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proxy_c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家背靠青山,门口有口大堰,大家都叫它“门堰凼”。恢复高考后,我们兄妹都相继跳出了农门,就有风水先生说我家地气好,是块风水宝地,门有源头活水来。对于这话的真假我们暂且不论,但发生在门堰凼里的故事却让人记忆犹新。
  门堰凼水清、底平、塘面开阔,是个理想的天然游泳场。每到夏天吃过午饭,我们东西两湾和林场的人们就成群结队去那游泳、嬉戏,有时有人赤手就能抓起一两条大鱼。记得在我六岁的时候,我的父亲休假回家,和四叔、哥哥、有福在东边壕子里撒网捕鱼,我们一群小伙伴就在西边的浅水区游玩,大点的都会游泳,他们在河中心自由自在地游乐,我们几个不会凫水的在一边羡慕不已。我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就不顾危险向河中心走去。没走多远一下就掉进了水坑里。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感受,我的头随着波浪的起伏时上时下,当波浪起的时候我眼前有红红的太阳光,我就想喊救命,结果是话未出口就呛一口水,波浪又把我沉入水底。就这样反反复复。我的二姐以为我在扎猛子就骄傲地说:“看我小妹扎好长时间啊。”其他的小伙伴甚至数着1、2、3……给我计时。我的大姐忙完活站在我家台子旁的一棵歪脖槐树上发现我不见了,就大喊:“小妹溺水啦,小妹溺水啦……”四叔有福就爬上岸飞一般地跑过来把我抱了起来。当时我已不醒人事,我的父亲是个医生,不知他用什么方法竞把我给救活了。后来我就很少下水,成了我们兄妹六人中唯一不会游泳的人。现在虽然每到夏天老公都会带着我和儿子去游泳,但我从没有离开过游泳圈。
  后来我上学了,每到下起暴雨河水就与堤平,门堰凼就会“出刺”。我们上学放学就要大人把我们背过河去。我记得常常背我们过河的有河心哥、有福、叫花子(父母看得娇贵,专起这名)。记得有一次放学回家,河水哗哗地流着,河心哥背着我过河,当走到正中间的时候我紧张地搂紧了他的脖子,水声越大我搂得越紧,以至他喘不过气来,有福发现后慌忙跑过来把我们扶了过去。放下我后河心哥生气地说:“死丫头,想把我勒死呀?”现在每当我回娘家遇到他们的时候,总要谈起这件事,再开心地笑上一阵子,但我总不忘陪他们喝上两杯。待到河水消退,我们就可自己挽起裤管过河。记得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经过这里的时候听到有扑扑腾腾的声音,我循声找去竟然发现了一窝鲫鱼,有好十几条呢。我高兴地把它们捡回去放在了木桶里。晚上大姐就给我们做了一顿美餐。
  门堰凼的下面是生产队的仓库,到了收获的季节,大豆、花生、芝麻、棉花就在稻场里晾晒,这里也就成了我们放学后集中的场所。那时我的小弟太小,母亲就让我放学后在家照看他,看着别的小朋友都在那里玩,我也很想去。于是我就偷偷地把弟弟背了出去,凼埂和稻场之间有条小沟,上面铺了块窄窄的石板。如果我谨慎点是能把弟弟背过去的,但我看着伙伴们都在那玩,恨不得一步加入到他们的行列,我背着弟弗慌张过沟,结果我们两个都掉了下去,衣服鞋袜全打湿了。那天正好我的父亲回来了,他很耐心地教育我做事要沉着,要听大人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着头。1993年我的父亲因突发脑溢血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使我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在父亲周年祭祀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回家,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哥哥姐姐们都在忙着招待,我陪母亲坐在房屋里落泪,忽听有人大喊:“丹掉到水沟里了。”我慌忙地跑了过去,见女儿正好掉在当年我和小弟摔跤的地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能自己,随手在女儿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女儿哭我也哭。亲人们就围了过来哄着孩子劝着我,不知是谁把孩子带去换衣服了,哥哥就批评我说:“这么大了还小啊?家里有事你怎么还打孩子啊?”我哽哽噎噎地说:“哥,我想爸……”在场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父亲满孝后我们就把母亲接了出来,回家的次数就少了。前年清明节回去给父亲烧纸,母亲说我家屋后的香棒应该发芽了,让我们去掰下来带走。当我们走到门堰凼埂上的时候,眼前的巨变让我们惊叹不已,路变宽了。凼埂也加宽了,原来的出水刺和那个小沟建成了水泥桥。水也更清了。忽听有人喊:“姑奶奶们回来了,就在我家吃饭吧,我来打鱼。”母亲告诉我们说:“这个堰塘被兵子(我的孙子辈)包了,收效好得很。并说现在党的富民政策好,种地不但不交钱政府还补钱,我们这里家家都盖了楼房,不少家都买了车。只要党的政策好,人勘劳,哪里都是风水宝地啊!”
其他文献
编辑推荐辞:小组合作学习顺应时代的要求而出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可在教学实践中,假而浮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本文所谈一些具体实施办法,或许能够帮助老师们纠正上述偏颇。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必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小组合作学习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它不仅是教师乐于采用同时也是
在新时期文学的诸多母题中,反思文革的书写无疑是其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近几年来,作家们审视历史的写作尺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强化,余华的《兄弟》直面文革和改革两个时代的残酷交锋,苏童的《河岸》则展现了一代人在文革中的荒诞命运,其它还有王安忆的《启蒙时代》等等。陈河的《夜巡》是此类题材的佳作之一。这篇小说选择了一个少年镇球作为主角,通过描写他对一座高门大院的窥视行为,细致地展现了一个青春期少年内心情欲迸发的
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完成文化继承的基本任务,要让语言文字、文学以及背后的文化能在课堂上真实地呈现出来,尽可能地靠近“作者视角”,也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照着讲”;另一方面要在保持语文深层活力因素的基础上,挖掘教学中的现实因素,将教师的智慧、学生的创造性融入学习中去,尊重学习中的“读者视角”,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不同理解和判断,鼓励自我发现,并对自我的发现进行理性分析和诠释”,实现教学的从“证实”走向“解
不知怎的,一看到那只小鱼篓,我就想起了我的爷爷。  小时候,我最大的乐事就是背着小鱼篓跟着爷爷去捕鱼。我童年的宠物也是那只小鱼篓。那是爷爷花费了半天的工夫特意为我做的。青青的竹片,密密的、方方的网眼,颈口还有一条红红的绸带。在我的记忆中,我的小鱼篓一直不空。要么是几条活蹦乱跳的小虾,要么是几只吐着白沫的螃蟹。这些都是爷爷给我的礼物。  河水很宽很宽,调皮的我老是一会儿扔一颗小石子,一会儿砸一块土圪
所谓的“有效教学”,个人认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学安排合理、紧凑,学习效率高,更重要的还在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消化吸收,学生获得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持续发展应具体表现为其知识的获得,思维的进步,品质的提升。  多年来让语文教学背着“少慢差费”的重担,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学的“低效”与“无效”,它是“有效教学”缺失的具体表现:一、教学目标设置失当,教学理念陈腐;二、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三、教学评价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新教材《语文》中编选了许多歌颂至爱真情的文章,为过去的教学内容注入了新鲜血液,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社会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家庭和学校的重要任务,是培养道德高尚的、美好的爱情。”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学刻不容缓,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学科人文功能不能丢。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工具性”和“
王安石的《伤仲永》讲述了一位天姿英发的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读来令人唏嘘,同时也发人深省。王安石认为,仲永悲剧之根源在于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也就是后天教育没有跟进的问题。关于文章主旨,教材文本前的引言也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编者对于文本主旨的解读均界定在“后天的教育”、“自身的学习”层面。  这固然都没错,但似乎
新课标下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立足教材,依托文本,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每一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本,每一节语文课都可以成为习作教学的芳草地。  一.读中悟  教者要充分挖掘教材,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引领学生发现文本的表达特点。  1、发现文本的结构特点  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短小精悍,大多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引导学生谋篇布局的好范本。三年级下册中《赶海》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促进学生的最佳发展,这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学生间存在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学习风格的差异。学习风格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其研究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与他们的学习风格相一致的策略,对学习特点中的短处和劣势采取有意识的控制,以促成有效的教学。它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业水
冰心在《在寄小读者》一文中谈及小朋友写日记的困难时说:“或是心中有话写不出,或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笔下却形容不出来,只好以好看极了,好玩极了,有意义极了等简单模糊的语句带过就算了。”这三个“极”,冰心认为:正是教师在教学中遇见的学生“言之无物,言之无情”的困惑。而在现实习作中,学生胡编乱造,假大空抄,毫无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  究其原因是习作素材匮乏,即“三乏”:生活积蓄贫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