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打望美女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去春熙路”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它最繁华、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但很少有繁盛百年而不衰的,成都的春熙路就是一个例外。
成都的春熙路,不仅是一个繁盛了近百年的商业街区,它也见证了成都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世事变迁。
为何要建春熙路
成都之所以要修建春熙路,是与春熙路北端修建的劝业场(后改名为商业场)有直接关系。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清王朝已陷于风雨飘摇中。晚清重臣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鼓吹的“新政”最终被朝廷采纳。“新政”开出的药方之一,便是效仿西方和日本的“维新之路”——劝业。当时有一种普遍的共识:西洋、东洋之所以富强,关键在于近代工业的飞速发展。
1909年4月22日,成都劝业场盛大开场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四川劝业道台周善培筹股集资4万两白银,历时8个月,在总府街至华兴街之间建成了一个商贸交易中心,初名为“劝工场”,后因全国统一场名,改为“劝业场”。
1909年4月22日,成都劝业场正式开场,入场经营的商家有152户,经营商品有四川生产的绸缎、花布、靴帽、刺绣、漆器等;也有官厂所出的牛皮鞍鞯、竹丝彩画挂屏、瓷胎盘碗等;还有台湾番席、广东糖食、福建烟丝、北京戏匣等外地产品,以及从上海转运来的巴黎香水、法国绢绸、泰西纱缎、德国自行车、西洋绒、金丝眼镜、八音钟表等洋货,商品多达2700余种,年交易额超过30余万两白银。这使成都劝业场与天津劝业场、北京劝业场、济南劝业场和武汉劝业场一道,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五大劝业场。
当时的春熙路还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斷头路。这里曾是清代的按察使衙门,衙门坐北朝南,占地极广,门前有一条深长巷道。民国以后,衙门废弃了,这条深巷子入住了许多棚户人家及小商店,形成了一个又脏又乱的小商品市场。
当时的交通主要是靠水路,从成都东门码头上来的客商,经东大街去劝业场,必须经过这条“梗阻”的羊肠小巷。
修筑一条宽阔的马路,沟通东大街到劝业场的交通,自然成了市民客商的迫切愿望。
商贾如云,游人如织
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1924年5月26日,四川军阀杨森攻入成都,北洋政府封他当了四川省“军务督理”。杨森见修马路既可笼络人心,为自己树碑立传,又能以修马路为名,大量搜刮民财,何乐而不为!
他立即任命手下得力的师长王缵绪兼任市场建设督办,派捐派款,并下令从东大街与走马街交口处为起点,直到劝业场,沿线商店民宅一律在限期之内自行拆走,如有逾期不拆者,即派兵强拆。
告示一出,春熙路上的街民惶恐不已,房屋要拆除,住户要搬家,生意要停业,人人感到大难临头。自己拆吧,苦于无处搬家安身;拖延不迁吧,必遭强拆之祸。
这下逼得不少人家流离失所,风餐露宿,有文人写了一副对联以“赠”杨督理:“民房都拆尽,问督办何时才滚?马路已告竣,请将军早日开车。”
春熙路修好的第二年,杨森出兵攻占川东各县,妄图用武力统一全川。在与军阀刘湘的交锋中,担任东路指挥的王兆奎被打败,王缵绪又突然投降,杨军大乱,节节败退。杨森只得放弃成都,“车”身逃到叙府(今四川宜宾市),最后“滚”到汉口、洛阳,投靠了吴佩孚。
杨森对老百姓毫不手软,但遇到真正的对手,他也无可奈何。当年杨森本想将春熙路修成直线,可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他借洋人之势坚决不拆,杨森也只好妥协。所以,如今春熙路的东南西北四条街不是一个正“十”字,而是以中山广场为中心,相互错开的。
尽管修建春熙路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但春熙路建成后,极大地便利了城市交通。而且,在这条宽八九米、长约两千米、汽车与人力黄包车同行的商业大街上,各种商店、书店、报馆、银楼、百货公司光鲜林立,商贾如云,游人如织。
此外,鸦片馆、赌场、妓院等也应运而生,风头甚至盖过了劝业场。成都档案馆资料显示,在春熙路修好的第二年,即在1925年的成都地图上,首次出现了春熙路的街名。
春熙路的改造为四川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比如,资中县城里后来就有一条模仿春熙路而建的街道。一位英国外交官在周游四川后感叹:“这时的四川具有令人惊奇的现代化程度,许多大城镇都很现代……”
1924年,刚建成不久的春熙路北段
‘1935年,春熙路一家钟表行的广告打到了西城门外的一段城墙上
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它最繁华、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但很少有繁盛百年而不衰的,成都的春熙路就是一个例外。
成都的春熙路,不仅是一个繁盛了近百年的商业街区,它也见证了成都百年来的风风雨雨、世事变迁。
为何要建春熙路
成都之所以要修建春熙路,是与春熙路北端修建的劝业场(后改名为商业场)有直接关系。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清王朝已陷于风雨飘摇中。晚清重臣袁世凯、张之洞等人鼓吹的“新政”最终被朝廷采纳。“新政”开出的药方之一,便是效仿西方和日本的“维新之路”——劝业。当时有一种普遍的共识:西洋、东洋之所以富强,关键在于近代工业的飞速发展。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四川劝业道台周善培筹股集资4万两白银,历时8个月,在总府街至华兴街之间建成了一个商贸交易中心,初名为“劝工场”,后因全国统一场名,改为“劝业场”。
1909年4月22日,成都劝业场正式开场,入场经营的商家有152户,经营商品有四川生产的绸缎、花布、靴帽、刺绣、漆器等;也有官厂所出的牛皮鞍鞯、竹丝彩画挂屏、瓷胎盘碗等;还有台湾番席、广东糖食、福建烟丝、北京戏匣等外地产品,以及从上海转运来的巴黎香水、法国绢绸、泰西纱缎、德国自行车、西洋绒、金丝眼镜、八音钟表等洋货,商品多达2700余种,年交易额超过30余万两白银。这使成都劝业场与天津劝业场、北京劝业场、济南劝业场和武汉劝业场一道,成为当时中国最著名的五大劝业场。
当时的春熙路还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斷头路。这里曾是清代的按察使衙门,衙门坐北朝南,占地极广,门前有一条深长巷道。民国以后,衙门废弃了,这条深巷子入住了许多棚户人家及小商店,形成了一个又脏又乱的小商品市场。
当时的交通主要是靠水路,从成都东门码头上来的客商,经东大街去劝业场,必须经过这条“梗阻”的羊肠小巷。
修筑一条宽阔的马路,沟通东大街到劝业场的交通,自然成了市民客商的迫切愿望。
商贾如云,游人如织
这一等,就是十几年。
1924年5月26日,四川军阀杨森攻入成都,北洋政府封他当了四川省“军务督理”。杨森见修马路既可笼络人心,为自己树碑立传,又能以修马路为名,大量搜刮民财,何乐而不为!
他立即任命手下得力的师长王缵绪兼任市场建设督办,派捐派款,并下令从东大街与走马街交口处为起点,直到劝业场,沿线商店民宅一律在限期之内自行拆走,如有逾期不拆者,即派兵强拆。
告示一出,春熙路上的街民惶恐不已,房屋要拆除,住户要搬家,生意要停业,人人感到大难临头。自己拆吧,苦于无处搬家安身;拖延不迁吧,必遭强拆之祸。
这下逼得不少人家流离失所,风餐露宿,有文人写了一副对联以“赠”杨督理:“民房都拆尽,问督办何时才滚?马路已告竣,请将军早日开车。”
春熙路修好的第二年,杨森出兵攻占川东各县,妄图用武力统一全川。在与军阀刘湘的交锋中,担任东路指挥的王兆奎被打败,王缵绪又突然投降,杨军大乱,节节败退。杨森只得放弃成都,“车”身逃到叙府(今四川宜宾市),最后“滚”到汉口、洛阳,投靠了吴佩孚。
杨森对老百姓毫不手软,但遇到真正的对手,他也无可奈何。当年杨森本想将春熙路修成直线,可总府街馥记药房老板郑少馥是法国领事馆的翻译,他借洋人之势坚决不拆,杨森也只好妥协。所以,如今春熙路的东南西北四条街不是一个正“十”字,而是以中山广场为中心,相互错开的。
尽管修建春熙路给老百姓带来了灾难,但春熙路建成后,极大地便利了城市交通。而且,在这条宽八九米、长约两千米、汽车与人力黄包车同行的商业大街上,各种商店、书店、报馆、银楼、百货公司光鲜林立,商贾如云,游人如织。
此外,鸦片馆、赌场、妓院等也应运而生,风头甚至盖过了劝业场。成都档案馆资料显示,在春熙路修好的第二年,即在1925年的成都地图上,首次出现了春熙路的街名。
春熙路的改造为四川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比如,资中县城里后来就有一条模仿春熙路而建的街道。一位英国外交官在周游四川后感叹:“这时的四川具有令人惊奇的现代化程度,许多大城镇都很现代……”

‘1935年,春熙路一家钟表行的广告打到了西城门外的一段城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