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新谈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S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14)11-0062-02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广泛分布于五大洲的各个国家,是猪传染病中重要而古老的病种之一,我国也是猪丹毒流行较广泛的国家[1]。猪丹毒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病猪和带菌猪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猪的皮、肉、血、毛、内脏及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等是主要传染源。多经消化道传给健康猪,也可由皮肤创伤传人。潜伏期3 d~5 d,死亡率可达80 %~90 %。主要侵害架子猪,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人们的食品卫生带来了威胁[2]。控制猪丹毒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是通过接种疫苗,目前使用的猪丹毒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这对预防猪丹毒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仍然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至今世界各国尚未彻底消灭本病,仍有暴发的报道。
  猪丹毒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常见猪病之一,当时猪病较单一,用常规的青霉素就能得到控制,而后疫苗诞生,随着疫苗的大量使用和猪场保健观念的增强,在大型猪场该病曾一度销声敛迹。但从去年开始,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该病又开始在我县呈现流行趋势,因此,应重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1 病原学
  猪丹毒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在急性病例的组织触片或培养物中,菌体细长呈直或稍弯的杆状,以单个或短链存在;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传代后可形成长丝状,老龄培养物中则呈球状或棒状。猪丹毒杆菌无运动性,不产生芽孢,无荚膜,无抗酸性。根据抗原结构已确认有25个(1a、1b、2a、2b、3~22N)型,其中1、2型等同于迭氏(Dedie,1949)分型中的A型和B型(1a、1b为A型,2a、2b 为B型)。一般,A型菌株毒力强,B型毒力弱但免疫原性好。而将不具有特异性抗原的菌株统称为N型。猪丹毒杆菌对外界的抵抗力相当强。本菌虽不能形成芽胞,但菌体有蜡样物质保护,抗腐败、干燥能力强。对盐腌、火熏有较强抵抗力,并能在火腿中存活数月。对0.2 %石炭酸溶液、0.5 %砷化钾溶液、0.001 %结晶子溶液、0.1 %叠氮钠溶液有抵抗力[3]。
  2 流行特点
  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以上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3个月以下和5年以上的猪很少发病。人类可因创伤感染发病。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其次是临床康复猪及健康带菌猪。病原体随粪、尿、唾液和鼻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土壤、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而感染(这是人感染本病的主要途径)。带菌猪在不良条件下抵抗力降低时,细菌也可侵入血液,引起自体内源性传染而发病。
  猪丹毒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发生较多,5~8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冬、春只有散发。猪丹毒经常在一定的方发生,呈地方性流行或散发。此外,某些非传染性疾病的存在,饲喂了有毒的饲料,气温变化过大,饲料突然改变和猪只过度疲劳等,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
  3 临床症状
  猪丹毒的潜伏期多为3 d~5 d,短者也有1 d~2 d,长者可达8 d以上。根据临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根据文献和新闻报道报道,我国流行的猪丹毒以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居多。
  3.1 急性型
  又称败血型,多发生在流行初期,体温高,有的病猪甚至高达42 ℃,没有食欲,打寒颤,常常躺卧在地上,结膜发红,出现浆液性分泌物。发病24 h后,在股内侧、耳、肢端等部位出现红斑,渐渐变为红紫色,用手指按压会褪色;刚开始粪便干结,后会出现下痢。大多经过3 d~5 d,因呼吸困难而死,病死率为20 %~50 %,最高可达80 %。发病最急的,未见症状就死亡了。
  3.2 亚急性型
  又称疹块型,除了有上面急性型的症状外,在发病后1 d~2 d,在背、胸、颈、腹侧和四肢的外侧皮肤上呈现大小不等的疹块,有呈菱形、方形和圆形等,颜色为深红色或者紫红色,疹块扁平,稍凸于皮肤,中间苍白,界限非常明显,很像烙印,故俗称“打火印”。疹块出现后,体温开始下降,病情减轻,数天后疹块干痂,表皮脱落而自愈。严重的疹块表面形成浆液性疱疹,疱疹干后,结成硬痂,长久不掉,剥落后会留下明显的疤痕。亚急性猪丹毒病程长,一般为7 d~15 d,死亡率低,及时治疗,都能治愈。
  3.3 慢性型
  大多数有急性型转变而来,主要表现为关节炎、慢性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等。皮肤坏死多单独发生,关节炎和心内膜炎有时会在一头猪身上同时出现。关节炎表现为过节变形、跛行,病程长达数周或者数月。心内膜炎,表现为消瘦、贫血、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重症在2~4周内死亡。
  4 病理变化
  4.1 急性型
  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变化,在耳根、颈下合胸前、腹下及四肢内侧等处有鲜红色至深红色特征性的丹毒红斑。全身淋巴结多表现为急性淋巴结炎,外观肿大,潮红或紫红,切面多汁,有出血斑点。脾脏因充血而显著肿大,呈桃红色,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质地柔软;脾小梁和滤泡结构模糊。心冠脂肪充血并有出血点,个别的心房有出血点。心脏扩张,心肌浑浊易碎。肺脏的病变是淤血和水肿,有出血点。胸腔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液,发生浆液纤维素心包炎和胸膜炎。肝脏因淤血而肿大,暗红色,质软易碎。肾脏严重肿大,呈现红色,俗称大红肾,被膜易剥离;有少量出血点,在暗红色的基面上有灰白色、黄白色、暗红色大小不一的斑点,切面外翻,三界不清,皮质增宽,多数病例肾小球明显可见,肾小管的变性坏死,有条纹状的灰黄色或红色的病灶。消化道黏膜呈急性浆液性者出血性炎症,在胃底部的十二指肠最严重[4]。
  4.2 亚急性型
  亚急性型多为良性经过的猪丹毒,具有急性型的一般变化,但程度轻,颈部、背部、向后躯直至尾根部皮肤上出现红斑和疹块。疹块呈现方形、菱形或者不规则形,略隆起于周围的正常组织,颜色可以是一致的红色或者紫红色,也可能是边缘红色而中心苍白色[5]。   4.3 慢性型
  慢性型是急性型和亚急性型猪丹毒的转归之一。常出现心内膜炎、关节炎和皮肤坏死等病理变化。心内膜炎主要发生在二尖瓣,很少发生在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瓣等部位,在心瓣膜向血流面有大量灰白色血栓增生物,牢固地附着于瓣膜上,使瓣膜变形,继而引起心肌肥大、心脏扩张等代偿性变化,患猪通常死于心力衰竭。部分软化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子,进入血循,容易阻塞脾、肾和心肌内的小动脉管而形成梗死。关节炎经常与心内膜炎同时出现,主要侵害四肢关节,以腕关节和跗关节为多见[6]。
  5 诊断鉴别
  5.1 诊断
  可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尸体检查进行综合诊断,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随着科技的发展,运用PCR技术进行诊断,可以简单、快捷的做出确诊。
  实验室检查常用:采血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全血平板凝集试验等。涂片镜检:取病死猪的肾、肝、脾、肺、心血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有单在的、成对的、成丝状排列的细长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芽孢和荚膜;分离与培养:将病料接种于普通培养基上能够生长,血液琼脂平板上长出纤细、针尖大露珠样、透明、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小菌落,直径小于1 mm,即S型菌落(采取的是急性病例的病料),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呈α溶血。麦康凯琼脂上不生长,过氧化氢酶阴性,可发酵葡萄糖、果糖、乳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甘油和蔗糖,M.R.及V-P试验阴性;动物接种:小白鼠皮下注射,白鸽肌肉注射,同时接种豚鼠。2 d~5 d小白鼠、鸽子死亡,但豚鼠不死[7]。
  5.2 鉴别
  猪丹毒病应注意与猪瘟、猪肺疫、败血型猪链球菌病、猪流感、猪弓形虫病、猪桑葚心病作区别诊断。
  6 防治措施
  6.1 定时清洁消毒
  未发病的猪场或地区,平时应坚持做好防疫工作,定期消毒,杀灭病原体。对圈舍四周、地面、垫草和用具进行消毒。每批仔猪出栏后,应对仔猪猪舍的门、窗、墙壁、地面等先用水冲洗干净后,再用消毒液消毒并空栏。新猪场要严禁从发生过该病流行的老猪场引种,以切断传染源。
  6.2 自繁自养与严格引种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建立自己的种猪群,如必须引进和调配种猪时,要提前做好预防接种疫苗工作,待产生免疫力后再引进。引进的猪进场后,还应隔离观察30 d以上,待无疫情发生后,方可混群。
  6.3 免疫接种
  每年春秋两季均进行2次预防注射猪丹毒疫苗,仔猪断奶后应及时按窝注射,严防漏注,从而保证猪群体获得免疫力,这是当前防止猪丹毒最有效措施。目前主要的免疫菌苗:①猪丹毒弱毒菌苗。大小猪均一律皮下注1 mL,免疫期6个月。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10 kg体重以上断奶猪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 mL,21 d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疫苗免疫时还应注意:①仔猪在45~60日龄第1次注苗,常发区3月龄进行第2次注苗。②种猪每间隔6个月注苗1次,通常于春秋两季定期免疫注射。③抗生素与菌苗同时用时,对菌苗的免疫力有一定的影响,在接种前7 d和接种后10 d内,应避免使用抗生素。
  6.4 药物治疗
  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头孢类(头孢噻呋钠)。对该细菌应一次性给予足够药量,以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发病猪只隔离,注射阿莫西林2 g/50 kg体重 清开灵注射液20 mL/50 kg体重,每天一次,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后48 h,药量和疗程一定要足够,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同群猪用清开灵颗粒1 kg/t、70 %水溶性阿莫西林800 g/t,拌料治疗,连用3 d~5 d。
  参考文献:(7篇,略)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S815.9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7-0063-02  1 总体观察  美国养猪生产者正从快速上涨的生猪价格中获利。上周,瘦肉率约53%~54%的生猪价格从9.53元/kg(62.50美分/lb)上涨到10.67元/kg (69.94美分/lb),每头生猪可额外获利102元(15美元)。在过去的两周中,每头生猪的市场价格增长了将近170元(25美元
摘 要:本文介绍了给家禽的入孵种蛋注射L-肉碱、肌酸和植物提取物对胚胎和所孵出雏禽的组织机能、生产性能和免疫力等的影响。  关键词:L-肉碱;肌酸;植物提取物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20)03-0007-03  1 L-肉碱  Zhai等于孵化第17天或第18天用配置长度为3.81 cm的21-G针头的注射器手工将100 μL含0.05 μmol
【摘要】古诗是融音乐美、书画美、意境美为一体的古典艺术。每一首诗都流淌着生命意识之泉的汩汩清流,起伏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诗的语言极其凝练含蓄又生动形象,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如何让稚嫩的小学生真正读懂一首诗,认识诗人,了解诗文化,是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的。  【关键词】融合 古诗教学 韵律美 形象美 意蕴美   在古诗教学中,遵循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选择多元感官,融合多种学习方
摘 要:人们过去主要用剩余的粮食或泔水喂猪,以增加副产品的价值。在拥有良好组织和监督的规模化养殖情况下,荷兰依然存在这种饲喂方式。  关键词:湿饲料;猪;土豆;蒸馏谷物  中图分类号:S815.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07-0032-03  湿饲料与食品工业生产的产品、谷物、土豆、甜菜以及种子等组分密切相关。大部分湿的副产品最终会成为养猪和养牛的湿饲料。然而,情
上周我们参加了德国汉诺威国际畜牧展。我们看到:  德国汉诺威国际畜牧展两年举办一次,展会所在的大展览中心有超过20个大型建筑。这是我们参加过的最大的畜禽展。  有数百家参展商。有很多非常大的展位,特别是一些养猪设备公司。我们估计有些公司花了上百万美元来参展并布置展位。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展位,似乎养猪设备行业展开了军备竞赛来布置更大更漂亮的展位方面。必达公司为其它公司设置了高门槛。  德国汉诺威国
摘 要:人们通常根据酶所能分解的物质对其分类。蛋白酶具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在替代性饲料原料使用量不断增加并试图减少生态足迹的时代,蛋白酶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选择。  关键词:蛋白酶;替代抗生素;饲料  中图分类号:S816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9)11-0078-04  在猪的生产中蛋白酶是一种非常现代的饲料添加剂,可改善猪的营养、健康和环境条件,有助于补偿因猪饲料中抗
微生物、饲料和应激等都可能引发猪的胃溃疡。胃溃疡对圍产期的母猪和快速生长期的青年猪影响较大。本文将简要介绍该病的病因、临床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中图分类号:S856.4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8)01-0003-03  发病范围:全球。  发病年龄:断奶仔猪、生长猪/育肥猪、后备母猪、经产母猪。  病因:日粮因素,应激。  影响:苍白、失重、突然死亡、磨牙、呕吐、黑便
钩端螺旋体病是人和家畜(主要是犬、牛和猪)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以发热、肝脏和肾脏功能不全,肺脏病变和繁殖障碍为特征。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大多数病例可能不明显,与宿主适应的血清型相关,例如发生在犬上的犬型(Canicola)、在马和猪上的布拉迪斯拉发型(Bratislava)、在牛上的哈尔乔型(Hardjo)以及在猪上的塔拉索维型(Tarassovi)和波莫纳型(Pomona)。如果感染非适应性血清型(
众所周知,日粮中的氧化锌可加快仔猪的生长,减少仔猪断奶后的腹泻。但其他形式的锌为什么不能产生像氧化锌那样的作用呢?让我们来了解氧化锌的抗菌活性。  中图分类号:S816.7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7)07-0055-06  断奶时,仔猪肠道微生物菌群发生了改变,同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病原菌如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ETE
摘 要:本文是《非洲猪瘟——威胁全球猪业的重要疾病重现江湖》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非洲猪瘟病毒东欧分离株的试验性发病机制和疫苗研发情况。  关键词:非洲猪瘟;流行病学;免疫应答;免疫接种  在非洲猪瘟已经呈地方流行的地区,持续感染的带毒猪在维持非洲猪瘟病毒在该地区的长期感染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业已证明,猪在感染I型非洲猪瘟病毒减毒株后会长期维持感染状态。试验性感染已经证明,感染会从持续感染低毒力I型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