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和雷锋比什么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y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景况让当代大学生津津乐道:
  18?—22岁,正值朝气蓬勃、生机勃发、奋发向上的青春年华;
  阳光快乐,在身心修养最应该提升的年纪,用一种乐观健康、阳光快乐的心态去应对,恰是再合适不过;
  着装讲究,哪有妙龄不爱美?哪见弱冠不体面?适当穿衣打扮既是包装自己、自尊自重,更是尊重他人、带去赏心悦目;
  拍照留影,随着自拍盛行,随时随处都可留下一种心情、绘制一副场景、定格一段历史;
  ……
  大学生和雷锋的景况有着惊人的相似:
  雷锋第一次远离家乡,去辽宁省鞍山市,正是18岁,就连月份都出奇一致:9月;
  雷锋的照片张张面带微笑,这是快乐、幸福的微笑,更体现出雷锋阳光积极的心态;
  雷锋的一件皮夹克曾引起人们质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雷锋》一书中,作者陶克将军对此做了详实解疑。看来,身处特殊环境,适当讲究是应该的;
  雷锋在1960年—1962年拍下200多张照片,不过不是自拍,而是被拍,甚至是被悄悄地跟踪拍摄,留下很多珍贵瞬间……
  这些发生在不同时期、不同人员身上的相似景况,符合各自的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并无刻意模仿。细数当代大学生和雷锋的相像之处不胜枚举,一股股正能量的暖流汇聚冲击着每个大学生的心田。
  怀念雷锋传承精神,感叹今之少年英姿勃发的欣喜之余,也不忘自省吾身。当代大学生和雷锋有无区别、差距?又该怎样向雷锋对表看齐?从1963年毛主席对秘书的一段话中,我们能得出一些启示。
  1963年2月22日,毛主席给当时的《中国青年》杂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并对秘书林克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大学生要和雷锋比踏实。雷锋说自己是社会主义大机器中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这既是一种奉献社会的态度,更是一种踏实谋事的作风。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积蓄能量的阶段,务实学习、精通学业是核心本职,要专心学习课程、潜心钻研专业,而不是混学度日、好高骛远,甚至学无所成,身在校园心在外、隔着操场望市场。大学生要认清,今天的学习不仅是为个人生存铺路,更是为祖国建设强能,珍惜好大学里一分一秒时间,勤奋刻苦、踏实安心地完成学业。
  大学生要和雷锋比勤俭。雷锋入伍前在鞍钢当过工人,收入不低,具备一定购买能力,但他生活上却很俭朴,还把自己积攒的钱物无偿捐给了工友、战友和灾区。当代大学生的开销大多由父母提供,虽然如今国家富强,生活改善,但仍不能忘本,尤其是不攀比生活上的讲究,不攀比物质上的享受,更要拒绝奢华的挥霍。只有努力向雷锋的艰苦朴素看齐,才能既约束行为,又传承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
  大学生要和雷锋比奉献。乐于助人、牺牲奉献是雷锋最显著的特点之一,雷锋的牺牲奉献在于他能够一以贯之地坚持做好事。当代大学生也不乏牺牲奉献之举,但据分析,也存在断续性、应付性、盲目性、随机性等不足之处。大学生要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把奉献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民族责任,向雷锋学奉献、向身边人传授奉献,让更多人投身奉献,让无私奉献如烛火一样,照亮社会、温暖人民。
  责任编辑 马玥
其他文献
无论你是否读过雷锋日记,无论你是否读懂雷锋精神,当你看到一个找不到妈妈的孩子在哭泣时,一定会产生帮助他的想法;当你看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过马路时,一定会产生搀扶他的冲动……问题在于你是否像雷锋当年那样,在“心动”的同时也“行动”了。  每个人的内心,都流动着一条爱的大河;每个人的脉管,都奔涌着爱的暖流。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