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现代文;课外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3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语文中考改革力度的加大,现代文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中考试卷中阅读部分的分值不断增加,主观题逐渐增多,对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碰到阅读题就不知所措,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现代文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范围小、变化少,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最能反映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是课外现代文阅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明确文章蕴含的意义,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呢?
一、鼓励学生多阅读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阅读能力的强弱,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而语文积累靠的是广泛的阅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做到持之以恒。学生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把阅读当做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自己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短时阅读安排,即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如,学习《丑小鸭》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可安排学生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项链》等;(2)长时阅读安排,即教师列出阅读书目,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名著;(3)集中阅读安排,即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比较集中地、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书籍。
2.精心选择阅读内容,做到博览群书。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就必须重视阅读书目的选择和推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增加语文积累。
二、组织学生多训练
练习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精心选材。教师要选择那些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
2.注意适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太陡,使人望而却步;坡太缓又常常令人索然寡味。因此,进行阅读训练时也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讲求实效,严格训练,不能流于形式。
3.精要训练。所谓精要训练就是对阅读训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筛选和提炼,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对学生如下能力的训练:中心句的提取,段落层次的划分,表达方式的理解,修辞手法的确认,论证方法的识别,说明方法的判断,以及简答题、概括题、表述题的训练等。
三、指导学生学技巧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学生的主动探究,严重制约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
1.多遍阅读,熟悉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大多只读一两遍,对其中的内容只是略知一二,下笔做题时往往胡编乱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阅读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应要求学生不贪多求全,而要点滴击破。指导学生进行片断阅读训练时,最好使用五遍阅读法:第一遍概读,了解短文大致内容;第二遍细读,要求学生理解每一段的重要内容;第三遍带上问题通读,找到突破重点问题的相关段落;第四遍局部跳读,带着问题捕捉相关信息;第五遍检查性重读。开始训练时,学生会觉得麻烦,但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阅读的速度会慢慢加快,阅读的质量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从材料中确定答案,降低阅读难度。事实上,阅读的答案就在材料中,从材料中确定答案,有两个优点:一是准确,将材料中的重点词、重点句作为答案,一定比学生自己概括出来的答案准确得多;二是容易,在材料中找答案,针对性强,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对初中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编辑:沈丽琼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11(A)—003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语文中考改革力度的加大,现代文阅读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年来,中考试卷中阅读部分的分值不断增加,主观题逐渐增多,对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碰到阅读题就不知所措,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现代文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课内阅读范围小、变化少,反映不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最能反映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是课外现代文阅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让学生明确文章蕴含的意义,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呢?
一、鼓励学生多阅读
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阅读能力的强弱,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文积累,而语文积累靠的是广泛的阅读,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
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做到持之以恒。学生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把阅读当做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使自己的阅读能力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短时阅读安排,即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如,学习《丑小鸭》时可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可安排学生阅读莫泊桑的《羊脂球》《项链》等;(2)长时阅读安排,即教师列出阅读书目,要求学生每人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名著;(3)集中阅读安排,即利用寒暑假时间,让学生比较集中地、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书籍。
2.精心选择阅读内容,做到博览群书。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教师就必须重视阅读书目的选择和推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要求学生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大阅读量,增加语文积累。
二、组织学生多训练
练习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笔者在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采取的具体措施如下:
1.精心选材。教师要选择那些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优美、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进行阅读训练。
2.注意适度。训练犹如登高,坡太陡,使人望而却步;坡太缓又常常令人索然寡味。因此,进行阅读训练时也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讲求实效,严格训练,不能流于形式。
3.精要训练。所谓精要训练就是对阅读训练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筛选和提炼,突出重点、难点,强化对学生如下能力的训练:中心句的提取,段落层次的划分,表达方式的理解,修辞手法的确认,论证方法的识别,说明方法的判断,以及简答题、概括题、表述题的训练等。
三、指导学生学技巧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缺乏学生的主动探究,严重制约着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
1.多遍阅读,熟悉阅读内容,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大多只读一两遍,对其中的内容只是略知一二,下笔做题时往往胡编乱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找到阅读的方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应要求学生不贪多求全,而要点滴击破。指导学生进行片断阅读训练时,最好使用五遍阅读法:第一遍概读,了解短文大致内容;第二遍细读,要求学生理解每一段的重要内容;第三遍带上问题通读,找到突破重点问题的相关段落;第四遍局部跳读,带着问题捕捉相关信息;第五遍检查性重读。开始训练时,学生会觉得麻烦,但训练的次数多了,学生阅读的速度会慢慢加快,阅读的质量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从材料中确定答案,降低阅读难度。事实上,阅读的答案就在材料中,从材料中确定答案,有两个优点:一是准确,将材料中的重点词、重点句作为答案,一定比学生自己概括出来的答案准确得多;二是容易,在材料中找答案,针对性强,降低了问题的难度,对初中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
编辑:沈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