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孕妇轻松度产关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12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吃完晚饭,已怀孕5个月的敏就在老公的陪伴下出去散步。在路上,敏遇到了以前的室友珊珊,她俩曾在厂的单身宿舍同住过两年。珊珊比敏早结婚,现在孩子都快两岁了。
  一见着珊珊,没寒暄两句,敏就拉着珊珊的手,问那个曾问过千百次的问题:"珊珊,生小孩是不是很痛?"
  "痛!怎么不痛?当时我就由于受不了痛,才做了剖腹产。"珊珊一脸正经地说。
  "真的?好怕哦。"敏一听珊的话,脸上立即显露出忧郁与恐惧。
  见敏如此不安,珊珊马上又宽慰道:"不要担心,听说现在可以无痛分娩呢。"
  无痛分娩?敏听了转忧为喜,但是马上又顾虑重重:无痛分娩是怎么回事?它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现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很多产妇都是初产妇,她们对分娩不了解,对其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其实,分娩是一种正常生理过程。分娩时,为了使胎儿从子宫内娩出,子宫就要强有力地收缩,这时产妇会感到腰腹部疼痛,但这种疼痛不是非常严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
  的确,目前有许多无痛分娩法,如生理-精神性预防以及应用镇痛药,可以减轻或消除分娩时的疼痛,又能使子宫内的胎儿安全分娩。
  
  生理-精神性预防镇痛
  
  产妇的思想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子宫收缩,如恐惧或精神紧张等,会使子宫收缩失去协调。子宫收缩失去协调,产妇就会感到下腹疼痛,同时又影响子宫口扩张,使分娩向异常转化。因此,医务人员必须主动、热情地关心产妇、安慰产妇,说明分娩是生理过程,不必过度顾虑;产妇也应听从医务人员指导,积极配合,促使子宫收缩正常进行。
  正式临产后,产妇可选择下列的方法来减轻疼痛:
  深呼吸法即每次子宫收缩开始时,做腹式深呼吸动作,随子宫收缩而加深呼气,至宫缩完毕时停止。
  按摩腹部法即在第一产程宫缩时,用双手轻轻按摩腹部,按摩动作应与深呼吸相配合。
  压迫法即在第一产程宫口开全前1~2小时宫缩时,产妇可自己用手或手掌压迫疼痛不适部位,如腰部、耻骨联合(即长阴毛处)的上方等处。
  屏气法即在第二产程中,产妇按医生的要求正确运用产力,向下屏气,可加速产程进展,减轻疼痛。
  近年来,我国推广应用国际上推荐的"导乐"陪伴分娩,就是由一个有经验的妇女帮助另一个没经验的妇女。陪伴分娩者应该是有生育经验、有分娩基本知识、富有爱心及乐于助人的助产士或受过培训的妇女,在产前、产时及产后陪伴产妇,尤其在分娩过程中持续地给产妇生理上、心理上、感情上的支持,使产妇感到舒适、安全、充满信心,在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与医务人员配合,顺利分娩。这种方法可以明显减轻宫缩时的疼痛。
  另外,有家属陪伴分娩也值得提倡,因为家属在身边,产妇会感到无限安慰,可解除恐惧心理。
  这些精神性预防无痛分娩法的实施,使产程中镇痛药、镇静药的需要量明显减少,而且减少了麻醉药的应用,可以肯定地说,它的运用可以起到对产妇和胎儿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作用。
  
  药物分娩镇痛
  
  对于一些不能耐受疼痛,生理-精神预防镇痛效果差的产妇,尚可应用适量的麻醉性镇痛药物,如哌替啶(杜冷丁),在临产止痛方面应用最广,肌肉或静脉注射可迅速产生镇痛效果,既不影响产程进展,对胎儿也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此外,在国外及国内部分医院还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以起到分娩镇痛的作用。
  
其他文献
年近花甲的宋维华老师,从教30余年,是当地教育战线上的一面旗帜.自从担任教务主任后,宋老师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夜以继日地操劳,患上了失眠症,两年来只能依靠安眠药来维持睡眠.
药疹,又称药物性皮炎,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以皮肤粘膜表现为主的反应,其严重者会引起内脏损害。药疹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药物反应之一,根据反应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粗略的将其分为轻症药疹和重症药疹两种。  轻症药疹主要表现为皮肤出疹,如皮肤出现红点、红斑、斑片或风团,一般没有或仅有轻微全身症状,如发热等。病例1就是一个轻症型药疹,该患者在同一个部位反复出现药疹,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之为固定性药
邻居离子强强刚满1周岁,长得虎头虎脑,平时顽皮好动很少生病.
早晨六点多,退休老工人老杨象往常一样到滨江公园去练太极剑.刚练了-会儿,老杨突然感到背部一阵疼痛,同时感觉胸闷、恶心并伴出冷汗.
现在虽已入秋,但在我国南方,"秋老虎"仍大显威风,气温居高不下,存放的食物易变质,也易被细菌污染.如果不慎吃进被细菌污染的瓜果、变质的饭菜等,很容易引起急性腹泻,也就是我
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硫黄回收装置的工艺运行参数数据及SO2排放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提取与SO2排放浓度强相关的关键性操作变量,完成硫黄回收装置环保大数据建模,从而实现硫黄回
因为招生竞争激烈、办学条件较差等原因,很多高职院校招收的学生素质偏低,为了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高职院校较好的对策是准确定位办学理念、科学制订和实施教学计划、狠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