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必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会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最终发挥它在贯彻国家经营方针,维护财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单位经营目标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其正常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或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
(一)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关注不够
1.内部会计控制的观念落后。目前单位的管理层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对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作用不够明确,有的高层管理者仅把会计的职能理解为记账、算账和报账,没有把财务工作纳入单位的管理活动中,没有将其视为单位经营决策的参谋。
2.缺乏有效的现代治理机制。在多极代理关系的现代环境下,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虽然形式上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但在实际行动中,因国有股和法人股较大,一票制胜,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 “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普遍。
3.信息化控制条件落后。目前有的单位实行信息化管理的时间不长,信息化程度低。多数虽然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开发和运行,能够成功实施MRP、ERP等管理系统的单位却为数甚少。
(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薄弱且不受重视
1.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薄弱。部分单位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
2.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考核体制不健全。有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建立整套的评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也没有制度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
1.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根据适度授权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财务收支授权审批制度应包括:财务收支审批的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等。
2.建立合理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制度。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会计人员,符合设置总会计师条件的必须设置总会计师。要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等。
3.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岗位的设置既要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更要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真正做到不相同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每一在岗会计人员都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做到权责分明,且会计人员的岗位要定期轮换。
4.建立凭证传递、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是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使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等。
5.建立会计稽核和复核制度。稽核人员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对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告等要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复核。要稽核商品进出库手续,特别注意账证、账账、账表的数字勾稽关系,要做到核对无误、万无一失。
6.建立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正确及时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说明书等,要明确编制会计报表的责任人、奖惩办法及上报范围等。要制定财务分析制度,主要包括编写财务分析的责任人、分析时间、方式、内容和方法及上报范围等。
7.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的内容包括账簿、凭证、报表、对帐单等会计资料。会计档案要由专人管理,会计资料的归档、调阅、销毁等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
8.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学配置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9.建立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各单位控制经营管理活动并保证控制活动有据可依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尺度和依据。
10.建立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已成为行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加强输入、输出控制,采取双备份、异地存放、严禁任何人修改等措施。
11.是建立财务审查小组或委员会制度。
12.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建立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财务风险,降低会计行为出错率,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有用性。
13.其他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三、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1.提高人员素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特别是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否则即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是完善的,也可能因执行者的粗心大意,相互勾结,判断失误等而失败,内部会计控制要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
2.加强组织实施。(1)在制定相关的会计控制制度时,一方面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最好允许大家参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使内控制度更趋完善,还可使这些内控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为下一步顺利执行奠定基础;(2)各单位应根据其所处行业的特点、生产经营的性质和规模、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不同等因素设计出一套适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予以奖罚。
3.单位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单位负责人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是会计管理部门的要求,也是规范经营、降低单位风险、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必须亲自挂帅组织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4.会计部门自身也要转变职能。会计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采用预算管理、责任会计、控制评价等先进的控制手段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严格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内部银行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规范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提高管理控制效益。同时,会计人员也要提高职业素养,加强技能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5.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为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应注意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即按照职责明确、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原则以及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会计组织结构、界定各部门、岗位职责和授权管理权限。应特别注意保持会计管理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监督控制方面的核心地位。
6.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时,单位还应注意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以监督和检查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评估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效果,针对所发现的控制盲点、弱点以及由于运营环境、经营战略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原有内控失效的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内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7.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 ,会计工作也急需引入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以应对这种挑战。
参考文献
[1]高一斌,王宏.《对加快推进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2004(5)
【关键词】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在一个单位内部为了保证其正常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范或及时发现并纠正错漏,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现状
(一)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关注不够
1.内部会计控制的观念落后。目前单位的管理层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对各个职能部门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作用不够明确,有的高层管理者仅把会计的职能理解为记账、算账和报账,没有把财务工作纳入单位的管理活动中,没有将其视为单位经营决策的参谋。
2.缺乏有效的现代治理机制。在多极代理关系的现代环境下,我国很多上市公司虽然形式上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等,但在实际行动中,因国有股和法人股较大,一票制胜,中小股东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护; “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普遍。
3.信息化控制条件落后。目前有的单位实行信息化管理的时间不长,信息化程度低。多数虽然能够进行简单的软件开发和运行,能够成功实施MRP、ERP等管理系统的单位却为数甚少。
(二)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薄弱且不受重视
1.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薄弱。部分单位尚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整体系统。
2.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考核体制不健全。有些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建立整套的评判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也没有制度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与监督,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得到快速传递与交流。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
1.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根据适度授权的原则,建立严格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财务收支授权审批制度应包括:财务收支审批的人员和审批权限,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责任等。
2.建立合理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制度。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会计人员,符合设置总会计师条件的必须设置总会计师。要明确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以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职责等。
3.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岗位的设置既要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更要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真正做到不相同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每一在岗会计人员都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做到权责分明,且会计人员的岗位要定期轮换。
4.建立凭证传递、账务处理程序制度。主要是根据会计制度的要求,使用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等。
5.建立会计稽核和复核制度。稽核人员要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对会计凭证、账簿和会计报告等要定期与不定期地进行复核。要稽核商品进出库手续,特别注意账证、账账、账表的数字勾稽关系,要做到核对无误、万无一失。
6.建立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制度。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正确及时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及说明书等,要明确编制会计报表的责任人、奖惩办法及上报范围等。要制定财务分析制度,主要包括编写财务分析的责任人、分析时间、方式、内容和方法及上报范围等。
7.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的内容包括账簿、凭证、报表、对帐单等会计资料。会计档案要由专人管理,会计资料的归档、调阅、销毁等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
8.建立财产清查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科学配置资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9.建立合理和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是各单位控制经营管理活动并保证控制活动有据可依所制定的各项标准、尺度和依据。
10.建立会计电算化安全控制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计算机安全控制体系已成为行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加强输入、输出控制,采取双备份、异地存放、严禁任何人修改等措施。
11.是建立财务审查小组或委员会制度。
12.建立财务会计分析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建立定期财务会计分析制度和财务风险预警制度,检查财务会计指标的落实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财务风险,降低会计行为出错率,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有用性。
13.其他一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三、完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1.提高人员素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特别是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否则即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是完善的,也可能因执行者的粗心大意,相互勾结,判断失误等而失败,内部会计控制要通过人的执行才能发挥作用。
2.加强组织实施。(1)在制定相关的会计控制制度时,一方面要考虑其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最好允许大家参与讨论,这样不仅可使内控制度更趋完善,还可使这些内控制度更加深入人心,为下一步顺利执行奠定基础;(2)各单位应根据其所处行业的特点、生产经营的性质和规模、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内容的不同等因素设计出一套适宜的评价体系,定期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予以奖罚。
3.单位负责人要亲自挂帅。单位负责人要深刻认识到实施内部会计控制不仅是会计管理部门的要求,也是规范经营、降低单位风险、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举措,必须亲自挂帅组织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4.会计部门自身也要转变职能。会计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采用预算管理、责任会计、控制评价等先进的控制手段来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严格控制企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内部银行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规范资金使用的审批程序,加强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提高管理控制效益。同时,会计人员也要提高职业素养,加强技能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5.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为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应注意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即按照职责明确、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原则以及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会计组织结构、界定各部门、岗位职责和授权管理权限。应特别注意保持会计管理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监督控制方面的核心地位。
6.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时,单位还应注意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再控制,以监督和检查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评估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效果,针对所发现的控制盲点、弱点以及由于运营环境、经营战略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原有内控失效的情况,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内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7.建立先进的信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形成 ,会计工作也急需引入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以应对这种挑战。
参考文献
[1]高一斌,王宏.《对加快推进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2]张延波.《高级财务管理》.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