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小说诞生于科技发达的日本,它的出现拓展了文学发展的空间,为文学另辟蹊径,成为现代众多日本年轻人阅读方式的新宠。本文从手机小说的起源、发展、魅力之源等方面探讨了手机小说这一全新的文学形式。
[关键词]手机小说 纸质文学 文学形式
一、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浓缩现代科技精华的手机算得上是科技时尚界的风向标。手机在日本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现在连不少初中生乃至小学生都已拥有手机。手机的功能可谓花样别出,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接听功能,什么短信、彩信、邮件、游戏等等功能几乎是应有尽有,其中手机小说的问世拓宽了文学发展的空间,使得文学的文本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今在日本有这样一个现象:通过手机在车上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读书方式正在悄然变化。这一现象折射出现代科技进步的一面,高端科技的发展造就了日本文学异端儿的问世,手机小说得以流行开来。
二、 手机小说的起源、发展
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和内容容量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以及微型小说四大类。近年来,作为小说四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微型小说似乎不太受到关注,然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微型小说正以网络、手机等为载体,开始彰显其独特的气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前去关注,手机小说便随之诞生。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郏宗培认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文学样式自然是手机小说,手机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微型小说的一种。
究竟何谓手机小说?日本的「フリー百科事典」作出如下解释:ケータイ小説とは、携帯電話を使用して執筆し閲覧される小説(電子書籍)のことである。意思是:手机小说,即是用手机执笔的可以阅读的小说(电子书)。简而言之,手机小说就是依托手机短信而连载的小说。
世界上最早的手机小说诞生于痴迷科技发展的日本。2000年1月日本中学教师石田衣良的首部手机小说《深爱》问世以来,广受关注,顿时声名鹊起。《深爱》是日本电子文学中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爱情先河之作,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从事援助交际的女高中生,生活在一个非常阴暗的生活环境中,由此而展开情节的一则感人的故事。作品以通俗易懂的手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现实,从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部小说先是在年轻人中间流传,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被改编成电影、漫画等。该部小说的热销程度让人惊叹不已,一年内预定该小说的读者突破200万人次。
手机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牵动了许多网站、出版社等联动产业。可以说手机小说在日本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其发展算的上是如火如荼。据统计在日本2007年十大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手机小说占据了半壁江山。
它的独特魅力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平民作家的诞生,在手机上发表的小说往往可以使得作者迅速扬名,而这些作者又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印刷出版,不仅如此,很多优秀的作品被搬上了荧屏。
三、 手机小说的魅力之源
手机小说的便利,使得其读者群与日俱增,渐而成为科技时尚界的新宠。其魅力之主源究竟何在?
1.手机小说独特的表达特点
手机小说由于受到屏幕的大小的限制,很少使用标点符号,文字简练,富有节奏感。写手明白手机小说容量空间的限制制约了其内容的表达,力求在文字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做到写作手法通俗易懂,谴词造句符合当前日本年轻人的思维习惯。同时文字的表达往往精炼,表达带有一定的夸张性,力争不断有亮点的出现,语言描写生动活泼,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极具渲染力,能够吸引众多读者的关注。
人类文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态,即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媒介文化。手机小说作为电子媒介文化的一种,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相应的时代特征。
手机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没有写作经验的年轻人,因为是年轻人的创作,作品中出现许多反映年轻人心态特征的词语,换言之,手机小说的语言风格完全来自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其中当然不乏只有年轻人才使用的流行用语。日本《朝日新闻》曾发表评述,称手机小说为心灵实用书和现代口传文艺,通过它可以探寻年轻人内心的风景。
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它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创造方式和接受效果。比起传统的纸质文学,手机小说在形式上具有自由性、灵活性的特征,对于文本的精巧程度,奇异程度较高。
手机小说往往采用连载的形式,一部小说需要分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发送完,这就需要力求每一条短信都能够扣人心弦,具备独立的叙事特征,而这每一条看似独立的短信又恰恰是整部小说中的一个环节。可谓环环相扣,而正是这一新颖的独特之处,给予读者以前所未有的视觉的冲击,带来耳目一新的动感。
手机小说的写手往往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想象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生事物,把握时代流行的脉搏,他们的不断创造催生着这一流行文化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2.商业性的体现
手机小说自诞生起,就与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它是在商业利益的巨大触动之下萌芽而生。日本自第一部手机小说问世以来,一年内预定该短信小说的读者突破了二百万人。目前日本约有数万个网站运营手机小说业务。
手机小说是由高端技术支撑的文学样式,是处于信息时代人们的崭新的阅读方式。2005年12月7日,《新京报》报道了日本手机小说第一人获奖的消息,指出其新作《努力生存》以手机,平面媒体同步上市,手机点击率竟然突破7000万,纸书3月内再版5次,累计总销量120万册。
红火的手机小说正成为带动出版、电影、动漫、音乐等多媒体联动的一大产业。中国国内第一部手机小说的作者千夫长谈及手机小说时这样说道:“我就是为市场而写,就是要喝头碗汤。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作家就要为市场写作,作品就要当成商品来经营。”显而易见,手机小说的诞生与发展带有浓厚的商业性质,它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商家的热切关注。
手机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在日本的迅速流行与日本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发达的商业社会,时间紧凑,生活忙碌而紧张有着密切的关联。商家以敏锐的目光洞察消费者的心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促使手机小说得以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手机小说作为新型的文学形式,就文学本身而言,为文学在突围中拓宽更为广阔的天空,寻求更多的市场方向和商业定位具有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的形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它的形式由传统的纸质模式迈进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模式,渐而由网络为载体的模式朝着以手机为载体的手机小说的文学形式发展。然而,这样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是前后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
当然手机小说也存在着一些亟带解决的问题,如难免有些不法奸商、好事之徒等将手机小说在网上肆无忌惮地粘贴,扰乱市场等。然而,手机小说的诞生无疑是对传统纸质文学的一次巨大的挑战。手机小说是具有生命力的,具有潜质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作为文学的一种全新形式,笔者期待着手机小说能够彰显出其手机文学的独特气质,缔造一个新的文学形式的美感高度,使其可读性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周勇闯.中国流行语2005发布榜[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143.
[2]白烨.2004年中国文坛纪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46-50.
[3]王汝林.移动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3-234.
[4]李俊兰.千夫长创造文学神话成手机短信第一人[N].北京青年报,2005-01-14.
[关键词]手机小说 纸质文学 文学形式
一、 引言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浓缩现代科技精华的手机算得上是科技时尚界的风向标。手机在日本年轻人中非常受欢迎,现在连不少初中生乃至小学生都已拥有手机。手机的功能可谓花样别出,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接听功能,什么短信、彩信、邮件、游戏等等功能几乎是应有尽有,其中手机小说的问世拓宽了文学发展的空间,使得文学的文本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今在日本有这样一个现象:通过手机在车上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读书方式正在悄然变化。这一现象折射出现代科技进步的一面,高端科技的发展造就了日本文学异端儿的问世,手机小说得以流行开来。
二、 手机小说的起源、发展
小说按其篇幅长短和内容容量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以及微型小说四大类。近年来,作为小说四大家族成员之一的微型小说似乎不太受到关注,然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微型小说正以网络、手机等为载体,开始彰显其独特的气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前去关注,手机小说便随之诞生。
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郏宗培认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文学样式自然是手机小说,手机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微型小说的一种。
究竟何谓手机小说?日本的「フリー百科事典」作出如下解释:ケータイ小説とは、携帯電話を使用して執筆し閲覧される小説(電子書籍)のことである。意思是:手机小说,即是用手机执笔的可以阅读的小说(电子书)。简而言之,手机小说就是依托手机短信而连载的小说。
世界上最早的手机小说诞生于痴迷科技发展的日本。2000年1月日本中学教师石田衣良的首部手机小说《深爱》问世以来,广受关注,顿时声名鹊起。《深爱》是日本电子文学中一部深受读者喜爱的爱情先河之作,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从事援助交际的女高中生,生活在一个非常阴暗的生活环境中,由此而展开情节的一则感人的故事。作品以通俗易懂的手法,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现实,从而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这部小说先是在年轻人中间流传,而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被改编成电影、漫画等。该部小说的热销程度让人惊叹不已,一年内预定该小说的读者突破200万人次。
手机小说以其独特的魅力,牵动了许多网站、出版社等联动产业。可以说手机小说在日本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其发展算的上是如火如荼。据统计在日本2007年十大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手机小说占据了半壁江山。
它的独特魅力催生了一个又一个平民作家的诞生,在手机上发表的小说往往可以使得作者迅速扬名,而这些作者又可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印刷出版,不仅如此,很多优秀的作品被搬上了荧屏。
三、 手机小说的魅力之源
手机小说的便利,使得其读者群与日俱增,渐而成为科技时尚界的新宠。其魅力之主源究竟何在?
1.手机小说独特的表达特点
手机小说由于受到屏幕的大小的限制,很少使用标点符号,文字简练,富有节奏感。写手明白手机小说容量空间的限制制约了其内容的表达,力求在文字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做到写作手法通俗易懂,谴词造句符合当前日本年轻人的思维习惯。同时文字的表达往往精炼,表达带有一定的夸张性,力争不断有亮点的出现,语言描写生动活泼,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极具渲染力,能够吸引众多读者的关注。
人类文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形态,即口传文化、印刷文化、电子媒介文化。手机小说作为电子媒介文化的一种,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相应的时代特征。
手机小说的作者大都是没有写作经验的年轻人,因为是年轻人的创作,作品中出现许多反映年轻人心态特征的词语,换言之,手机小说的语言风格完全来自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其中当然不乏只有年轻人才使用的流行用语。日本《朝日新闻》曾发表评述,称手机小说为心灵实用书和现代口传文艺,通过它可以探寻年轻人内心的风景。
当然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它展现出一种全新的创造方式和接受效果。比起传统的纸质文学,手机小说在形式上具有自由性、灵活性的特征,对于文本的精巧程度,奇异程度较高。
手机小说往往采用连载的形式,一部小说需要分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发送完,这就需要力求每一条短信都能够扣人心弦,具备独立的叙事特征,而这每一条看似独立的短信又恰恰是整部小说中的一个环节。可谓环环相扣,而正是这一新颖的独特之处,给予读者以前所未有的视觉的冲击,带来耳目一新的动感。
手机小说的写手往往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想象力,能够迅速适应新生事物,把握时代流行的脉搏,他们的不断创造催生着这一流行文化形式的进一步发展。
2.商业性的体现
手机小说自诞生起,就与商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它是在商业利益的巨大触动之下萌芽而生。日本自第一部手机小说问世以来,一年内预定该短信小说的读者突破了二百万人。目前日本约有数万个网站运营手机小说业务。
手机小说是由高端技术支撑的文学样式,是处于信息时代人们的崭新的阅读方式。2005年12月7日,《新京报》报道了日本手机小说第一人获奖的消息,指出其新作《努力生存》以手机,平面媒体同步上市,手机点击率竟然突破7000万,纸书3月内再版5次,累计总销量120万册。
红火的手机小说正成为带动出版、电影、动漫、音乐等多媒体联动的一大产业。中国国内第一部手机小说的作者千夫长谈及手机小说时这样说道:“我就是为市场而写,就是要喝头碗汤。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作家就要为市场写作,作品就要当成商品来经营。”显而易见,手机小说的诞生与发展带有浓厚的商业性质,它所带来的商业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商家的热切关注。
手机小说这一文学体裁在日本的迅速流行与日本作为一个资本主义发达的商业社会,时间紧凑,生活忙碌而紧张有着密切的关联。商家以敏锐的目光洞察消费者的心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促使手机小说得以进一步发展。
总而言之,手机小说作为新型的文学形式,就文学本身而言,为文学在突围中拓宽更为广阔的天空,寻求更多的市场方向和商业定位具有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的形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它的形式由传统的纸质模式迈进以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模式,渐而由网络为载体的模式朝着以手机为载体的手机小说的文学形式发展。然而,这样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是前后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
当然手机小说也存在着一些亟带解决的问题,如难免有些不法奸商、好事之徒等将手机小说在网上肆无忌惮地粘贴,扰乱市场等。然而,手机小说的诞生无疑是对传统纸质文学的一次巨大的挑战。手机小说是具有生命力的,具有潜质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作为文学的一种全新形式,笔者期待着手机小说能够彰显出其手机文学的独特气质,缔造一个新的文学形式的美感高度,使其可读性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周勇闯.中国流行语2005发布榜[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143.
[2]白烨.2004年中国文坛纪事[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46-50.
[3]王汝林.移动商务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33-234.
[4]李俊兰.千夫长创造文学神话成手机短信第一人[N].北京青年报,200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