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以实现资源使用的减量化、产品的反复使用和废弃物的资源化为目的,用“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行为原则,一般认为,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生态农业,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建设,遵循着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的生物链规律,把种植业和养殖业联系起来,使农业废弃物资源得到再生增值和多级利用,能有效实现农业生产无害化、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
一、概况
泾川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农业人口占85%以上,经济欠发达,现有耕地5.86万hm2,为典型的农业生产区。近几年,农村沼气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呈逐年上升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已推广农村户用沼气2.08万户,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万hm2,项目区农民增收3120万元,示范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
二、农村沼气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农村沼气建设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遵循循环经济3R原则,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见表1)。
1、开发清洁能源,提供生活用能
农村沼气建设,将人畜粪便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替代煤炭、薪柴和秸秆,既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又可以满足广大农民对使用优质、清洁能源的需求。一般1口10m3的沼气池,户均4口人,常年3头以上存栏猪,再加上农户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投入池中发酵,每年产生沼气380m3~450m3,可满足农户每日正常需用燃料(做饭和照明)。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1)促进养殖业发展
1口10m3沼气池要正常运转,需要2~3头以上的猪存栏,这种匹配关系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试验证明沼液用作猪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生猪的生长,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缩短生猪的饲养周期。据党原乡丁寨村以杜洛克三元杂交仔猪进行对照试验(见表2)表明,沼液喂猪日增重为0.9kg,常规喂猪日增重为0,75kg,提高20%;沼液喂猪料肉比为2.9:1。常规喂猪为3.3:1,降低13.8%。沼液喂猪综合利用模式,是降低生猪生产成本,确保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保证沼气发酵所需原料,有利于开展沼气综合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促进种植业发展
沼气发酵残余物(沼渣和沼液)是优质有机肥(沼肥)。由于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各种养分的损失极少,养分丰富且全面,腐植酸含量较高,肥效缓速兼备,施用沼肥,一方面可使土壤熟化,增加团粒结构,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沼液浸种可以促进作物的发芽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出苗率和作物产量。
3、经济效益显著,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集中体现于节约支出和增加产出两个方面。节约支出,包括节约燃料费、电费,节省肥料、农药投入;增加产出包括农作物品质提高、产量增加,养殖业规模扩大、效益增加等。
能源效益:普通农家3~5人,正常存栏3头猪或1头牛,1口1 Om。沼气池,每年可利用沼气380m3~450m3,按1.20元·m3计算,产气效益为456元~540元。
沼肥效益:1口10m3沼气池,年产沼肥30t,可节约化肥和农药费用约500元。
农业增效:据对沼气户2008年~2012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沼气户户均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比非沼气户少20.6%,每667m~耕地粮食产量比非沼气户高18%~52%,人均纯收入比非沼气户高27%~64.9%,沼气户人均各项总收入比非沼气户高30%~50%,种植业收入提高15%~42.6%。
以上可以看出,1口m。沼气池给农户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达1000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养殖业规模扩大,节约饲料,种植业增产增效,给农户带来效益至少在1500元以上。
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农村沼气建设,可大大减少生物质能的消耗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据测算,1口10m3的沼气池,年平均节约柴草1.5t左右,相当于0.2hm2薪炭林的年生产量。同时,由于沼肥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5、促进农业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沼气技术是沟通种养业之间养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副产品沼渣、沼液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优质有机肥,对替代化肥、农药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荔堡镇东关村西瓜种植区进行对比试验(表3),沼肥应用于西瓜种植可提高西瓜产量。从单瓜平均重量来看,早熟平均增重15.4%,中熟增重8.7%,迟熟增重7%。从西瓜外表和质量来看,沼液组的西瓜外表美观,表皮光滑,且皮薄肉红,水分多,口感好,甜度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改善卫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沼气建设对改善卫生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修建户用沼气池,将人畜粪便投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可沉降和杀死大部分寄生虫卵和致病菌,消灭疾病传染源,减少蚊蝇孳生场所,阻断疫病传播途径,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把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之内,有利于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1、县级政府财政配套不足
由于国家补助资金有限,很难满足沼气建设需求,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地方财政困难,有很大一部分地方配套资金停留在数字投入上,财政空转。如何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仍然是农村沼气建设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2、基层组织结构不健全
目前,我县乡镇基本上没有设立农村能源服务站点,农村能源基层组织不健全是阻碍沼气事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管理服务跟不上
由于沼气组织网络断层,沼气池后期管理服务工作跟不上,沼气技术又是一种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的知识,无论是管理还是施工建设,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就目前而言,各级管理人才和沼气生产技术人员的缺乏而影响农户建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沼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
各级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到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富民工程,一项德政工程。一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农村养殖业、壮大农业产业结合起来,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农村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要借助各种宣传手段,进村入户,大力宣传农村沼气的意义和好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2、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沼气的投资补助力度,同时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交通不便、成本极高的边远山区,加大政府补助资金额。此外,还要捆绑资金,帮助农民做好农村沼气的推广工作,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真正使农村沼气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朝阳产业。
3、加强技术培训
对已获国家沼气生产等级的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建造技术,确保建设质量;加强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乡镇为单位设立服务总站,以村为单位建立服务网点,负责辖区内农村沼气的管护和技术指导,并对村级维管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使他们更好地服务群众。
4、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发展
利用国家大力支持沼气建设的机遇,继续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扩大农村沼气规模,提高入户率。用沼气作为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的试验地,提高农民群众自觉按照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生产的意识,同时克服户用沼气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沼气利用“自产自消”型的不足,利用沼气后续服务体系,按照规模化循环农业的要求,统一收集沼液沼渣,统一加工,统一施肥标准,通过户用沼气使分散的家庭养殖成为规模化的有机肥源、生物农药工厂。
一、概况
泾川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农业人口占85%以上,经济欠发达,现有耕地5.86万hm2,为典型的农业生产区。近几年,农村沼气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呈逐年上升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已推广农村户用沼气2.08万户,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1万hm2,项目区农民增收3120万元,示范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大亮点。
二、农村沼气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农村沼气建设集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于一体,遵循循环经济3R原则,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见表1)。
1、开发清洁能源,提供生活用能
农村沼气建设,将人畜粪便通过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替代煤炭、薪柴和秸秆,既可以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又可以满足广大农民对使用优质、清洁能源的需求。一般1口10m3的沼气池,户均4口人,常年3头以上存栏猪,再加上农户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弃物投入池中发酵,每年产生沼气380m3~450m3,可满足农户每日正常需用燃料(做饭和照明)。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1)促进养殖业发展
1口10m3沼气池要正常运转,需要2~3头以上的猪存栏,这种匹配关系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同时,试验证明沼液用作猪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生猪的生长,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利用率,缩短生猪的饲养周期。据党原乡丁寨村以杜洛克三元杂交仔猪进行对照试验(见表2)表明,沼液喂猪日增重为0.9kg,常规喂猪日增重为0,75kg,提高20%;沼液喂猪料肉比为2.9:1。常规喂猪为3.3:1,降低13.8%。沼液喂猪综合利用模式,是降低生猪生产成本,确保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可保证沼气发酵所需原料,有利于开展沼气综合利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促进种植业发展
沼气发酵残余物(沼渣和沼液)是优质有机肥(沼肥)。由于有机质在厌氧条件下分解,各种养分的损失极少,养分丰富且全面,腐植酸含量较高,肥效缓速兼备,施用沼肥,一方面可使土壤熟化,增加团粒结构,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另一方面,沼液浸种可以促进作物的发芽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出苗率和作物产量。
3、经济效益显著,促进农民增收
农村沼气建设的经济效益集中体现于节约支出和增加产出两个方面。节约支出,包括节约燃料费、电费,节省肥料、农药投入;增加产出包括农作物品质提高、产量增加,养殖业规模扩大、效益增加等。
能源效益:普通农家3~5人,正常存栏3头猪或1头牛,1口1 Om。沼气池,每年可利用沼气380m3~450m3,按1.20元·m3计算,产气效益为456元~540元。
沼肥效益:1口10m3沼气池,年产沼肥30t,可节约化肥和农药费用约500元。
农业增效:据对沼气户2008年~2012年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沼气户户均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比非沼气户少20.6%,每667m~耕地粮食产量比非沼气户高18%~52%,人均纯收入比非沼气户高27%~64.9%,沼气户人均各项总收入比非沼气户高30%~50%,种植业收入提高15%~42.6%。
以上可以看出,1口m。沼气池给农户每年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达1000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养殖业规模扩大,节约饲料,种植业增产增效,给农户带来效益至少在1500元以上。
4、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
农村沼气建设,可大大减少生物质能的消耗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据测算,1口10m3的沼气池,年平均节约柴草1.5t左右,相当于0.2hm2薪炭林的年生产量。同时,由于沼肥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5、促进农业安全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沼气技术是沟通种养业之间养分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副产品沼渣、沼液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优质有机肥,对替代化肥、农药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荔堡镇东关村西瓜种植区进行对比试验(表3),沼肥应用于西瓜种植可提高西瓜产量。从单瓜平均重量来看,早熟平均增重15.4%,中熟增重8.7%,迟熟增重7%。从西瓜外表和质量来看,沼液组的西瓜外表美观,表皮光滑,且皮薄肉红,水分多,口感好,甜度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改善卫生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农村沼气建设对改善卫生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修建户用沼气池,将人畜粪便投入沼气池厌氧发酵,可沉降和杀死大部分寄生虫卵和致病菌,消灭疾病传染源,减少蚊蝇孳生场所,阻断疫病传播途径,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把环境卫生问题解决在家居、庭院之内,有利于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
1、县级政府财政配套不足
由于国家补助资金有限,很难满足沼气建设需求,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地方财政困难,有很大一部分地方配套资金停留在数字投入上,财政空转。如何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增加投入仍然是农村沼气建设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2、基层组织结构不健全
目前,我县乡镇基本上没有设立农村能源服务站点,农村能源基层组织不健全是阻碍沼气事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管理服务跟不上
由于沼气组织网络断层,沼气池后期管理服务工作跟不上,沼气技术又是一种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掌握的知识,无论是管理还是施工建设,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就目前而言,各级管理人才和沼气生产技术人员的缺乏而影响农户建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沼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
各级干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到农村沼气建设是一项富民工程,一项德政工程。一要把农村沼气建设与发展农村养殖业、壮大农业产业结合起来,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认识农村沼气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二要借助各种宣传手段,进村入户,大力宣传农村沼气的意义和好处,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2、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沼气的投资补助力度,同时要分类指导,区别对待,对交通不便、成本极高的边远山区,加大政府补助资金额。此外,还要捆绑资金,帮助农民做好农村沼气的推广工作,引导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真正使农村沼气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朝阳产业。
3、加强技术培训
对已获国家沼气生产等级的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和素质,使他们熟练掌握建造技术,确保建设质量;加强沼气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乡镇为单位设立服务总站,以村为单位建立服务网点,负责辖区内农村沼气的管护和技术指导,并对村级维管人员加强技术培训,使他们更好地服务群众。
4、稳步推进农村沼气发展
利用国家大力支持沼气建设的机遇,继续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不断扩大农村沼气规模,提高入户率。用沼气作为农民发展循环农业的试验地,提高农民群众自觉按照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生产的意识,同时克服户用沼气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沼气利用“自产自消”型的不足,利用沼气后续服务体系,按照规模化循环农业的要求,统一收集沼液沼渣,统一加工,统一施肥标准,通过户用沼气使分散的家庭养殖成为规模化的有机肥源、生物农药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