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备受社会各界重视,其中,过程性质量成为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焦点。此种趋势催生了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新要求,即进一步提升教师观察、了解和支持幼儿的能力。在本文中,我尝试从专业视角解读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的意义,在观察、记录和分析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持,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幼儿行为;观察评价;支持
引言
《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幼儿教育中,观察处于重要的位置。教师应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了解他们独有的特点,并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认真观察、正确解读幼儿,不仅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幼儿园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时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进一步阐述行为观察的重要性和意义。
1对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
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可以改进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主题活动中对幼儿行为观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幼儿亲子运动会”,不仅有竞赛项目,还有家长参与的亲子游戏操表演。比如小班的乐乐学习很认真并且遵守纪律,但是他不爱与人交流,总是自己坐在一旁玩喜欢的玩具。观察到这一现象后,为了让乐乐更好地融入集体,老师决定与乐乐的爸爸妈妈进行沟通。但是每次都是孩子的奶奶来接,经过询问才知道,爸爸妈妈工作忙,平时孩子都是和奶奶一起生活。了解这种情况后,老师与孩子的妈妈进行了电话联系,请妈妈一定抽出时间来园参加活动,因为这次运动会规定必须由妈妈陪孩子一起完成亲子游戏。在练习中,乐乐妈妈跟孩子一起游戏,乐乐的小脸乐开了花。排练结束后,老师与乐乐妈妈进行了交流,告诉她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希望家长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老师渐渐发现,乐乐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开始与小朋友玩耍了。老师不断鼓励他更加自信一些,并及时肯定乐乐的表现。老师再次与乐乐妈妈沟通,家长表示孩子确实开朗了许多,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2幼儿教师行为观察的现状
2.1幼儿教师观察方式存在问题
近年来,幼儿教师愈加重视游戏活动中行为观察部分工作。但是很多教师尚未正确认知行为观察部分工作,在观察期间,只是在观看幼儿的行为举止。在这一观察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关注幼儿的外在行为。对于幼儿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在观察,则十分忽视。行为观察工作过于形式化直接影响该环节工作开展质量,且无法帮助幼儿教师优化自身游戏教学工作开展方式。还有部分幼儿教师在观察期间,过度干预幼儿行为举止。这就导致幼儿自身主体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的参与质量也无法保障。上述问题使自主游戏等实践活动的开展价值无法体现,幼儿对游戏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也在逐渐下滑。
2.2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单一
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是行为观察成功的第一步。只有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才能保证行为观察科学有效,观察方法不同,其优势和局限也各有不同,教师在观察幼儿行为时,首先应充分了解各种观察方法的特性与适用性,为所观察的行为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增强观察者的角色意识,尽可能消除观察者效应,保证观察结果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3提升幼儿行为观察能力的策略
3.1观察记录可转变教育观念与行为
一线教师常常在观察中犯这样的错误:观察的随意性大,事先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当时所看到的现象没有及时用文字或照片记录下来,于是在回忆分析时就难以抓住重点,或找不准研究方向……这样的观察是不全面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到观察与记录同步。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客观有效的记录,可避免出现观察不周或观察信息不全的问题。在观察记录中,教师能再一次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并观察他们的学习行为,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及教育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凭借记录的丰富资料,教师能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当的方式对幼儿做出恰当的行为指导,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通过观察记录,教师会更有深度地看待问题,会尝试去钻研理论、研究幼儿、读懂幼儿,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并做出积极的反思与调整。
3.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突出课程教学的“实践反思取向”
在当前儿童中心课程模式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幼儿园尤其需要能够基于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调动丰富的经验、知识储备对儿童行为做出准确观察与判断的教师,这种专业直觉是在反复的实践和反思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建议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的授课教师以反思性实践理念为导向来改革教学,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文字等方式来呈现典型案例或者借助学生在教育见实习中观察到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讨论交流,不同的观察和分析视角相互碰撞,不同观察记录用语进行比较与区辨,激发学生反思和总结经验,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深化和拓展相关的经验,在内化吸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教育场景里实施观察,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反思来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幼儿教师的行为观察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也是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基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行为观察是尊重幼儿、正确理解幼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幼儿教师只有学会观察、记录和解读幼儿行为的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行之有效的游戏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王亚真.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52):196.
[2]许颖.关于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28-32.
[3]何惠丽.幼儿行为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实施策略[J].黑河学刊,2018(04):126-128.
[4]恽丽华,王禹,蒋冬雪.幼儿行为观察视角下的支持性课程建设——以常州市银河幼儿园中班“我和缸的课程故事”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7(01):30-35.
[5]徐志国,吴亚英.课改视角: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支持性课程建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Z1):17-20.
【关键词】幼儿行为;观察评价;支持
引言
《幼兒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幼儿教育中,观察处于重要的位置。教师应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了解他们独有的特点,并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同时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认真观察、正确解读幼儿,不仅体现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理解,更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幼儿园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时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进一步阐述行为观察的重要性和意义。
1对幼儿行为观察的意义
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可以改进教师的教育行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主题活动中对幼儿行为观察,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幼儿亲子运动会”,不仅有竞赛项目,还有家长参与的亲子游戏操表演。比如小班的乐乐学习很认真并且遵守纪律,但是他不爱与人交流,总是自己坐在一旁玩喜欢的玩具。观察到这一现象后,为了让乐乐更好地融入集体,老师决定与乐乐的爸爸妈妈进行沟通。但是每次都是孩子的奶奶来接,经过询问才知道,爸爸妈妈工作忙,平时孩子都是和奶奶一起生活。了解这种情况后,老师与孩子的妈妈进行了电话联系,请妈妈一定抽出时间来园参加活动,因为这次运动会规定必须由妈妈陪孩子一起完成亲子游戏。在练习中,乐乐妈妈跟孩子一起游戏,乐乐的小脸乐开了花。排练结束后,老师与乐乐妈妈进行了交流,告诉她孩子在园的一些情况,希望家长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关心孩子、了解孩子,共同参与孩子的成长。老师渐渐发现,乐乐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开始与小朋友玩耍了。老师不断鼓励他更加自信一些,并及时肯定乐乐的表现。老师再次与乐乐妈妈沟通,家长表示孩子确实开朗了许多,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
2幼儿教师行为观察的现状
2.1幼儿教师观察方式存在问题
近年来,幼儿教师愈加重视游戏活动中行为观察部分工作。但是很多教师尚未正确认知行为观察部分工作,在观察期间,只是在观看幼儿的行为举止。在这一观察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在关注幼儿的外在行为。对于幼儿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内在观察,则十分忽视。行为观察工作过于形式化直接影响该环节工作开展质量,且无法帮助幼儿教师优化自身游戏教学工作开展方式。还有部分幼儿教师在观察期间,过度干预幼儿行为举止。这就导致幼儿自身主体作用无法有效发挥,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的参与质量也无法保障。上述问题使自主游戏等实践活动的开展价值无法体现,幼儿对游戏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也在逐渐下滑。
2.2观察和记录的方法单一
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是行为观察成功的第一步。只有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才能保证行为观察科学有效,观察方法不同,其优势和局限也各有不同,教师在观察幼儿行为时,首先应充分了解各种观察方法的特性与适用性,为所观察的行为选择恰当的观察方法,增强观察者的角色意识,尽可能消除观察者效应,保证观察结果的有效性和精确性。
3提升幼儿行为观察能力的策略
3.1观察记录可转变教育观念与行为
一线教师常常在观察中犯这样的错误:观察的随意性大,事先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当时所看到的现象没有及时用文字或照片记录下来,于是在回忆分析时就难以抓住重点,或找不准研究方向……这样的观察是不全面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做到观察与记录同步。在观察的同时进行客观有效的记录,可避免出现观察不周或观察信息不全的问题。在观察记录中,教师能再一次认真倾听幼儿的声音并观察他们的学习行为,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及教育策略的实施提供依据。凭借记录的丰富资料,教师能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当的方式对幼儿做出恰当的行为指导,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通过观察记录,教师会更有深度地看待问题,会尝试去钻研理论、研究幼儿、读懂幼儿,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并做出积极的反思与调整。
3.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突出课程教学的“实践反思取向”
在当前儿童中心课程模式成为主流的背景下,幼儿园尤其需要能够基于具体、真实的教育情境,调动丰富的经验、知识储备对儿童行为做出准确观察与判断的教师,这种专业直觉是在反复的实践和反思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建议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课程的授课教师以反思性实践理念为导向来改革教学,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文字等方式来呈现典型案例或者借助学生在教育见实习中观察到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讨论交流,不同的观察和分析视角相互碰撞,不同观察记录用语进行比较与区辨,激发学生反思和总结经验,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深化和拓展相关的经验,在内化吸收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教育场景里实施观察,然后再通过进一步的反思来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幼儿教师的行为观察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也是衡量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基于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规律,行为观察是尊重幼儿、正确理解幼儿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幼儿教师只有学会观察、记录和解读幼儿行为的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开展行之有效的游戏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王亚真.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9(52):196.
[2]许颖.关于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的思考[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3):28-32.
[3]何惠丽.幼儿行为观察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实施策略[J].黑河学刊,2018(04):126-128.
[4]恽丽华,王禹,蒋冬雪.幼儿行为观察视角下的支持性课程建设——以常州市银河幼儿园中班“我和缸的课程故事”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7(01):30-35.
[5]徐志国,吴亚英.课改视角: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支持性课程建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6(Z1):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