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植物的色彩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上,曾发现过用赤铁矿粉涂成的红色石珠等装饰品,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从自然界获取染料,来点缀生活了。
  
  中国植物染料简史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染色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在早期的一些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载。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豳风·七月》)“三八为缥,五人为鲰,七八为缁。”(《周礼》)都是关于染事的描述。而《诗经》中“终朝采绿,不盈一焖,……终朝采蓝,不盈一檐”;“东门之蝉,茹蒽在彼”则具体点明了所用染料是靛蓝和茜草。据《周礼》载,在西周初年国家就设有专司染事的管理机构,主管染料的征集、加工和漂染。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则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
  夏代先民可能已经开始使用蓝草进行染色了。商周时期,使用的染草主要有蓝草、茜草、紫草、荩草、皂斗等。秦汉时期,染料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扩大,已经出现规模经营。而植物染料的制备到南北朝时已经相当完备,可供常年存储使用。至明清两代,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印染技术等均达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清代,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
  历史上,植物染料在丝绸生产工艺上的应用,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汉代华裔丝织物上的色彩就有20种之多;东汉《说文解字》中所罗列的纺织品的色彩名称达39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丝织品。
  用植物染料染色至今仍在我国一些地区使用,并与扎染、蜡染等传统染色工艺相结合,成为特色鲜明的传统产品,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靛蓝。靛蓝制作工艺在江苏、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乡村沿用至今。除靛蓝以外,我国不同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有用其他植物染料染色的工艺,如苗族的亮布;云南白族用当地出产的黑豆草染秋香色,水马桑染茶黄色等。
  
  植物染料知多少
  
  我国用作染料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乔木、灌木,亦有草本、藤本。它们的类型、产地不同,其色素含量亦不一致。
  蓝色系的染料主要有蓼蓝(又名大青)、松蓝(又名大蓝)、木蓝(又名槐蓝)、马蓝等,色素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叶子上;黄色系的植物染料有栀子、槐花、姜黄、郁金、黄栌、荩草、银杏、菊花等;红色系的植物染料有茜草、红花、苏枋等;紫色系的植物染料有紫草、紫檀(青龙木)、野苋、落葵等。
  染料植物品种虽多,但主要使用的不过10多种。这些植物色素含量多,可以大量采集,且价格适宜,耐储藏。
  蓝草是人们对可制作靛蓝的草本植物的统称,是中国最早应用于着染织物的植物染料。蓝草的主要产地在河北安国,江苏南通,浙江富安、温州,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在我国古代,用于制造土靛的以菘蓝和蓼蓝最为常见。而印度则主要采用木蓝,因而木蓝又称“印度蓝”。
  靛蓝染色是我国处方独特的传统工艺,因其染色牢度好,色泽鲜艳,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人们用靛蓝可染出月白、天青、天蓝和艳蓝等深浅各异的颜色。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叶子对生,为针形或倒卵形,表面有光泽,春夏时开白花,极香。自秦汉以来种植普遍,其干燥成熟果实广泛用于染黄色。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分黄色丝绸和绣花制品,其中金黄色的绣线和土黄色的丝织物经过鉴定,均含有黄酮类物质,系用栀子经直接染色或媒染剂染色而成。全国各地均可栽培,最宜于丘陵和山区。中医以栀子的果实入药,其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较早出现的植物染料之一。其根为红黄色,茎为方形,有倒生的刺,叶为心脏卵形,常四枚轮生。茜草多生于原野、山地林边、灌木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茜草的根可作红色染料,色泽娇艳而略带黄光,染色牢度良好。
  茜草染色开始于商、周时期,是秦汉之前用来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就是用茜草染成的。茜草的提炼工艺和染色技术在隋唐时期曾流传到日本。西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被誉为“真红”的红花染料自西域传入我国,取代了茜草作为红色染料的首要地位。此后,茜草虽不再作为大红色的主要染料,但仍然大量用于其他各类红色调颜色的染色加工中,一直延续到近代。
  红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为针型,边缘有刺,叶面光滑。红花顶部的叶子逐渐变小,呈苞片状围绕着顶生的头状花序。一般在夏季开花,全部为橘红色管状花。通常易与红花混淆的是藏红花,但藏红花中的色素不是红花素,而是藏红花酸(一种直链多烯羧酸,黄色)。红花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光最为鲜艳的一种,故用红花染成的红色被称为真红或猩红。我国红花产区主要集中在新疆,其次为四川、云南、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
  我国用红花染色始见于西汉,《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汉唐之后红花成为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红花染色技术在隋唐之际亦从我国传入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明代的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均对红花染色工艺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紫草是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粗糙的硬毛,根粗大,表面呈暗紫色,断面为紫红色,叶子无柄,叶片为针状或狭卵状,两面均有粗糙的伏毛,夏季开花,花为白色,产地以东北、河南为主。
  紫草根可用作染料,染紫色。在八、九月紫草茎叶枯萎时,采掘紫草根,加椿木灰、明矾媒染,可染得紫红色。紫草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很久,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韩非子·外储说》中曾记载:“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现代医学证明,紫草还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植物染料正当时
  
  植物染料所包含的色素是在植物的生物体内合成的,合成过程对大自然无污染,而且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纯化大自然的功能。因此染料植物的种植,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除了具有天然色泽外,植物染料染出的颜色还具有独特的魅力:
  许多染料植物兼具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染黄色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他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双重身份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目前在日本、韩国、朝鲜、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家,使用植物染料印染的天然纤维织物已成为一种时尚。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染料研究机构,开展传统植物染料方面的基础研究,进行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工作。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在重视开发利用植物染料和天然色素,相信植物染料的推广和应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享受。
  【责任编辑】王亚娜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陨石是天上掉下来的石头。这些石头本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在脱离原有运行轨道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散落到地球上。据科学家历经10年的观测,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陨石有20多吨,大概有两万多块。但是,多数陨石落在海洋、荒漠、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的地区,因此,被人发现并收集到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  那么,科学家是如何判断一块石头是不是陨石呢?这方面有很多的专业分析手段,如岩相学偏振显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便开始影响地球环境。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大机器工业的发展带来生产力的高速增长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的影响日益加剧,导致温室效应愈演愈烈,地球气候正经历着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变化。  如今,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人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很多技术手段。比如提高现有设备的燃烧效率,
对中国普通老百姓来说,如今各种金融类交易所早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了,但是,气候交易所也许是。成立于2003年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基于国际规则的温室气体排放登记、减排和交易平台。各会员自愿参与,它试图借用市场机制来解决温室效应这一日益严重的社会难题。  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署生效,国际社会对弹性的基于市场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和政治支持。随着国际社会对气
英国科学家牛顿被从天而降的苹果砸中,灵机一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家喻户晓。不过,根据英国皇家学会最近公布的一份手稿,牛顿被苹果砸中脑袋是后人杜撰出来的故事。  类似的“人造”故事还有很多。例如,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得浸浴时顿悟以比重来测定计算王冠中的黄金含量;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在睡梦中看到蛇用头咬着自己的尾形成了一个圆圈,从而得到启示,创建了苯的环状分子式等等。  与其他
浏览器是我们接入互联网的最重要的工具,因此,浏览器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各种新技术的应用,给浏览器增添了更多的功能,使得互联网变得更加精彩。近期微软发布了据说安全性最好的浏览器IE8,直接把浏览器大战推向高潮。  虽然距离IE7正式发布仅半年,IE8就宣布问世,但它在技术上的进步还是十分明显的。与以前的版本相比,它可帮助你更方便快捷地从网页获取所需的任何内容,同时提供了更高的隐私和安全保护。  相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京为东南形胜之区,自古繁华,因其为龙盘虎踞之地而屡屡成为多事之区,刚健中略显几分苍凉;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桨声灯影,这如梦如幻的美景不知消磨了多少文人雅士、才子佳人,因而多难的金陵又不乏几分柔媚之态,这金粉之地便以今日的夫子庙秦淮河畔为其缩影,贡院街和贡院西街则以丁字形的街区格局经纬期间。站在夫子庙前,贡院街上,秦淮河畔,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我国西部边陲,是世界各大文明交汇之处和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据《新疆史鉴》介绍,汉代以前及西汉时期,人们称在新疆的汉人为“秦人”。从新疆各地出土的大量文物可以看出,在公元前2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有不少内地居民来到新疆,公元前101年,西汉王朝开始在天山以南的轮台、尉犁一带屯田。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之后,戍边官吏、屯田士卒、商人和家属等人大批来到新疆,汉人逐步形成遍布斯疆各
人们常把燕窝同人参、鹿茸等相提并论,认为它不仅是美味佳肴也富有营养,还身价不凡,故燕窝又有“东方之珍”的美称。    此燕非彼燕    燕窝,字面上看来是燕子筑的巢穴,然而这里的燕子并非春来秋去的“小燕子”,而是生活在亚热带地区雨燕科金丝燕属的金丝燕。它们形体很小,分布于热带海洋的沿岸和岛屿,生活在印度、苏门答腊、马达加斯加、泰国、日本以及我国南海之诸岛的岩洞里,主要以海藻和海里的小生物为食物;内
从墨西哥无尾蝙蝠的情歌到赤背蜘蛛危险而诱人的舞姿,爱的语言在动物王国响亮而清晰,虽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引起“她的注意”,但是手段千差万别。    驼背鲸:浅吟低唱    浅吟低唱是动物王国里吸引异性的常用手段。很明显,雄驼背鲸唱歌是为了引诱异性和宣告自己的领地。那是一种低沉的吼声,听起来像嗡嗡声、鞭挞声和喳喳声。尤其有趣的是,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些雄鲸会通过改变它们的声调对其他鲸鱼的歌声做出回应,仿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民间“建筑奇迹”、北方“地下四合院”,作为古代穴居方式的遗存,它有着较高的历史学、建筑学、地质学和社会学价值。位于河南陕县三道塬的西张村镇,现今还存在着大批地坑院窑洞群。  地坑院一直是陕县塬上人民的主要居住形式。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地坑院随着年代的久远而不断残破,随之而来产生了采光差、通风不良、塌项、渗水、抗震性能差等缺点,难以适应现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