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最主要的是要提炼出观点,只有提炼出了一个或者一些站得住的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深入浅出地阐述,文章才能“站住脚”。以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为例,只有跳出“环保”这个怪圈,提炼出新的观点,写出来的作文才更容易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高考作文 提炼观点 独辟蹊径
高考语文已经结束了,各地的试题也陆续浮出了水面,作为一个江苏本地的高三语文教师,在考试结束后,来说说我对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的一点理解及观点。先看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和前几年一样,今年同样是考到了命题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命题作文容易让考生产生一种畏惧感,因为看到了命题作文,考生在特殊的环境下,思维的扩散性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被封锁,写作的面也会变得更加局限,而话题作文观点的提炼则相对会比较容易一点。其实,写作最主要的是要提炼出观点,只有提炼出了一个或者一些站得住的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深入浅出地阐述,文章才能“站住脚”。
接下来,就围绕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谈谈观点的提炼。
江苏卷是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首先,拿到这个题目,绝大部分考生绝对会想到的是环保、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然后联系社会实际,考生们会想到社会上近期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地震、火山灰、水涝、旱灾等,同时还能联想到绿色奥运、绿色世博等,可写出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的文章。因此,会有话可说,有态可表。所以整体上来说,拿到今年的作文题目考生们一般并不会感觉无从下手,相对于“好奇心”、“品味时尚”,今年的作文题社会性更强一点,现实的味道显得比较浓厚。也正是因为更现实,所以今年的作文题让人有话可说,只要有话可说,作文一般不会出现“惨不忍睹”的情况。
但是,无论我们写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写灾难或者奥运、世博,归结到一点上,我们都没有能够摆脱“环保”的理念,所以今年的观点很容易就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如果跳出“环保”这个怪圈,提炼出新的观点,也许那样的作文更容易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绿色生活”这个偏正短语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看。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我们首先要想到绿色所能代表的意义,除了题目中出现的“生命”、“生态”、“生机”等,我们还可以想到的有什么呢?有“健康”、“和平”、“清新纯洁”、“生命力”等等。然后再分析“生活”的意义,生活是“人在社会的存在状态”、“人活着的方式”,但同样也可以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
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除了“环保”以外,考生还可以把以下几个观点作为自己的写作支撑:
“爱心”——绿色是一种生活状态,倡导绿色的生活就是在倡导爱心的延伸,只有你爱这个世界,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爱这个社会,你才会去倡导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倡导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体的可以写到地震、旱灾后的社会团结一心、救援工作的例子,当然还有“绿丝带”爱心的传播。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关爱,世界上多了一份和谐,我们的社会也就会更美。
“和平”——我认为,“绿色生活”并不能只是说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的存在状态,道家学派倡导的“天人合一”是在说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但是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活”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假定我们低碳了、环保了、减排了,但是烟火突起,这个社会还能说是绿色的吗?以和平为出发点可以接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后面进行引申,这样就摆脱了俗套的“环保”。具体的可以写巴以战争、泰国内部冲突、绿色的橄榄枝等。
“感恩回报”——绿叶对根的情意,绿叶之所以繁茂,只因为根基不断地向它们输送着养分。佛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打井人”,“绿色生活”的理念之下,我们更需要倡导感恩回报。
“无私奉献”——荷花虽好看,也需要绿叶的扶持。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因为多了一些无私奉献的绿叶,因为这些绿叶,我们才能更好更和谐地生活。所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很需要这样的绿。具体的可以写一些感动中国的奉献者(素材可来自于每年央视播报的感动人物),这样的例子会比较有说服力。
“保持心中的一片绿”——为什么我们要倡导绿色生活,那肯定是这个社会还没有想象中的和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被这纷扰的世界鼓动得“心潮澎湃”,心中的那份宁谧已无处安放了。所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保持自己内心那份珍贵的绿色。绿色是一种态度,是自身内心的一种操守,是一种道德或社会责任的自我约束。当每个人都保持着心中的一片绿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自然也就是绿色和谐的了。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比如陶渊明的清高是对内心的操守,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种社会责任,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一种对国家的忧患。还有就是写这样的例子的话,语言上比较好操作,也更容易出彩。
上面归结出来的几个观点,可以单独操作,也可以融合在一起操作。其实,“绿色”的范围还很广,绿色更多的时候是在讲究一种和谐一种可持续性,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今年的江苏高考题也提醒了我们一线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的变化,作文也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流行了,这为我们以后训练学生作文起到了一个更明确的导向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
【关键词】高考作文 提炼观点 独辟蹊径
高考语文已经结束了,各地的试题也陆续浮出了水面,作为一个江苏本地的高三语文教师,在考试结束后,来说说我对今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的一点理解及观点。先看题目: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和前几年一样,今年同样是考到了命题作文,相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命题作文容易让考生产生一种畏惧感,因为看到了命题作文,考生在特殊的环境下,思维的扩散性更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被封锁,写作的面也会变得更加局限,而话题作文观点的提炼则相对会比较容易一点。其实,写作最主要的是要提炼出观点,只有提炼出了一个或者一些站得住的观点,然后围绕着观点深入浅出地阐述,文章才能“站住脚”。
接下来,就围绕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谈谈观点的提炼。
江苏卷是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首先,拿到这个题目,绝大部分考生绝对会想到的是环保、健康、低碳的生活方式,然后联系社会实际,考生们会想到社会上近期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地震、火山灰、水涝、旱灾等,同时还能联想到绿色奥运、绿色世博等,可写出具有现实意义、针对性强的文章。因此,会有话可说,有态可表。所以整体上来说,拿到今年的作文题目考生们一般并不会感觉无从下手,相对于“好奇心”、“品味时尚”,今年的作文题社会性更强一点,现实的味道显得比较浓厚。也正是因为更现实,所以今年的作文题让人有话可说,只要有话可说,作文一般不会出现“惨不忍睹”的情况。
但是,无论我们写低碳、健康的生活方式,还是写灾难或者奥运、世博,归结到一点上,我们都没有能够摆脱“环保”的理念,所以今年的观点很容易就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如果跳出“环保”这个怪圈,提炼出新的观点,也许那样的作文更容易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绿色生活”这个偏正短语我们可以把它拆开来看。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我们首先要想到绿色所能代表的意义,除了题目中出现的“生命”、“生态”、“生机”等,我们还可以想到的有什么呢?有“健康”、“和平”、“清新纯洁”、“生命力”等等。然后再分析“生活”的意义,生活是“人在社会的存在状态”、“人活着的方式”,但同样也可以是人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
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除了“环保”以外,考生还可以把以下几个观点作为自己的写作支撑:
“爱心”——绿色是一种生活状态,倡导绿色的生活就是在倡导爱心的延伸,只有你爱这个世界,爱这个国家,爱这个民族,爱这个社会,你才会去倡导一种绿色的生活方式,倡导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具体的可以写到地震、旱灾后的社会团结一心、救援工作的例子,当然还有“绿丝带”爱心的传播。人与人之间多了一份关爱,世界上多了一份和谐,我们的社会也就会更美。
“和平”——我认为,“绿色生活”并不能只是说人和自然之间的一种的存在状态,道家学派倡导的“天人合一”是在说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但是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活”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假定我们低碳了、环保了、减排了,但是烟火突起,这个社会还能说是绿色的吗?以和平为出发点可以接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后面进行引申,这样就摆脱了俗套的“环保”。具体的可以写巴以战争、泰国内部冲突、绿色的橄榄枝等。
“感恩回报”——绿叶对根的情意,绿叶之所以繁茂,只因为根基不断地向它们输送着养分。佛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打井人”,“绿色生活”的理念之下,我们更需要倡导感恩回报。
“无私奉献”——荷花虽好看,也需要绿叶的扶持。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发展正是因为多了一些无私奉献的绿叶,因为这些绿叶,我们才能更好更和谐地生活。所以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社会很需要这样的绿。具体的可以写一些感动中国的奉献者(素材可来自于每年央视播报的感动人物),这样的例子会比较有说服力。
“保持心中的一片绿”——为什么我们要倡导绿色生活,那肯定是这个社会还没有想象中的和谐,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被这纷扰的世界鼓动得“心潮澎湃”,心中的那份宁谧已无处安放了。所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保持自己内心那份珍贵的绿色。绿色是一种态度,是自身内心的一种操守,是一种道德或社会责任的自我约束。当每个人都保持着心中的一片绿的时候,我们的生活自然也就是绿色和谐的了。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比如陶渊明的清高是对内心的操守,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种社会责任,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一种对国家的忧患。还有就是写这样的例子的话,语言上比较好操作,也更容易出彩。
上面归结出来的几个观点,可以单独操作,也可以融合在一起操作。其实,“绿色”的范围还很广,绿色更多的时候是在讲究一种和谐一种可持续性,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今年的江苏高考题也提醒了我们一线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观念的变化,作文也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流行了,这为我们以后训练学生作文起到了一个更明确的导向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丁堰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