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问法解答新闻概括题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O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概括题常见题型有:用一句话概括新闻,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拟写标题、导语等。
  根据本类题的特点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解答方法:提问法。
  提问法一:谁干什么(或怎么样)
  答题思路为:先找出材料的主体对象,然后按照提问“谁干什么”或“谁怎么样”的思路整理得出基本答案,最后再根据字数等具体要求对修饰性成分进行添加、删减或对语意进行精练化概括。
  以2009年山东卷为例: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5字。
  《人民日报》巴厘岛5月3日电,东盟10国与中日韩财长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发表联合公报宣布,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行,以解决区域内的短期资金流动困难,并作为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补充。
  根据公报提供的数据,在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中,中日韩3国出资80%,东盟10国出资20%。其中,中国、日本各占32%,韩国占16%。具体金额为中国384亿美元、日本384亿美元、韩国192亿美元。
  本材料的主体对象是“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其概括入“谁干什么”的提问中,得出结论: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并运行。概括完,我们不难发现本题的字数要求比较宽泛“不超过35字”,而且,第二段虽属于主体部分,却非常突出地强调了资金来源这一重要信息,所以第二段应作为一个主要信息添加进去,采用提问法“谁怎么样”,整理出“中日韩出资最多”这一信息。最后本题的答案应整理为: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在年底前成立并运行,中日韩出资最多。
  提问法二:谁干什么,怎么样?
  有的新闻材料在基本事件的基础上,还侧重对后续情况进行介绍,这样的材料要在提问法一的基础上再进行“怎么样”的提问概括。请看下面这道新闻概括题: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为本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几声闷响,有着西子湖畔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在1月6日清晨被爆破拆除。近两天来,该楼被炸的消息不仅占据了杭城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也为社会各方所关注。
  据悉,该楼的被炸是因大楼所在地块已被出让,其出让价高达24.6亿元。而根据协议说,出让方需在2007年1月底前把土地平整交付。事实上,该楼在十多年前建设时已备受争议,有专家和市民认为,它的建造对西湖整体景观造成了破坏。而此次被爆破拆除,又再次引起关注。一位市民说,无论从经济意义,还是从节约型社会建设上讲,这样的短命建筑现象都不应该再发生了。
  运用“谁怎么样”的提问法,我们先得出结论:西湖第一高楼被拆除。而本材料的重点是这一事件引发的情况:引起社会关注。所以,运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提问法,本题的答案应整理为:西湖第一高楼被拆除引起社会关注。
  最近几年新闻概括题越来越活,题型越来越丰富,但万变不离其宗,由于新闻材料的特点,准确把握主体信息始终是答题的基础。例如下面这道高考题:
  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内写出四个关键词。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万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救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这是一道新题型,但仍然可以利用提问法进行处理。这段文字的主体对象有两个:古籍、古籍修复人才。运用提问法“谁怎么样”进行提问,可概括出主体信息:古籍亟待修复,古籍修复人才不足。在此基础上再提炼关键词“古籍、修复、人才、不足”就会非常容易。
  (作者单位:蠡县大百尺中学)
其他文献
外语教学应该重视语篇分析,因为语篇分析往往来自于理解,并受制于文化的差异,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在语篇分析中,常出现的"词汇同现"现象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从语篇分析角
近几年,网络直播的校际教研形式在教育界悄然兴起。网络直播,突破了校际之间开展教研活动的空间局限,使学校教研活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和延伸,只要有网络,异地教师也能感受到活动现
王春杰先生在<信息技术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本刊2003年11月--编者注)一文中认为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小学中高年级才开始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忽视了信息
【目的】针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质量评价要求,基于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进行改进,进而构建更为优化的图书馆数字资源聚合质量预测模型。【方法】利用遗传算法计算简单、对待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日趋普及,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力量,从原来单一的汉字组合到现在的汉字、数字、字母、符号等多种形式并用,从过去的严格限于网络传播到现在的经常在传统媒体的亮相,真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在网络语言发展的强大攻势下,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的学生,也成为这一潮流的追捧者和应用者,媒体上就不时地出现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用网络语言写作文导致教师和家长看不懂的消息。    一、网络语言的产生及其
以社会语言学的调查方法,考察儿化词的变异,从而探讨它的变化和原因,可能对语词变异的过程和方式提供一个实例,对研究普通话儿化词的发展变化和制订规范原则提供一个量化的数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由被动变为了主动。自主学习既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部分,又是网络时代接受学习的基本要求。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使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是文章的眉目。一个好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概括,主旨的浓缩,智慧的显现。因而,话题作文的拟题能够体现出考生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特点。一个好的标题足以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和注意,这就是所说的题好文一半。眉眼盈盈,自然能引人入胜。  那么,如何使我們的文章眉眼盈盈呢?针对话题作文写作中,不少学生并未真正重视文章拟题,有的虽重视但又拟题不当的现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