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呼唤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5667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请你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中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他表明了鼓励对于孩子树立信心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鼓励就是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赏识、认可。所以,一位教师善于鼓励,就意味着他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可见,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实事求是地对学生进行鼓励,让教育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么做才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鼓励的心理暗示呢?又如何运用鼓励的教学技巧呢?
  首先,表扬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平衡。
  人们常说:心性修炼可以维护心理平衡。被人赏识是一种幸福。由于青少年好表现,他们更喜欢别人的夸奖,更在乎老师的鼓励。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儿童成功的肯定,是刺激他们大脑形成兴奋中心的催化剂,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驱动力和有效手段。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时实施鼓励教学呢?
  一、 在学生的作文或作文教学中运用情感的纽带
  笔者所在学校是城镇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学生在第一单元学完后写了一篇作文,《这就是我》,在笔者班上有一个男学生,在这篇作文中,写到了自己性格内向,但做事精细,一丝不苟而速度较慢,有经常晚交、迟交作业的现象,也写到自己第一次月考失利的痛苦心理,字里行间充满着焦急的心绪。后来在作文批语中笔者留下这样一段话:你是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有着草儿般顽强的意志,拥有坚韧不拔的决心,你只要坚持下去,老师相信你定会一鸣惊人的。果然不出所料,该生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中积极思考,增添了几分自信心,并且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事实告诉我:教师的情感鼓励和引导是学生进入课堂的金钥匙,师生以情激情,产生了情感的共鸣。
  二、 在平时课堂上多运用鼓励言语
  在平时课堂上,老师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给学生心理产生莫大的鼓舞。让他们喜欢老师,从而喜欢语文,热爱语文。
  在讲解《陈太丘与友期》这篇短文时,同学们积极性较高,尤其是在导入课文前,叫学生讲述“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时,甲答:“司马光砸缸救友。”师评:“你真聪明。”乙答:“曹冲称象。”师评“记忆力真棒”。丙答:“孔融让梨。”师评“你真厉害”。此时,班上举手的同学络绎不绝,积极开动脑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也促进他们拓宽渠道去阅读课外书籍。这些理解、肯定、赞美和鼓励,如一束温煦着的阳光,照耀着孩子的心灵。现代教育心理学称之为“皮克马利翁效应”,也就是说,老师预言某些学生将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这些学生便将展露出老师所预言的才华。
  三、 在语文朝读中多使用鼓励的教学手段
  初中学生追求新奇心理特别严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多变,让他们有点新鲜感。如“朝读”这一环节,学生们每天早上按照教师布置的内容完成任务,有时,他们也会有疲倦感,那么此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探究上来,可采用多种方式,个别朗读:你的声音真甜美、柔和,读得文章有意境,像播音员般好听。齐读:同学们声音真洪亮,感情很充沛。对抗读:突出竞争性,让同学们争先恐后,你争我抢来读。老师领读:突出示范性。听配乐朗读等。让学生深刻体味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围绕语文教学,鼓励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感到你是可敬之人,可言之人,可倾诉之人!使课堂空间无限丰富多彩,师生关系更加密切,从而引导学生热爱母语,喜欢上语文。从此,他们也就愿放声朗读,积极大胆地读出自己的心声。
  其次,鼓励手段运用中应注意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在鼓励过程中,精神鼓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受教育者精神生活的需要,也能起到调动积极性,增强主动性的作用。倘若在精神鼓励的同时,加之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就能使鼓励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平时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发言有见地的学生奖给他们心爱的贴画;作业按时按质完成,态度端正,准确率高的学生奖励作业本;平时考试进步较大,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课外书籍等。学生们面对这些物质“诱惑”时,都会努力拼搏,尽力去争取,超常发挥自己的潜能。由此可见,这些措施都会给我们的教学过程带来一些帮助。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恰当地实施鼓励评价教学,是激励学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当老师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去鼓励他们时,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活动舞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教师的鼓励及时真挚,会在学生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会给他们无声的祝福,学生的潜力、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示。(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长塘中学)
  □责任编辑:王 江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面对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教育改革的时代,面对眼前教育的现状,每个教师要着眼于自身的发展,养成“勤学、乐思、善教”的现代化学习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争做学生喜欢、家长尊重的好老师。由此,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一、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个部分  1.深入研读《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把握课改基本方向。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因此,教师要真正吃透新教材、驾驭新教
万荣笑话产生的时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至今未有确切的定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战国说。有人把它追溯到战国时期,理由是著名的舌辩家张仪是万荣人,他在不得志的时候,寄居到楚相国昭阳门下为食客。一日,昭阳大宴宾客,其家珍藏的国宝和氏璧不翼而飞,众人疑为张仪所盗,张仪不承认,他们就用皮鞭抽打,打得张仪皮开肉绽,其妻抱怨张仪不该外出读书学艺,张仪不悔心,张口问:“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其妻看了后说:“在
期刊
说课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研究活动,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各科教学、教研水平,尤其对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本人觉得实践中的有些做法有违“说课”的初衷和本意,现提出来共同探讨。  一、重理论还是重实践  说课一要阐明的是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二要阐明的是对教学设计的分析,也即“为什么这样教”的原因、依据。“怎样教”是上课的假设,“为什么这样教”是上课假设成立的依据。依据的阐述要针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原国家教委总督学柳斌曾说过:“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枯燥的死胡同。”思想品德这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上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无实用。这种思想观念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
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可见,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作用的。有专家指出:“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心理不好是危险品,思想不好是危害品。”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严重干扰下,在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情感”的倾向比较突出,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挑出一些知识点,诸如修辞、
随着时代变化,万荣笑话题材、主人公、传播模式和艺术形式都发生了改变,其地位也受到了重视。众多的万荣笑话被赋予了时代精神,其格调也发生了转变,“万荣挣”的内涵由原先的愚昧无知、荒唐可笑演变升华为现在的机智幽默、发奋敢干、决不服输的万荣精神。如今,万荣笑话已成为该县一张推介旅游、招商引资的名片,甚至衍生出了专属产业链,笑话扑克、笑话挂历、笑话折扇、笑话圆珠笔……丰富的产品成为旅游纪念品,万荣笑话不仅笑
期刊
又是一年年关至,又到拉闸限电时。这几乎已经成为中国最近几年来挥之不去的一个阴霾:每年年底时,中国大部分省市便电荒袭来,再伴随着天气转冷,大雪阻路,全国煤炭价格更是一路飙升,部分地方电厂存煤紧张,不得已者甚至拉闸限电。  而今冬提前到来的严寒天气让存在多年的煤电供需矛盾在多个省份集中爆发,全国部分城市电煤告急,许多地方又开始拉闸限电。又一年电荒宣告来临。    多个城市拉闸限电    2010年1月
一、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  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读对训练语感的有效性。所以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充分利用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从读中得到感悟,训练语感。(1)范读。可以是教师范读,也可以放录音磁带,更可以找一些播音大师的原声朗诵。范读的过程能够把诗文中的神情、理趣、韵味,通过声调的高、低、强、弱、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