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是《我怎样做教师》,这本书的作者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陈凯。他用自己从事教育工作30多年的实践总结了如何做一名普通教师,如何教好中学政治课,如何致力于教学领域的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和体会。这部书就是陈凯老师30多年从教生涯的纪录片,书中用大量鲜活的事实表现了陈凯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忘我奉献的精神,陈凯老师的这种精神是崇高的,是值得当今时代的教师学习和发扬的。
关键词:陈凯;班主任;《我怎样做教师》
我第一次读到《我怎样做教师》是在1991年全国教师节来临之际,那时我在教师岗位上已工作了六年多,但对如何做教师仍有很多困惑,这本书给了我永远做教师的信念,给了我当教师如何热爱学生的启示,给了我当教师如何终身学习的执着,给了我当教师如何追求教学艺术的秘方,给了我当教师如何由教书匠向教学科研者转变的诀窍,给了我当教师如何先做一个大写的“人”的启迪。总之,它给了我怎样做教师的智慧和力量。
古人云:书犹药也,可以医愚。《我怎样做教师》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作者用亲身经历、真情实感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使广大教师从中受益。众所周知,当一名教师是不容易的,教师要有热爱事业、乐于奉献的精神,还要有坚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才能教好学生,赢得学生的爱戴,在这方面,陈凯老师堪称楷模,他把当教师当成历史赋予自己的一种责任。
1.播种爱心
陈凯老师是从一名退伍军人当上教师的,他从脱下军装当上教师的那天起,30年如一日,一直带着一种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他长期担任高三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学,教学成绩斐然。他认为做教师应从热爱起步,他说:“从做教师的起始我就意识到做教师就要做班主任,教师很大一部分意义是通过班主任这条渠道实现的。”他爱生如子,经常接济困难学生,对学生关心无微不至,学生哪怕有一点疾病,他也嘘寒问暖。他爱学生,同样的,学生也尊敬他,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流传着许多师生真挚情谊的佳话,他教过的许多学生都与他有长期的书信来往,与他情如父子。他说:“教师工作平凡乃至清苦,而在学生心目中和获得学生真诚的爱心上却是崇高而富有的。”他用行动诠释了师爱的巨大力量,爱能够使教育严而有情,教而有效,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石,这给那些在教师岗位上对学生漠不关心,不好好教学,更不愿干班主任的教师一个激励:当好教师从热爱学生开始吧!
2.构建知识智能结构
陈凯老师努力构建自身的知识智能结构,为此他刻苦自学、博览群书,尤其是本专业知识的书,他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从书籍中汲取了营养,并用之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对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了良好作用。他注重学习基础知识,是为了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所教学科,提高教学艺术。正如他所说:“我把全部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把在走向花甲之年所能聚集起来的光和热,都集中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科研上,以求在这块圈地里‘燃烧’,放出一点光和热来。”
3.追求教学艺术
每个教师都应对教学艺术性做不懈的追求,在这方面陈凯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书中用大量第一手资料,鲜活的教学案例给我们一一展现了追求教学艺术的路径,诸如“使理论教学通俗化”“在情理交融中入理入真”“让胸中活跃着众多光彩照人的形象”“把教学变成跳动的音符”等,我认为这是书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部分,我读后受益匪浅,启发我在教学生涯中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获得巨大成功,先后荣获“县教学能手”“县优秀教师”“县百名教学标兵”等荣誉,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4.向教学科研型转变
在这一部书里,陈凯老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特点及自身实际,多方面论述了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实现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变,他认为,教育教学本来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当只停留在教学实践上时,则对其科学艺术价值还缺乏深切的体验,而一旦踏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征程,就更能领略到其中的风采,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动力来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5.努力学习做人
陈老师以此为座右铭,他说:“我经常告诫自己,要用真理教育学生,自己就要去实践真理,努力学会做人。”几十年如一日,他时刻践行着教师的价值,不辱使命,他对自己选择做教师终身不悔,他说:“正是这一选择,使我终身能与知识相伴,并在学习和传播知识中使自己也充实起来;正是这一选择,使我能朝夕与生气勃勃的学生相处,并在和他们相处中使自己也年轻起来;正是这一选择,使我经常告诫自己,要在教学中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从而使自己在做人上不敢有所懈怠;正是这一选择,使我作为一个园丁,能把自己这滴水,洒在教育这块亟待开垦的土地上,从而使自己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中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如果你对如何当一名合格教师还找不到答案,如果你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价值还缺乏理解,请你读一读《我怎样做教师》这本书,它虽然不是什么鸿篇巨著,也不是所谓的名家名著,只不过是一位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但我相信会给你许多帮助,说不定会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中学)
关键词:陈凯;班主任;《我怎样做教师》
我第一次读到《我怎样做教师》是在1991年全国教师节来临之际,那时我在教师岗位上已工作了六年多,但对如何做教师仍有很多困惑,这本书给了我永远做教师的信念,给了我当教师如何热爱学生的启示,给了我当教师如何终身学习的执着,给了我当教师如何追求教学艺术的秘方,给了我当教师如何由教书匠向教学科研者转变的诀窍,给了我当教师如何先做一个大写的“人”的启迪。总之,它给了我怎样做教师的智慧和力量。
古人云:书犹药也,可以医愚。《我怎样做教师》这本书就像一剂良药,作者用亲身经历、真情实感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使广大教师从中受益。众所周知,当一名教师是不容易的,教师要有热爱事业、乐于奉献的精神,还要有坚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才能教好学生,赢得学生的爱戴,在这方面,陈凯老师堪称楷模,他把当教师当成历史赋予自己的一种责任。
1.播种爱心
陈凯老师是从一名退伍军人当上教师的,他从脱下军装当上教师的那天起,30年如一日,一直带着一种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从事自己的教学工作,他长期担任高三班主任和政治课教学,教学成绩斐然。他认为做教师应从热爱起步,他说:“从做教师的起始我就意识到做教师就要做班主任,教师很大一部分意义是通过班主任这条渠道实现的。”他爱生如子,经常接济困难学生,对学生关心无微不至,学生哪怕有一点疾病,他也嘘寒问暖。他爱学生,同样的,学生也尊敬他,在他的教学生涯中流传着许多师生真挚情谊的佳话,他教过的许多学生都与他有长期的书信来往,与他情如父子。他说:“教师工作平凡乃至清苦,而在学生心目中和获得学生真诚的爱心上却是崇高而富有的。”他用行动诠释了师爱的巨大力量,爱能够使教育严而有情,教而有效,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石,这给那些在教师岗位上对学生漠不关心,不好好教学,更不愿干班主任的教师一个激励:当好教师从热爱学生开始吧!
2.构建知识智能结构
陈凯老师努力构建自身的知识智能结构,为此他刻苦自学、博览群书,尤其是本专业知识的书,他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从书籍中汲取了营养,并用之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对提高教学水平发挥了良好作用。他注重学习基础知识,是为了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所教学科,提高教学艺术。正如他所说:“我把全部的学习思考和实践,把在走向花甲之年所能聚集起来的光和热,都集中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科研上,以求在这块圈地里‘燃烧’,放出一点光和热来。”
3.追求教学艺术
每个教师都应对教学艺术性做不懈的追求,在这方面陈凯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书中用大量第一手资料,鲜活的教学案例给我们一一展现了追求教学艺术的路径,诸如“使理论教学通俗化”“在情理交融中入理入真”“让胸中活跃着众多光彩照人的形象”“把教学变成跳动的音符”等,我认为这是书中最精彩、最耐人寻味的部分,我读后受益匪浅,启发我在教学生涯中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获得巨大成功,先后荣获“县教学能手”“县优秀教师”“县百名教学标兵”等荣誉,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
4.向教学科研型转变
在这一部书里,陈凯老师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特点及自身实际,多方面论述了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实现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变,他认为,教育教学本来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当只停留在教学实践上时,则对其科学艺术价值还缺乏深切的体验,而一旦踏上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征程,就更能领略到其中的风采,从而形成一种巨大的动力来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5.努力学习做人
陈老师以此为座右铭,他说:“我经常告诫自己,要用真理教育学生,自己就要去实践真理,努力学会做人。”几十年如一日,他时刻践行着教师的价值,不辱使命,他对自己选择做教师终身不悔,他说:“正是这一选择,使我终身能与知识相伴,并在学习和传播知识中使自己也充实起来;正是这一选择,使我能朝夕与生气勃勃的学生相处,并在和他们相处中使自己也年轻起来;正是这一选择,使我经常告诫自己,要在教学中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统一起来,从而使自己在做人上不敢有所懈怠;正是这一选择,使我作为一个园丁,能把自己这滴水,洒在教育这块亟待开垦的土地上,从而使自己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事业中尽了一点微薄之力。”
如果你对如何当一名合格教师还找不到答案,如果你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价值还缺乏理解,请你读一读《我怎样做教师》这本书,它虽然不是什么鸿篇巨著,也不是所谓的名家名著,只不过是一位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但我相信会给你许多帮助,说不定会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山东省巨野县太平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