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初中英语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中考试卷中语篇分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充分说明了语篇教学的重要性。本文以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例,谈谈如何开展高效的语篇教学。
  一、有效指导学生预习
  预习是提高语篇教学有效性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教师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布置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考题。下面以笔者教学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2 Robots为例。上新课前,笔者布置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回家预习:
  1.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robot? If so, what would your robot do for you?
  2. What special skills do you know about the robot?
  3.Can you introduce one kind of robots to us?
  学生可以通过提前翻阅课本,查阅杂志,上网搜寻或多或少地了解本单元即将学到的生词和文章内容。这比直接要求他们回家看生词、预习课文更加有效和有趣。对于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生词和问题,则可以采取“一查、二猜、三议、四问”的方法。“查”即查字典等工具书;“猜”即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议”即同学之间相互讨论;“问”即问老师。
  二、听课文录音,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传统的阅读教学步骤通常是:老师领读一遍课文,学生齐声朗读一遍,个别学生段落朗读,老师段落翻译,老师滔滔不绝讲语法,学生孜孜不倦抄黑板,学生只动手,不动口,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养成不思考、不质疑、不提问的习惯,这样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给学生放录音之前,会先创设几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收到“疑促思,思促进”的效果。因为问题的创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能够答出问题,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去听,去思考,这样听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也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会有一些问题或疑惑,为了弄清楚问题,学生会进一步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技能
  1. 通过上下文语境学会猜测生词的词义
  学生阅读的最大障碍首先是生词,而完全没有生词的阅读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难度的阅读。告诉学生语篇中出现生词是正常的,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语境、词根等猜测词义。
  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根据列举标记词(for example, such as,...)以及同义词、反义词或词根等。如:The performers performed very well, and the audience clapped their hands with excitement. 此句中performer是生词,但根据perform,我们便可以猜出其含义(演员)。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例如:-ness, -tion, -ment, -er等名词后缀,-dis, -un等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了解了这些,学生就能容易猜测出一些词汇的含义。例如:disappear(消失),uncomfortable(不舒服的),development(发展)等。当然,有的时候很难猜出一个词的真正意义时,只要我们能看出它的词性,在文章中的作用,不影响阅读就够了。
  2. 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
  很多学生阅读时总是逐词地读,且常伴有一些习惯动作:用手指、摆头等,这些都是速读的障碍。整体阅读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首先要求把所读的句子尽可能分成意义较完整的组群,目光要尽可能少地停顿,要从整体把握句子的含义。如:We think it’s important that all children learn to read and write. 我们可以把句子分成三部分来理解We think/ it’s important/ that all children learn to read and write. 而不是一个词一个词地停顿阅读。养成整体阅读的关键在于它既不是心读也不是朗读,而是通过目光在英语与大脑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即英语思维。这是一个简捷快速的过程,阅读时要把母语抛在脑后,指导学生逐步确立英语思维的习惯,而非母语英语之间的翻译转换。
  四、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训练
  1. 热身(warming-up)
  (1) 摘要介绍文章大意
  (2) 挖掘文章背景知识
  (3) 巧设问题
  2.目标(goal)
  (1)快速指定阅读的内容(用眼读而不是用嘴读,逐句读而不是逐字读)
  (2)思考问题并归纳中心思想(main idea)
  (3)小组讨论并提出who, what, where, how, why等细节性问题
  (4)小组交流问题答案
  3.表达(express)
  (1)鼓励学生简洁表达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2)以辩论或答辩的形式对所提问题发表不同见解
  (3)精讲语言结构和知识点
  (4)语言运用。围绕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口笔头交际活动,如复述课文、问题讨论、角色扮演、仿写与课文相关的话题等;也可动笔进行改写、提纲、评述等。
  4.读书笔记(reading notes)
  做好读书笔记,每学一篇文章,要摘录其中的关键词、习语、主要句式及一些固定搭配等。总之,要把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或内容写下来,这样长期坚持能丰富词汇、增长知识,有利于今后的阅读和写作。
  五、增加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牛津英语教材每个单元都有reading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读的五级要求是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万词以上,可见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依靠课本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准确度。教师要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篇阅读材料,作为课堂内容的补充。如学完八上英语Unit 5 Wild animals, Unit6 Bird watching(保护野生动物和鸟类)之后,选择与环保有关的几篇文章,让学生不仅了解到保护野生动物和鸟类,还要了解保护环境和环境污染等全球关注的问题和世界各国对待伤害野生动物的惩治措施。既结合了实际又扩充了信息,打开了视野,使阅读的过程变成了文化信息交流的过程。
  对课外阅读,每个阶段着重训练阅读一种体裁文章,并进行有效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读长句,抓主干,理枝叶,把句中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理清楚,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按阶段地进行。长期坚持有效的语篇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将大有提高。
其他文献
超分子化学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交叉学科,它与化学、材料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紧密相关。其中,冠醚作为第一代主体化合物,其衍生物的离子识别与分子组装一直是超分子
我剛搬家的时候,对新家这一带并不熟悉,连左邻右舍住着哪些人都不清楚。  有一天下班回家,忽然闻到一股特别的香味,应该是有人在做什么好吃的,真的太香了,让人瞬间印象深刻。  第二天下班回家却没闻到那个味道,后来每天经过楼道的时候我都要吸吸鼻子,寻找那让人非常想念的味道。  一个多月后,那股香味再度出现。我居然因此在楼道里多停留了片刻,里里外外转了一圈,但还是没有闻出香味是从哪家飘出来的。  就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