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而学

来源 :阅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学们好,我们又见面啦!本期的国学讲堂,我为大家讲述一个立志向学的故事,一起来读一读原文吧。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晋平公:春秋时期的晋国国君。
  2.师旷:晋国的一位盲眼乐师。
  3.暮:晚,迟。
  4.炳烛:点燃蜡烛。炳:点燃。
  5.孰与昧行乎:比起在昏暗中行走,哪个好呢?孰与:与……相比。 昧:暗。昧行:在昏暗中行走。
  本文节选自《说苑》,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文学家刘向。故事说的是晋平公有心向学,但又担忧自己年事已高,害怕学无所成。于是他向国内著名的盲乐师师旷请教:“我如今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恐怕有些迟了。”师旷回答道:“您为何不点燃蜡烛学习呢?”晋平公不解其意,以为他在开玩笑,不悦道:“哪有做臣子的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这才答道:“盲眼的我怎敢戏弄君王?臣听说,少年时期好学,就像初升的朝阳;壮年时期好学,就像中午的烈阳;老年时期好学,就像点燃烛火的微光。虽然只是萤烛微光,但比起在完全的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晋平公恍然大悟,说道:“你说得对!”
  晋平公年届七十,在古代已经是难得的高寿,也难怪他担心时日无多。但学习是终身的事业,活到老,学到老,并不因年龄老幼而有所区分。常言道:有志不在年高。学习也是如此,只要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向学之心,就不必顾虑太多外界的因素。师旷用三个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一个道理:早学胜过晚学,但晚学一定强过不学。即便只能像蜡烛一样照亮一小片地方,也好过在一片漆黑中茫然无措。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古人们有许多类似的教诲,告诫我们要趁早开始学习。但所谓“早晚”都是相对的概念,并没有确定的标准,所以最好的学习时间永远都是当下。就像晋平公那样,即便到了人生暮年,也依然壮志未改。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是一句我们都很熟悉的谚语,说的是姜太公(本名姜尚,亦称姜子牙、吕尚)在渭水垂钓,遇到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的故事。
  姜尚的先祖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以西),所以他也有“吕”姓的称呼。不过传到姜尚这一代时,家道早已中落,沦为平民。所以姜尚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 也开过酒店卖过酒。 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机遇,直到70岁还是一事无成,闲居在家。
  即使是在今天,70岁的老人也应退休在家享受晚年生活,不适合再去劳心劳力了,更别提是在遥远的古代。然而姜尚不甘心一身才华无处施展,一直没有放弃。他常常外出钓鱼,却用的是根本钓不上鱼的直钩,其实就是意在等待贵人。在他72岁时,终于在渭水之滨遇到了前来打猎的周文王姬昌。文王见他直钩钓鱼,心生好奇,上前询问。姜尚答道:“愿者上钩。”文王觉得眼前的老人不一般,与他一番交谈,果然被他展现的学识和眼光所打动,邀请他辅佐自己。姜尚欣然从命,被封为太师,人们尊称他为“太公望”,因此他也被后世称作“姜太公”。
  姜子牙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 。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谋划筹策的结果。姬昌去世后,儿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姜尚继续尽心尽力辅佐他,在合适的时机劝其起兵,并一路身先士卒,终于在牧野之战大败商军。姜尚引武王入朝歌,昭告天下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姜尚以72岁高龄出仕,辅佐两代帝王推翻商纣,建立周朝,是千古传颂的贤臣楷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那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支撑他,即便他学识本领再强,最终也不过是历史长河中一粒默默无闻的尘埃,又怎能成为如今流芳百世的一代圣贤呢?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吃货,到了重庆,当然要去吃手工酸辣粉喽!  关于酸辣粉,还有一个和三国有关的故事呢。当时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义后,吃的饭就是用红苕粉做的粉条,寓意着三人的友情像粉条一样绵长,味道酸酸辣辣的,表示今后酸甜苦辣都一起扛。  說到这儿,我实在忍不住想去尝一下我最爱的手工酸辣粉啦!我们来到重庆洪崖洞最著名的熊雄手工酸辣粉店。满溢着市井气息的小门面里可藏着好味道呢。我走进店里,店内灯光昏暗,
期刊
我房间里的书桌上有一盆芦荟,我每天都细心地照料着它,常常给它浇水施肥,可不知怎么回事,它长得还是病恹恹的:原本翠绿的叶片一天天变成了黄绿色,上面还长出了一些黄斑,摸起来也软绵绵的跟棉花似的,叶子边缘有一排小刺,刺尖都钝了,一看就是病了。  后来某一天,芦荟花盆里的土壤被我不小心碰出来了许多,为了不把土洒得到处都是,我把它從卧室搬到阳台上,用小铲子往花盆里添了些新的土,可栽种好后却忘了把它再从阳台上
期刊
学过的课文中, 我最喜欢的是《滴水穿石的启示》,并对此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正中带有光滑小洞的石头。石头上的小洞是由水滴长期接连不断地滴在同一个地方形成的。课文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的事例,赞扬了他们坚持不懈、孜孜不倦的精神,借此告诉我们:目标专一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不半途而废,只有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才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纵观古今中外,
期刊
那天,纽约林肯中心的音乐厅俨然成了少年宫。坐在我这中国老头儿左边的,都是些节日里盛装打扮的少男少女。举目四望,场内稀稀拉拉也还有几位家长。  这时,我前边的两个娃娃正出神地翻看着夹在节目单里的附页:上端是莫扎特五岁时所写曲谱的手迹,这处女作旁边的一行小字是他父亲批注的一段嘉奖的话;下端是一幅画,用小手弹着钢琴的是七岁的莫扎特,站在他身后拉提琴的是他父亲,倚在琴旁捧着曲谱唱歌的是他的姐姐。这张附页显
期刊
“小灰灰”,是灰太狼的儿子?是狼?哈哈,你们都猜错了,“小灰灰”是我的小狗。2015年7月,一只通身棕黄的小狗来到了我的家,这让我非常开心,因为我一直盼望着能拥有一只可以陪伴我的小狗。虽然它的毛不是灰色的,但是它可爱又聪明,让我想起了动画片里的“小灰灰”,所以我就叫它“小灰灰”了。  哇,这简直就是一只胖乎乎圆滚滚的小肉球嘛,太可爱了!第一次见面,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它。它用一双像黑宝石一样透亮的大
期刊
今天,爸爸说要带我去姥姥家捕鱼。听说,是要将河里的水全部抽光,然后在河底捞鱼。我可兴奋了!  “咕嘟咕嘟……”来到姥姥家,刚一下车一个声音就把我吸引了过去。我从河边走过去,想看看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一看,是一个吊在树上的大水泵。原来就是这个玩意儿在抽水,动静可真大!  我看见我的小舅公来了,他一定也是来抓鱼的。只见他身穿皮衣,手戴皮手套,脚蹬雨靴,左手拿着篮子,右手拿着捞鱼网。看来,一切工作准备
期刊
1.為了找到娄阿鼠,况钟由秦老伯带路,四处寻访,最后打听到娄阿鼠躲在东岳庙旁边的一间茅屋里。他们刚到茅屋附近,远远看见有个人贼头贼脑地走来。  2.秦老伯躲在大树后仔细一看,果真是娄阿鼠。况钟就假扮成算命先生,走进了东岳庙。只见大殿中娄阿鼠正跪在神像前,求佛保佑呢。  3.况钟一拍娄阿鼠的肩膀,喊道:“喂,算卦测字!知吉凶祸福!”娄阿鼠半信半疑,要测一个“鼠”字。他殷勤地搬来长凳,轻声附在况钟耳边
期刊
“条条大路通罗马”,可回家的路却只有一条。从小到大,我无数次在这条路上奔走着。  上幼儿园时,不管严寒酷暑,爷爷总是骑着自行车来接我回家。爷爷总是端坐在自行车三角车座上,双手紧紧地攥着车龙头,生怕不抓紧就会让宝贝孙子摔下来。每次坐车,我都喜欢用手紧紧地抱住爷爷的肚子,软软的,很温暖。有一次下大雨,爷爷为了早点来接我,车速过快,从车上摔了下来,车在地上还留了一个印子。至今我还能看到那块被砸了之后翘起
期刊
生机盎然的春天,果实累累的秋天,银装素裹的冬天,在我看来,都比不上炎热但却快乐无比的夏天。夏天,她总是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倘若你问我夏天在哪里,来,把耳朵凑近,我要悄悄地告诉你——  夏天睡在池塘里。池塘里,几枝含苞待放的荷花亭亭玉立地站着,在挨挨挤挤的荷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加秀美,像一個个娇羞的小姑娘。池底,几尾金鱼快活地游来游去,在荷叶与荷花之间来来往往,给这池塘增添了几分灵动之趣。难怪南宋诗
期刊
世界吉尼斯纪录是大人们的专利?“世界之最”的头衔与孩子们无关?如果你是这么想的可就错了,孩子们可不是只会玩耍哦!在这个属于儿童的六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是怎么向世界吉尼斯纪录发起挑战的吧!  2000年出生的济南女孩李超然, 4岁时就能读出《唐诗三百首》中的大多数诗歌。早在6个月21天时,她就能准确辨识“阿姨、柜、厨房”等143个汉字组成的字词,成为认识汉字最早的幼儿,创造了她的第一个“吉尼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