡染芳华
  教师梦汇聚教育梦,教育梦完善中国梦。教师善教使学生继其志,学生有目标、有动力,社会形成好风尚,大街小巷都吟诗作对,一片祥和,移风易俗,最终建国君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时代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一流人才”的支撑,“一流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师,《学记》有言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教师作为指引学生成长为祖国栋梁的重要存在,其言传身教是影响下一代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博学、亲师,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做有尊严的教师,达到“尊师”要求,学生才会做到“重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子,学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是一代一代的接班人,教师要将正能量播撒给学子,让生命之树结出智慧之果,遍布祖国大好河川。
  參考文献:
  [1]兰珍莉.论《学记》中的教师公共形象及其现代启示[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7-9.
  [2]沈 红.论学术职业的独特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3):18-28,188.
  [3]张希武.活水源头是《学记》——推荐《学记》[J].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0(1):72.
  作者简介:欧阳喆(1996—),女,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莫丽荣(1995—),女,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昔人云: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予益一语云: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风流自赏,只容花鸟趋陪;真率谁知,合受烟霞供养。  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  情必近于痴而始真,才必兼乎趣而始化。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  能读无字之书
2017年1月6日,研修班安排了关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相关讲座和主题研讨,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年轻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在美术院校工作期间,我先后在院系和学生处从事一线学生工作,除了从事相关行政工作,也承担一定量的理论教学,与学生长期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我认为传道者先明道信道在美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美术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压力就去‘知心屋’,有困惑就去找心理咨询师。”在湖南省衡阳县渣江镇中心小学学生们的心中,学校“知心屋”成了他们最信赖的地方。  衡阳县渣江镇中心小学创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其前身为清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彭玉麟创办的彭氏私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几经拓展,现占地面积达18046平方米,校舍面积为10579平方米。学校有教学班21个,在校学生1166人,教职员工47人,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
摘 要:发现教学法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一些事实和问题,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的一種学习教学方式,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发现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并获得知识。发现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启发学生形成科学的数学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和应用技巧,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
摘 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结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近些年来,人们对婚姻的质量、情感的需求以及对婚姻的期望值有所上升,这导致我国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章通过对农村中学离异家庭学困生的问题及成因进行探析,发现其主要问题是学习动机、习惯和方法等方面,并以此提出转化学困生的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学;离异家庭;学困生;问题;成因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离婚现象
摘 要: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新课改新要求而诞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颇具特色,深受广大师生群体喜爱,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以初中科学为例,将生活化教学与初中科学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学习之间的距离,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无形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使学生主動学习、追求进步。文章就自身教学实践分析论述,期望为学生学习构建愉快、和谐、有效而科学的课堂,同时让学生学习取得更
白音格力的散文有一种清新雅致的味道,任何寻常事物在他笔下总是那么美好、亲切、自然,好似出水芙蓉,天然去雕饰。  ***  接一滴露水,用荷叶杯;接一片雪,用银碗;接你递过来的一杯茶,用光阴盏。  所以一池水里,总会年年映荷花一朵圣洁一朵绯红;所以世俗之上,高士能清静无为,内外澄澈;而我与你,对坐对酌,最美莫过于长长的光阴里,茶色温润,你依然眉目明媚。  花泡的茶,月酿的酒,再美也不及你手指纤美,欣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有效的预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是精彩课堂的基础,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求知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预习思路;预习针对性;预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2-18  作者简介:林玉梅(1975—),女,
有一天我从马路上经过,看见壁上有一幅硕大无朋的宣传画,上面写着“我们要驱逐倭寇收回失地”,画的是一个倭兵,矮矮的身量,两腿如弓,身上全副披挂,脸上满是横肉,眼里冒着凶焰,嘴里露着獠齿,作狞笑状。他脚底下是一堆一堆的骷髅,他身背后是一摊一摊的瓦砾。他代表的是凶残、破坏、横暴、黑暗。这幅画的确画得不坏,因为它能活画出倭兵一副穷凶极恶的气概。  过了几天,我又从这里经过,我又回过头望这幅壁画,情形稍微有
摘要:“靶子”式教育模式、过程性教育简化使高职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受到重重阻碍。作为受众的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类知识储备不足,建构性体验不全,这些均有待进一步丰富与拓展。文章从“受众”层面展开,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涉及的文本阅读、人际传播、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等方面准确把握学生理想信念的产生、发展与转化过程。  关键词:受众;高职生;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