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神经网络和似然比方法的法庭自动说话人识别

来源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20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推进法庭自动说话人识别技术的实践应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和似然比方法的法庭自动说话人识别系统,利用较大规模的重庆方言语音数据进行了系统训练和说话人识别测试.对模型自适应、不同规模校准集、同期与非同期语音、不同时长语音对说话人识别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标准采集语音数据条件下,不进行PLDA域自适应训练,仍然可以得到很高的识别准确率,而且70人的校准数据集可以起到很好的校准效果.校准集和测试集必须充分反映检材语音与样本语音的实际条件,才能准确评估案件现实条件的系统识别性能.
其他文献
对998份故意杀人罪刑事判决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故意杀人犯罪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表现出案件起因的纠纷化、发生领域的交往化、侵害对象的紧密化和行为方式的激情化等行为特征,在凶犯特征上表现出性别上的男性化、年龄上的中年化、职业上的底层化、学历上的初级化和表现上的初犯化。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水平、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和人民群众文化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形成故意杀人犯罪特征的相关因素也将不断发生变化,继而故意杀人犯罪必将进一步呈现出案件数量逐渐减少、残暴程度逐渐下降和判决结果逐渐轻缓的趋势。
“隐蔽性证据”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对隐蔽性证据的研究有助于指引司法实践中收集、运用该类证据,充分发挥隐蔽性证据的证明作用。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厘清隐蔽性证据与隐蔽性信息之间的关系,正确界定隐蔽性证据的内涵,归纳出隐蔽性证据的特点,论证了隐蔽性证据对案件证明的方式是验证的证明方式。以“排除被告人虚假的有罪陈述”取代“排除串供、逼供、诱供”表述,可以涵盖更多非作案人知悉隐蔽性证据的情形并消除逻辑上存在的错误,更好发挥隐蔽性证据规定的规范作用。
针对室内灯光环境下,视频人脸检测存在的偏色及复杂背景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视频帧预处理的人脸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灰度世界算法校正视频帧偏色,然后在YCbCr色彩空间的Cr通道内,应用OTSU二值化算法实现视频帧肤色分割,以降低复杂背景对人脸检测算法的干扰,最后使用AdaBoost算法对分割后视频帧内容进行人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三类人脸检测评价指标及运行速度方面更优,可在室内灯光环境中作为
《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2030年愿景》指明了中国—东盟总体关系,双方在政治安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展开了充分合作.在政治安全领域,东盟及其成员国国际侦查合作范式为中
为有效打击恐怖主义,构建新时代反恐情报工作体系,提高反恐情报的精确度和为国际反恐措施提供新思路,通过历史研究与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解析了美国反恐情报工作改革的核心,即情报体系的科学整合,对美国新反恐措施,即设立"全球接触中心"和"反暴力极端主义特别工作组"等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发现,情报体系的建立完善必须顺应当前国际形势发展需要,美国政府对情报体系的重新建构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紧迫性。以美国反恐情报工作改革与新反恐措施为研究对象,对美国反恐情报工作进行检讨,在分析相关改革成功经验基础上,期望能为中
运用SPSS分析重庆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三类案件的264份裁判文书发现,被告人与被害人的熟人关系对量刑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影响.从数据分析来看,量刑结果与对照样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