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_zhe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训练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科学地指导朗读,优化朗读训练的过程,竭尽所能让学生多读、乐读、善读,读出乐趣,读出味道。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变化训练方法,强化学生读的动机
  教師的教法如果不讲变化,缺乏创新,课堂气氛就会静如止水、缺乏生气。教师要多动一下脑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指名读这种训练方法,除了教师指名这一种形式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还可以互相推荐、发出邀请等,让学生感觉师生之间只是在交流而不是严肃地教与学。各种形式的读配以新鲜趣味的训练方法,能调动学生读的欲望,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在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获得最佳的朗读效果,从而形成言语能力和自身独特的感受。
  二、变化读的形式,张扬学生读的个性
  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我们的朗读训练形式要灵活多变,努力让学生读出个性。
  初读时可采用较宽松的自读形式,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读的内容、速度、方法,能读懂多少就读懂多少,发现问题可以提问。通读时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互读,分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一些问题。品读是品赏优美词句、领悟文章和作者的情感,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方式方法,激发表现欲望,让学生有机会张扬个性,尝到成功的自豪感。
  三、加强学生朗读训练,教师注重范读引路
  朗读也是一项技能,凡技能,只看、只听、只分析,不反复实践是不能成就的。和学生谈论文章哪儿重读、哪儿停顿等,往往是耗时低效,挤占了宝贵的课堂朗读练习的时间。朗读训练应让学生多自读、自悟、自赏,读中领悟文意,读中体验文情。
  当然,朗读训练还需要教师精彩的范读引路。袁晓峰专家指出:“录音机不能代替教师的现场范读。教师精彩的范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们朗读的技巧。”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融情于声,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声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学生在教师投入的范读中深切感受课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远远好于空泛的谈论技巧。
  四、寻找文章情感点,把握朗读基调
  每篇文章都集中反映作者的一份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需找准文章中作者的情意点来进行训练。这样既节约时间,又指导到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学生朗读前,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录像等形式,看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个字说出作者的感受,学生一下子就找出了悲、喜、怒等情感点。这样文章的情意点便找了出来,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文中的景物都蕴涵着作者的这份感情情,接着让学生读,学生都能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基调,读出感情。
  五、把握课文形象点,指导学生析读
  课文的语言大多是准确、生动、鲜明的,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性语句,把握个别用词特别形象的句子进行训练,让学生既知晓文章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又能在朗读中传情达意。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重点词练习朗读,整个句子便读得有声有色。
  六、紧扣作品韵律点,引导学生品读
  好的文学作品中的许多语言具有动人的旋律,这种旋律由声调的高低强弱,音顿的整齐匀称和语句的轻重缓急等因素构成,它给人们抑扬多变、和谐悦耳的音韵美,这种感受必须通过吟诵品味才能接受,学生一旦抓住了这些韵律点,可以由此及彼地读好全文。很多段落音顿基本一致,排列整齐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齐匀称的排列中又有参差,形成了抑扬、悦耳的节奏美。读时,让学生细细品味,慢慢吟诵,根据语句的内在韵律,抑扬顿挫地读出这一部分。
  七、运用好重音和语速,让学生读出节奏
  重音是体现文句意思的重要手段,一个句子中的重音位置不同,它的意思也不相同。如“这是一支笔”表示(指这一支,不是那一支),“这是一支笔”(是一支笔),“这是一支笔”(不是几支笔)。“这是一支笔”(强调是笔,不是其它东西),同样一句话,重音处理不一样,就体现出不同的意思。重音应该怎么表示呢?最常用的方法是氣息强些,音量大些,声势足些,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内涵的丰富性,因此,重音表示的方法也呈多样性,有的可以加强音量,适当拖长音节,一字一顿,有的也可以采用重音轻读的方法达到目的。
  朗读时语调是表达句意和情感的调子,它是由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来决定的。语速和表达思想感情也有密切的关系。它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决定,文章不同,语速也不同,即使同一文章,因内容不同速度也有快慢之分。
  八、明确不同年级学生的朗读要求,逐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提出了具体要求:低年级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高年级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粗略地看,这三个表述几乎是一样的,但仔细看,还是有细微差别的,低年级要求“学习用”,中年级要求:“用”,高年级要求:“能用”。这细微的差别,明确了不同的年级朗读要求的不同,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循序渐进。
  总之,朗读训练是一门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科学地指导朗读,优化朗读训练的过程,竭尽所能让学生多读、乐读、善读,读出乐趣,读出味道。在朗读体验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在全面决战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哈巴河县将“调结构、建基地、兴龙头、打品牌”作为自身的发展思路,大力注重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机具的推广和应用,不仅采取了示范引育和与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