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历史向度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并身体力行;现实维度上,大学生对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部分缺失。其原因有家庭、学生个体、学校及社会的影响等。高校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的渗透性功能,关注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学校领导、管理者与学生的交往;团委、学工处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之间校园文化活动交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交往。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渗透,可让大学生在交往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在参与社会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