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结肠镜下表现: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cao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深入对结肠镜下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方法

收集2002年2月至2017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并确诊结直肠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病例。总结其病例特点及EM病灶镜下特征;通过比较活检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差异,寻找可能提高镜下活检阳性率的方法。

结果

共纳入34例结直肠EM病例,年龄(38.3±8.9)岁。全部病例的EM病灶均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范围内。结肠镜下所见EM病灶表现为隆起型病变(21例,61.8%)或隆起凹陷型病变(13例,38.2%),局部可伴肠腔狭窄(8例,23.5%);表面多有糜烂(33例,97.1%)、结节感(23例,67.6%),可伴有自发性出血(4例,11.8%)。结肠镜下活检病理阳性者共4例(11.8%)。活检阳性组镜下表现为自发性出血的比例多于活检阴性组(2/4比2/30,P=0.013),镜下活检数量高于活检阴性组[5(4, 6)块/例比3(2, 4)块/例,P=0.004]。

结论

结直肠EM多数位于直肠、乙状结肠;内镜下表现为隆起/隆起凹陷型病变,可伴局部肠腔狭窄;病灶表面多有糜烂、结节感;伴自发性出血的病灶内镜下活检阳性率较高;为提高内镜下活检阳性率,应适当增加活检数量。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Chemerin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取体外培养的生长良好的RF/6A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对照组、5 ng/ml浓度Chemerin组、10 ng/ml浓度Chemerin组、20 ng/ml浓度Chemerin组。在RPMI-1640培养液中进行培养24、48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
目的:检测健康成人前视路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探讨其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福州总医院体检中心参加体检的健康成人38例,应用3.0T MRI高分辨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其前视路进行扫描,测定前视路(左右侧视神经中点、视交叉正中点、左右侧视束中点)的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技术重建前视路纤
目的:汉化并修订极低视力视觉功能观察评估量表(FLORA)。方法:分两步对FLORA进行汉化。第一步将FLORA翻译成中文,再回译成英文,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的一致性,修订和讨论译文的合理性,形成FLORA-C1;第二步组织低视力康复领域专家根据中国国情,对FLORA-C1进行多次讨论修订,形成FLORA-C2。结果:专家对低视力康复领域熟悉,权威系数为0.86,并熟悉人工视网膜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