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个重要的致残因素,肢体偏瘫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笔者对144例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传统针刺治疗,运用现代康复医学测评手段进行治疗前后的疗效评定,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rn 一般资料rn 全部病例均为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的诊断标准,并经CT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在脑梗塞或脑出血病情稳定后,遗留偏瘫的患者,病程>3个月。rn 14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及对照组64例。治疗组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50~71岁,平均59岁;脑梗塞56例,脑出血24例。对照组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49~69岁,平均55岁;脑梗塞52例,脑出血12例。两组病程3~23个月,平均4.1个月。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rn 治疗方法rn 全部患者均用药物静滴配合针灸治疗。治疗组所用静滴药物为黄芪注射液,每日4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则用脑复康、维脑路通等。针灸取穴:患侧肩骨 禺、曲池、外关、合谷、血海、足三里、解溪、太冲等,电针刺激20min。14天为1个疗程。rn 两组均接受3个疗程的治疗,治疗前均进行患肢运动功能及肌力评定,治疗后再复查患肢运动功能及肌力,治疗前后对比进行疗效评价。rn 治疗效果rn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采用Brunnstron肢体运动功能6级评价法,肌力采用Lovett肌力6级评定法进行综合评定。rn 疗效判定:治愈:治疗后上述两项评定达正常水平,即Brunnstron肢体运动功能达6级、Lovett肌力达5级;显效:Brunnstron肢体运动功能或Lovett肌力增加2级以上;好转:Brunnstron肢体运动功能或Lovett肌力增加1级;无效:治疗前后患肢运动功能和肌力无改善。rn 治疗组80例经治疗全部获效,其中痊愈28例,显效34例,有效18例。对照组64例中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1.3%。rn 体会rn 脑卒中后偏瘫属中医“偏枯”范畴,瘫侧经络气衰,邪滞于内是其病机特点。气虚不能运血,气不得行,血不得容,日久则肢体枯萎。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中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而瘀。”并认为“人身有十分之气,若亏五成则不能周流全身,或只行于左不行于右,或只行于上不行于下,于是半身不遂。”指出瘀血阻滞经络由气虚所致,大剂补气使真气充足,气助血行,即化其瘀滞也。设立了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偏瘫,方中重用黄芪补气。黄芪为补气之要药,具有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降低区域血管阻力的作用,能提高脑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保护脑组织。有增强神经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利于神经细胞损伤的恢复。黄芪且可通过提高cAMP含量促进糖元分解,使细胞代谢旺盛,大剂量应用可促进人红细胞钠泵活性上升,有利于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肌肉和蛋白质、核酸和合成代谢并产热,改善气虚、阳虚等全身症状,有利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