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6374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对学生学好功课所产生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它可以使学生学得如痴如醉,可以让学生忘记疲劳与饥饿,还可以使学生对某种文化知识深追不舍,直至获得新知识和从未有过的成果。因此物理课要有趣味,这是我们的共识。如何让物理课富有趣味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成功的教学不是高压、强制的,而是师生在轻松愉快、富有情趣和感情色彩的活跃气氛中进行的。只有这样,才能寓教于乐,教与学才能发生共鸣,从而收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每一个物理老师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我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的火种,思维以疑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有解疑、有所进取。因此,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学中善于质疑,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释疑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目的。设悬念,容易造成良好的心理态势和思维环境,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趣味十足地积极开动脑筋去思索、去探求,正所谓:“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巧设悬念,总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可以设计杯水倒置的小实验来引入新课,将杯子倒满水,用纸片盖在杯口上,由学生猜想倒过来之后的结果,可故意在倒置时用盆在下面去接着,其结果当然是盆里接不到任何东西,因为水被托住了,这样学生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并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比如学习简单机械时,利用阿基米德的话:“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设计一个“挑战科学家”的引入环节,先由阿基米德说起,学生已经学了“阿基米德原理”,也知道“王冠之谜”,开始就会非常踊跃地发言,然后提出阿基米德的“狂言”:“只要给我一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不是无稽之谈?引入《简单机械》的第一节“杠杆”,到底阿基米德有没有吹牛,学生很想知道,便会饶有兴趣地进入杠杆知识的学习。
  二、步步为营,富有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必须“抓”住学生,使学生被吸引到主动投入,每个步骤要注重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必须深入而且透彻地钻研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教学内容的各个概念、定义的表述,仔细研究其中每个措辞的含义与作用。并且采用对比法,突出关键词语,揭示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教学内容安排得引人入胜,具有科学性、启发性,使学生形成一种渴求学习物理知识内部的动力,兴致勃勃地学习。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时,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时先设计“大显身手”的环节,亲身动手又动脑:把物体沉没在水中会有什么情况;接下来设计“谁主浮沉”的讨论,来引领学生探究在什么条件下物体会上浮、下沉、悬浮、漂浮;把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出谋划策”,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盐水选种,潜水员在水底怎样上来。每个环节都富有趣味性,这样的物理课堂,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参与,都有机会表现,不仅对本节课感兴趣,而且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更大兴趣。
  另外要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言学习环境,尽可能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选用一些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图片、音像辅助材料,或用游戏、讲故事等形式,满足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维持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感知事物,不易产生疲劳或厌倦。不同内容要设计出不同的风格,例如概念定理的内容可由事物、现象或实验做先导,也可以做验证,师生互动。应用性知识则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放学生的思路。
  三、条新猎奇,精酿兴趣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极易为新鲜事物所吸引,好奇心极强,教师平时精心收集的新奇物理资料适时地应用到课堂里,会诱发出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丰富、有趣、新颖、别致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引发好奇心,激发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在紧扣课标的前题下,应挖掘与他们年龄相符的有趣内容来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在讲述“重力”时,学生对重力的切身感受是习以为常的,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力存在与方向,显示画面:坠落的殒石、尼亚加拉大瀑布、海里的金枪鱼等,突出重力的作用效果。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失重的情况,举出“神舟”五号飞船中的情形:宇航员杨立伟将笔、月饼等小物体轻轻放在空中,它们就停在空中,这在地球上是看不到的。学生的兴趣很浓,有利于集中精力去探求知识,会收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再比如学习“光的直线传播”时,为学生播放日、月食的景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在观看过程中学生能观赏天文奇观,又会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光的直线传播是怎样造成日、月食的。观看结束,结论也能得出,学生感兴趣,学起来就轻松,没有畏难情绪,勇攀高峰。
  总之,课堂充满趣味性,学生会被牢牢地吸引,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投入后,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使学生发散思维,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偏低,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存在着各种形式的学习障碍。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采用合理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掌握一技之长人才。  关键词: 计算机教学 职校学生 学习潜能    教育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使之转化为人的基本素质。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上大学无望,升高中无门,是学习的失败者,没有学习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
摘 要: 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进行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巧妙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活化历史知识,再现历史场景,使学生乐学、爱学,既激发学习兴趣,又陶冶情操;让学生在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品味历史,从而达到共赢的效果。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恰当、准确、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富有磁性、充满活力的历史。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在讲述《北伐战争的胜利与失败》一节中的做法,对如何巧用信息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适时、恰当的提问不仅仅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开拓思维,增强学习动力。因此,这一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一、设问要有针对性,要紧扣教材,面向全体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设问的灵活性很大,可以设问历史事件,也可以设问
目的:观察逐痹丹加减治疗反应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随机、阳性药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
现代社会高科技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简单机械的重复性劳动被逐步取代。就个人而言,缺乏创新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很难生存下去。从长远来看,要为国家和民族作出更大贡献,没有创新能力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现代人最重要的标志。中学物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挖掘创造潜力  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成了人的主体不可缺少的特征,从而发挥了学习者的主体作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传知培能是十分重要的,但情操陶冶也蕴含着不可忽视的巨大育人作用。为了全面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我们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相结合的问题摆到教学教研的重要位置上来。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陶冶情操 教学方法    陶冶情操既是品德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又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更是一项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探索陶冶情操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在教学实践中,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要转变以前他主的、被动的学习状态,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怎样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