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与诗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长时间以来,诗人沙马奔走在极端贫困的边缘。有一阵子被查出病症,经常去医院,承受肉体痛苦和昂贵的医疗费。“月光下,我手拿一包药物/弯着腰,穿过闲散的面孔回家/与疾病周旋这么多年/仿佛一次次的战争与和平”(《药物与疾病》),描述的正是这种状况。后来夫妻俩皆失去工作,还要抚养儿子,并尽可能让他上好一点的学校。问题是,诗人养活自己尚且困难,养家糊口谈何容易!在这种困境中,且不说写诗,即便是谈诗,都成了一种奢侈。然而,沙马正是在这种极度贫困的“奢侈”中开始了对于诗的独特思考,找准自己的写作坐标,进而走出别人的阴影。距他完成诗歌蜕变又过去了十余年,笔者欣喜地看到,沙马的诗有了自己的骨骼和心跳,自己的呼吸和节奏,足以自立于圈子盛行的诗坛之外,困境反而成了他写作的矿藏、潜动力、词象以及反讽的镜像,从而使他的诗歌呈现出人在这个世界的境遇,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在不断与命运周旋的过程。
  由此我想到“境遇”。活在这个世界的人都处于特定的境遇中,诗人对境遇尤其敏感。但境遇对于诗人到底意味着什么,人们却不甚了了。一句“愤怒出诗人”,似乎可以概括一切。一句“在贫瘠的年代,诗人何为”,便成了打发一切问题的命题。人们往往习惯于这种权威的名言或定律而懒于思考,以至于无法揭开“境遇”与诗人写作之间存在的更深关联。
  在我看来,境遇至少存在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当然是指生存状况。贫穷固然可以摧垮意志薄弱的诗人,但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周围人的嘲讽和唾沫。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全民下海大潮中,羞于谈诗或耻于与诗人为伍,我见得太多了〔那个年代诗人的生存指数下降到了零度,很多诗人放弃了写作转而经商、从政,这无可厚非。但安庆的诗人群体是个例外。他们三五一伙地在密室谈诗,交换诗作,有时争得面红耳赤。沙马位于西门老城地带的单身居所,一度成了诗人麇集的隐秘去处。那片比棚户区好不了多少的贫民窟混杂且拥挤,灰蒙蒙的一片,屋檐低矮得伸手可及,很容易让人想到“草根”和“民间”。但那儿经常高朋满座,谈锋甚健,聊诗也聊女人。那时候大家碰面不谈几句诗,便觉得枯燥无味。诗确乎有点像鸦片,你会慢慢“中毒”,并且变得不可救药。倘若让沙马在诗和女人之间二选一,我想他大约会选诗。这大约是他四十岁才迎娶新娘的原因。对沙马而言,诗歌才是他唯一的宗教,是他的信仰。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如何解释他在贫困中一直坚持写诗的深层原因。
  夜晚的月光从西边一角照射进/简陋的房间,妻子/蛇一样的扭曲地睡在垫着/草席的床上(虽然/8月7日已经立秋,但/空气还是那么灼热/妻子在郊区的一个工业园里/干着火热的玻璃工/在日夜劳作中渐渐干枯/她沉睡的姿势,似乎/没有了血液。而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像头野兽/今天忽然来了劲儿,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我摇摇头,回转身走了几步/打开冰箱拿出一瓶冷冻啤酒/张开嘴巴一口气喝下/熄灭了心火,再慢慢睡在妻子旁边
  ——《日记》
  这首诗让我想起美国小说家卡佛的作品。它呈现了“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惨淡境况,非过来人不可深味。这场景也许更适合写散文或者小说,用诗呈现它的难度可想而知。如今有不少诗人玩弄词语成瘾,搞点小技巧小灵感,搞点匪夷所思的奇怪拼接便自以为是,有的还受到追捧。诗人不敢或不能直面生存,那是诗人的悲哀。沙马的妻子下岗后在玻璃厂上班,据他说是在高温四十度的车间工作十小时以上,劳动强度大,这肯定会影响夫妻生活。沙马这首诗写得逼真而微妙,将性意识与怜惜、无奈、自惭混合在一起,把控得相当好。这样的诗还有《给父亲》《讣告》《致谢辞》《挽歌之八》
  境遇的第二个层面指向文化场域)文化场域指向独特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和地域文化,比如江南、西部戈壁、津沪和塞北,甚至也包括特定的文化圈子。文化场域对于诗人写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很难设想:昌耀若不是因祸得福地从江南来到西部高原,他不可能写出那些气势恢宏、苍茫卓绝的诗作;查海生若不是从怀宁乡下来到北大融人那个人文圈,汲取异质而横阔的文化背景从而拉开与乡土的距离,诗史上可能就不存在“海子”这个诗人了。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文化场域是诗人生长成型的内在土壤,对于培植诗之灵魂是不可或缺的,而且不能简单地通过阅读得到。沙马一直生活在皖江的一个古城里,浸润在逼仄、实用、偏重戏曲、精于算计的文化氛围里,这是他的不幸抑或有幸呢?在一个相对瘠薄的文化土壤上生长,出道早而成名晚也就不奇怪了。这些年我发现沙马有一大长处,这就是他对于市井、世态和人性的观察相当敏锐独到,其触角擅长伸人那些正统的、假象的、自以为是的领域,提取某个切片加以放大、细察、玩味,在绕口令式的口述中顛覆既定的秩序。他认为,“诗歌,不是一个行动/而是一个等待/不急,没有人在乎这个。/等遗忘了很多东西/等到一个新的虚无,/诗歌,就出现了。/别太用劲,绷紧了的词,会爆炸的。/要学会理解事物的脆弱性,/还要学会在真理中寻找到谬误,/在是与非,真与假之间咬紧牙关。/等绝望来临了,在人性的黑暗里,/再亮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诗歌》),这可以看成他的诗学观的诗性表达
  哥哥临死前对他的/妻子说,他走后/不要带着孩子去墓地看他/世界太大,路上的/风声乱,留不住悲伤的/他的妻子说:女人的/世界,是一个感性上的空间/女人的风,可以吹开/路边的花朵。我会在一个/好天气,带着孩子/以旅游的方式来你的墓地/如果孩子在路上检到/一朵花,就顺便插到你坟头上
  ——《挽歌之五》
  读这首诗有一种哭不出来的感觉。你也许会说它太残酷了,但却是人间的生存真相。沙马擅长这样的叙述结构和反讽语调,冷静、节制、虚拟场景,而且物象独特,往往在结尾顺手一刺,让你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无奈,或者惶惑、惊惊。又如:“你我,都没能看到以后的/希望。活了半个世纪/在人与物里/也没留下让人惊奇的痕迹/到了春大,我,常常/不知不觉的/以蛇的形式溜进/你的梦里。/如果你受到了惊吓/可不是我的过错/因为偶然/仅仅是一个偶然”(《因为偶然》),灰暗、滑稽、怪诞、似是而非、不动声色,这是沙马诗歌的主色调和叙述圈套,“以蛇的形式溜进/你的梦里”,令人惊悚的同时又让人感伤,足堪回味。这样的短诗可以举出很多,如《两地》《人性的影子》《我在我的废墟上》《回不到我的躯体》《提炼》等等,它们如同蒺藜,生机盎然但暗藏机锋。当然,有长处也有软肋,有些诗显得过于琐屑,某些“意象”重复得较多。   境遇的第三个层面指向外省指数。“外省指数”等同于边缘、非主流、非中心的程度,它既关涉诗人的主体是否傲然独立,也关涉诗人在这个甚嚣尘上的诗坛的命运,关涉他的诗歌被拒绝因而存在被埋没的危险系数。很显然,当今诗坛很红火的一些诗人,其外省指数基本为零,他们只要占据一个位置,就可以获得他们想要的荣誉和时名。而另一些早年很先锋的诗人,为了某个大奖也会放弃外省立场而去迎合评委的口味,写出向权力邀宠或者抹平棱角的媚雅之作。在沙马的诗中,你不难找到那个敏感、孤独,同时又狐疑、冷嘲的主角,他与先哲、幽灵或某个思想权威辩诘,甚至与一些小动物对话,如《致信函》《请原谅,大胡子父亲》《里尔克的豹子》《房子与我》《熟悉的一支大军》《小松鼠》
  我想,我应该给某某人/说我的身体好了,不再有神经官能症/能看清挂在墙上父亲的遗像了)/写我不再走进新东方动漫城/玩一个群体消灭另一个群体的游戏。/我拒绝了一个穿红色短裤的女权主义者/参与到我游戏里来。/写我在一个叫北极豚酒吧/一个酒鬼诗人谈论/大胡子卡尔·马克思的辩证法/我没钱,不想付账从后门溜走了。/他说,嗯,不错,一个有尾巴的人。/写一位死者说过的话/别在乎自己糟糕的现实/而且我同意了他的看法/而且我家里的闹钟停了/而且我脑子里晃动着果冻。/为此我不可能天天/带着我那玩意儿幻想什么。/写我拖欠了的煤气水电/费医保账单和养老保险。/到了梅雨季节,我的桌子上还摆放着/一本海子诗集,这符合逻辑吗?/他说“我是光的本质”。/他说“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可我还是没头没脑地在街上游荡。……/到了春天.我还得给/另外某某人写信/写我拒绝了一只猫/我不该那样做,用镜子照她/她哭喊着一路跑了。……写我应该向某个人致谢/他瞧不起我,说我在粪坑里生活/对,我会从里面爬出来的。/写我必须问候一个有幻觉症的人/他掐掉了我窗台上的水仙花逃之天夭。/写我的多疑,我的信仰/我的疾病,我的偶然性/写我的松弛,我的虚无。/写我玩过的彈子球,我的差异性/我观念里的一只躯壳/还有我的消沉之美,自由之美。/我写这些的时候,是否考虑过/我之外的另一些还在焦虑的人们?
  ——《致信函》
  这首《致信函》写得相当粗砺、混杂、讥消,将个人境遇与互文反讽融为一体,有金斯堡式的“嚎叫”的味道。在沙马的后期诗作中,回旋着反抗、冷峭、反讽的话语,外省指数相当高。这可以视为一种本能的抗拒和发泄,也可以视为底层熔炼悴火后凝定的凛凛寒锋。你在他的诗作中几乎找不到传统意象和抒情的痕迹,代替它的是体感、语感、互文和词象。生存的碎片一旦与意念的碎片相混合,便构成打破时代遮蔽之物的反讽镜象。面对灰白的、无所不能的庞大怪兽,你除了朝它露出利齿,然后在纸上去拆解它.还能有什么别的办法?
  我没有花朵,没有领带,/也没有一扇窗户。/五十岁了,还爱着/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个女人。我没有礼物送给她/,我不想让她看到我/有一双脏兮兮的手。/现在,她是一个母亲了,但没有看见她的孩子)/我曾写过一封信给她,告诉她,/老了,也别戴假发
  ——《人性的影子》
  这首诗的长处在于,制造一种适宜的温度和戏剧化来解构那虚伪之物,它曾经并且仍在纠缠着当下的人们,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以上以沙马和他的诗为例,剖析了境遇与诗歌的多种纠结和关联,它其实构成了一个诗人生长的土质结构与存火的内在秘密。纵观那些坚卓、傲然、独行的诗人,以及半途而废的、自毁的或自戕的诗人,你不难在上述三个层面的“境遇”中找到答案。
其他文献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教师自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讨论”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但教师在组织开展小组合作讨论时,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形:有时满堂异口同声,轻而易举;有时满堂鼎沸,不着边际;有时一堂寂静,无人问津,十分困惑、尴尬。其实,其症结主要是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讨论时设计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切合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
名著是文学家们学识和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且名著也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从提高学生素养和考试成绩的角度出发,名著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名著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名著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几点思考。  一、更新观念,变“灌输知识”为“
鲁迅先生曾经说:“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她的眼睛。”《祝福》就可以说是这样一个生动的明证。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在1924年3月15日《东方杂志》第21卷第6号上,后收入作者的第二个小说集《彷徨》,是《彷徨》的第一篇。它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为主角,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人生的叙述以及造成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环境的勾勒, 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揭示了
王松泉先生是我国语文教育研究涉足领域最为广泛,成果最为丰硕的一员宿将。在几十年来的教学科研生涯中,独著、主编和参编论著50余部,撰文达千余万字。其中论著《阅读教育学》、《阅读教材论》获中国教育学会论著一等奖、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论著一等奖。2007年,年逾六旬的他又编著了《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语文课程新理论导读》、《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丛书六本,为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笔者深为
中国语文教育的出路何在?是返回传统,还是照搬西方,或者是中西结合?如果是中西结合,又该怎样结合?洪宗礼先生近半个世纪,特别是近20多年来所做的探索,为母语教材的编制。也为中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笔者以为,其主要经验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要有强烈的民族意识,扎根民族土壤    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在学校开设
同在德国留学的师兄要毕业了,我问师兄:“毕业后是不是要回国,工作都有着落了吗?”师兄回答:“是要回国,但还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先毕业了再说吧。”我不由地追问了一句:“为什么不知道找什么工作呢?”师兄沉默了一会才说:“大学时候所选的专业和自己一开始设想的不一样,所以将就着,就这么一步步从本科走到硕士,又到了博士……”以和父母闹僵为代价换来的专业,竟然和自己想的不一样  所选专业和自己一开始的设想不一样
2012年,在中国滑雪协会、大学生体育协会滑雪分会的支持下,北大雪协与清华、北京联合大学、交大、北航、外经贸等共8所高校组建成北京高校滑雪协会联盟。成为目前全中国唯一一个省级学生滑雪社团。据不完全统计,仅2015~2016年雪季,联盟向渔阳、怀北、多乐美地等滑雪场输送大学生滑雪人次多达800余次、输送高级教练10人、雪场志愿者86人次,连续三年累计向各大雪场输送21000余人次,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
一、建构式新课堂的内涵  建构式新课堂是学生在展示预习成果,展示提出的自学疑问,闪现出来的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关注生命”的感受、体验与发展在这里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学生的质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信力等综合素质都得到锻炼和发展,与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旧课堂有本质的区别。  二、建构式语文生态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1.
此时,我只是想起一些质感的词藻  溶尽了我削皮锉骨的呻吟  并允许我躲藏  与披荆斩棘无关  与似水流年也无关  仅仅是为了躲藏  螺旋纹的房子在夜里翻卷起浪花  与陷进来的星星一起  不存在挣扎,我的自由  我的领悟,已证明过  月光下的大地  那么白  仿佛一切都停止了  喧嚣声都停止了  道路被放空  路燈撑着的光亮  是另类的漂泊  而寂静在慢慢填充到  那些楼影和树影,还有我  像身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